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祖国之崛起而穿书(谢述宴)_114、与风同行35(1 / 2)_为祖国之崛起而穿书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114、与风同行35(1 / 2)

网上的舆论一天比一天厉害。

在这个网络刚刚开始普及的年代,智能手机的出现让人们可以随时从网上获得自己想要的信息,之前的献血亦是如此,短短的两天,从缺血到血库全满,无法存放血袋,还仍然有大量的民众从各地赶来,为灾难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这样的情景,让无数人感动。

而越是感动,背后的愤怒就越强烈。

人们急需一个真相,需要一个发泄的通道,而并不懂得如何应对民众疑问的官方回应,持续在引爆人们的情绪。

郑晴虽然担心,但苏筝和她说了,要对谢雁有信心。

“别人能不能查出真相,我没有把握,”

他说,“但既然她加入了调查组,就一定不会让真相被埋没。”

苏筝几乎话把她安抚下来,郑晴想了想也是,谢雁从小就细心沉稳,在工作上就没问题,人情世故上也不差,她肯定能解决这次的危机,更何况,她只是以领域专家的身份加入调查组,并不是宣传部门和新闻发言人,在幕后调查,更安全一些。

**

谢雁加入的专家组是在救援彻底结束后的第一时间就开始了调查。

设备和系统是要调查的,她简单了解过,事故发生是因为雷电天气,设备出了故障,导致前车停车,而由于雷电影响,通讯失效,动车也无法启动。

但更多的原因还需要进一步勘察。

比如信号灯是否也有故障,为何当时动车进入区间,所有的信号灯都显示绿色可以通行,从而导致两辆车处于同一区间,发生撞击事故。

设备的故障究竟是雷电天气导致,还是设备本身存在问题,如果设备有问题,那么采购和安装等过程中涉及到的人和公司,都需要去查。

调度系统的故障,究竟是意外,还是整套系统都有问题,如果是后者,那么华国现在正在疯狂铺展的高速动车铁道路线,都将成为死亡威胁线。

他们既要用最快的速度找出一切问题,要给事故受害者和公众一个交代,还要防止以后的高铁出现同样的问题。

经过救援队的处理,现场的很多东西已经搬走了,部分残骸被起吊机调走,但大部分的残骸依然留在这里,黄线拉开了范围,禁止其他人进入现场,但四周依然会有不少民众过来看看。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来祭奠的家属,更多的还是记者。

谢雁的年纪太轻了,说实话,专家组很多人并不知道这年轻的小姑娘是怎么进来的,但来了现场看看设备和轨道,各自的水平就一目了然了,她显然不是什么关系户。

再说了,关系户也没有来这里的必要。

从一开始的轻视,到后面的欣赏,只用了不到半天的相处。

还有的专家动了挖人的心思,但谢雁知道自己没多少时间,也没有必要重新去另一个领域从头开始。

她一旦选择了这个行业,就要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到最好。

来现场的时候是个阴天,大桥上还有事故发生留下的痕迹,残破的车体部分依然留在桥下,从这里抬头往上看,可以看见阴云密布,冷风从山谷吹过来。

桥下的石块上,青草生长的茂盛,若不是眼前触目惊心的和谐号残体,谁能想不出这里不久前才发生过一次惨痛的事故。

见有专家和官方的人过来,原本在这里拍现场和家属的记者们立刻拥了上来。

“请问事故原因是不是人为的?”

“是否和谐号存在严重缺陷,其他地方的动车是否也有这样的安全隐患呢?你们这样是不是置民众的安危于不顾?”

“在你们宣布没有生命迹象,停止救援之后依然找出了幸存者,为什么要掩盖车头,是否真的心虚,在消除证据?”

来这里的专家又不是发言人,更何况调查还没结束,谁也不敢妄下断言。

随性的警务人员上前拦住记者。

“你们在这儿只会影响我们的工作。”

“请离开。”

他们的语气算不上好,这更让记者们的问题变得越来越多。

“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有什么不能拍的?”

“是不是上面有人……”

“事故发生到现在都没有一个交代,遮遮掩掩的,你们到底在掩盖什么,是否在为真的责任人掩盖真相?”

双方的交涉算不上太好,而他们的态度更让记者们情绪高涨,联想到网上各种乱传的猜测,记者们更是激动,似乎他们驱赶的态度,已经在某种方面坐实了网上的传言。

警务人员眉头紧皱,说实话,这些天网上的舆论他们也看了,辱骂和诅咒高铁,以及相关人员的言论非常多,还不都是这群记者乱写的?

还有的不是记者,就因为网络普及了,谁都可以开个微博,开局一张图,过程全靠编,说的还有模有样的,极其容易挑动人们和官方对立的情绪。

而他们并不懂得如何应对舆论,官方的发言和应对方式也欠妥,很多事情不做只会谣言满天,做了,反而适得其反。

之前的新闻发布会就是如此,草草上场,结果非但没有澄清,反而激起了民愤。

如果这群记者回去再按照今天的事情乱写一通,恐怕专家调查组也会加入被谩骂的全家桶了。

然而,他们除了驱赶和呵斥,找不到更好的应对方法。

“让我来说吧。”

一个女生的声音响起。

记者转头,只看见一个穿着黑色外套的女生,看上去二十出头,脸上没有其他专家和随行人员的黑脸,带着亲近的神情。

管她是谁,能回应自己的采访,让他们回去有内容可写就行。

于是目标很轻松地转移到了谢雁身上。

在记者们开启夺命连环问之前,谢雁就打断了他们的话,先掌握主动权,“我是谢雁,高级工程师,擅长的领域是交通工程,对桥梁工程和动车系统有一定了解,这一次,我是以专家调查组的身份来这里的。”

谢雁上来就爆自己的信息,似乎不怕被他们人肉。

而她说的内容不是敷衍的官话,其他记者也都闭上了嘴,等着她继续。

“除了我之外,专家组还有华国科学院的院士,工程院院士,锦城交通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