再次转移话题被拆穿了。
不过,兄长既然不计较,那就过关,荀柔连忙应了,将兄长领进屋。
信中不过家常事,看过信,荀柔便同兄长说起雒阳如今形势。
荀彧不时提问几句,他也一径都说完,见兄长不时或沉吟或点头,心里不免有点惴惴不安。
不过,堂兄最终也并为表露责备之意,只点头表示知道,他最后可是松了口气,“兄长受举,明日将赴公府试?”
按照规矩,被察举的孝廉,需要通过考试合格才能授官。
荀彧轻轻颔首。
“诸生试家法,文吏试笺奏,”荀柔笑问,“兄长是要试家法,还是笺奏?”
家法指经书,笺奏是公文,两者只需才加一科考试通过便足。
他家既有家传,他哥又曾经做过郡吏通公文,显然两边随便哪个都没问题,但两者升迁路线却不相同。
若是前者,则多留在中央为郎官,将来迁升路线则往三台,若是后者,则多出外地方为令、长,迁升则是太守、刺史。
他心里当然想让兄长出任,但他也知道堂兄心中是自有主意的。
果然,荀彧毫不犹豫直接道,“欲试《春秋》。”
那就是经书了。
堂兄心中已有决断,荀柔自然也无话可说。
次日,荀彧便往尚书台拜谒,这一次先是审核资料,确定人是否有冒名顶替等情况,然后便要等着安排考试。
这一等,时间就可长可短了。
若是找到关系,那当然就能尽快安排,如果没有,那就得等尚书台什么时候有空,再联络太学博士,再确定时间,那就有得等。
到这时候,荀柔这才发现,自己两入雒阳,都没结交什么人脉,倒是由于和袁绍关系不好,可能在士人之中不太友好
不过——
“嗯,钟元常、郭玄则(廷尉郭鸿)、曹孟德”其实他家认识的人,还是挺多,嗯,还是够用的。
荀彧摇头轻笑,表示这件事不需要阿弟费心。
很快,荀柔发现,兄长虽未到过雒阳,虽与雒阳诸姓不熟,虽还没入仕为官,但兄长真的不需要他帮忙,相反,在荀彧到达雒阳之后一个月,他的人际关系得到极大改观。
其标志性动态便是,他居然再次和何进大将军、贤士袁本初,同坐一堂参加宴饮了。
虽然大家是面子情,只是表面上和好,但,他们本来也就需要这样一点表面情就够了,难道还要手拉手去茅厕说小话吗?
——荀柔先前一直以为,他从大将军府负气离开过后,得要到刘宏真的变成为汉灵帝以后,才能和何进大将军再坐到一起了。
与此同时,整个荀氏在雒阳风评,得到了质的提升。
那些神奇、莫名、乱七八糟,关于他的风言风语,居然默默消失了。
啊!
必须再说一次,堂兄是什么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