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群穿生活");
第023章
江奶奶一脸的委屈。
她眼睁睁的看着那一篮子的蔬菜干被儿媳妇收走了,
又见两大坛子的泡椒春笋都被俩曾孙子搬到了粮仓里,索性起身赌气的回屋去了。
赵桂枝惊讶的看着江奶奶回屋把门关上,她扭头问大伯娘:“奶奶这是生气了?”
“老小孩老小孩,
说的就是她!”大伯娘一脸的不以为然,“她午饭吃太饱了,
估计是困觉了。没事儿的,她这人跟你婆婆不一样,
一丁点儿都不记仇。”
赵桂枝:……
我怀疑你在内涵我婆婆,
并且我有证据。
大伯娘显然没意识到自己说了什么,
还指着粮仓说:“那两大坛子都是泡椒春笋啊?那你做得是挺多的。”
“哪能呢!”赵桂枝解释道,“春笋倒是都叫我做了,却是各处都送了一些。那两坛子只有一坛子是,
另外是辣白菜。我家里的白菜太多了,我怕不用掉一些,娘能叫我们顿顿吃白菜。”
顿了顿,
她又补充道:“家里还有腌萝卜和什锦榨菜,就是数量不太多。我回头再做一些,
也叫大伯娘尝一尝。”
大伯娘对吃食的兴趣不大,正准备婉拒,却忽的心下一动:“桂枝啊,大伯娘托你一个事儿成不?”
“什么事儿?可千万别是让我做衣服纳鞋底,这个我真不会!”
“做吃的。”
“那行。”
既是要好好说,
两人就换了地方,
大伯娘还让大堂嫂去泡了一壶茶,坐在堂屋的大木桌旁,细细的说。
于是,赵桂枝就知道了,
大伯娘准备盖新屋。
这倒是没啥好说的,家里人口多了,尤其是说亲之前,但凡有条件的,都会想方设法盖新屋。
原本,江母也是这么打算的,只是赵桂枝突然出现,打乱了她的全盘计划,家里的闲钱到底有限,拿钱给赵桂枝看病后,自然也就没办法盖新屋了。
可大伯娘这边,却是一定要盖的。
“丰收年岁也不小了,盖了新屋才好说媳妇。满仓只比他小两岁,也该相看起来了。我寻思着,这次索性盖两间屋,一气把他们弟兄俩的事儿都办了!”
盖屋的事情倒是烦不到赵桂枝,但这年头,除了会请泥瓦匠木匠过来干活外,还会请族里村里的亲朋好友帮忙。前者是需要工钱的,后者就只是包两顿饭而已。但不管怎么说,提前准备饭菜这事儿是绕不过去的。
大伯娘铺垫了一下后,才说出了自己的请求。
“米粮这些我会准备的,就想托二郎媳妇做些下饭菜。我算了算日子,两间屋要盖好,怕是要等初夏了,倒不用准备热饭热菜,干饼子、杂粮馒头配下饭菜就好了。”
赵桂枝寻思了一下:“帮忙倒是没啥,但食材得大伯娘准备好了。你也知道我婆婆那脾气……”
“没问题!我准备多一些的食材,剩下的你家吃。”
两人交换了下眼神,瞬间达成共识。
大伯娘需要便宜好吃的下饭菜来招待帮忙的人;赵桂枝需要一个混时间的活儿来糊弄江母,又是亲戚的,又多给食材,江母没道理不答应。
达成共识后,赵桂枝就坐等大伯娘送食材上门,让她加工了。
正好,得了食材还能给家里的饭桌添些菜,给大嫂薛氏补补身子。
赵桂枝上辈子并没有接触过孕妇,亲戚里面小辈的都还单身无孩,长辈……那她弟也就比她小了一岁,谁知道孕妇是什么情况?
朋友圈里倒是有孕妇,但想也知道,人家都怀孕了,还能来买她的减肥小零食?万一吃出营养不良呢?
也因此,赵桂枝只能凭本能做事,想着禽肉禽蛋总是好的,这年头的人缺少油水,恰好昨个儿江母熬了一碗猪油,找机会给她用掉才好!
江母还不知道她儿媳妇已经盯上了她的宝贝猪油,她只高兴的跟村里的老姐妹闲聊着,显摆自家儿媳妇做饭好吃,还有一门大方的亲戚。
那可不是大方吗?
要是不大方,还能送肥膘肉和大筒骨?
村口,江母说得那叫一个唾沫横飞,将她昨晚吃的那一碗肉沫蒸蛋,以及今天中午吃的萝卜炖大骨头汤,描述得几乎是山珍海味一般。听得旁边的人,感觉这午饭才吃完呢,怎么肚子又开始咕咕叫了?
就在这时,村里来了一拨人。
为首的是个眼神锐利的青年,约莫二十五六岁,哪怕体格并不壮,但看得出来是个常年干活的,胳膊上的肉格外结实,双手更是布满了老茧。身后跟着的有少年郎也有中年汉子,全是一副干惯了活儿的模样。
“诶,那不是……石坪村那边的……”
就有人发现了这一行人,但很快就纳闷了:“咱们村里谁要盖房子啊?”
江母寻思了一下:“我大嫂家吧!丰收的亲事迟迟没定下来,怕是寻思着盖了新屋好说亲吧。”
“那你家呢?前头还说今年盖屋的,怎么又没动静了?”
这话一出,江母的脸色立马就不好看了,心说这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她原本准备盖新屋的钱,不是拿去给赵桂枝看大夫抓药了吗?
见她面露不悦,旁边的人很快就打起了哈哈:“一样啊!盖新屋不就是为了娶媳妇吗?这不好媳妇上门了,盖不盖新屋又怎样呢?”
“对对,就是这个意思。你大嫂家盖了新屋还不知道媳妇儿在哪儿呢,不像你家,没新屋也能让媳妇进门!”
江母:……
这算啥?笑话她家盖不起新屋?
“谁说我家不打算盖新屋了?这不是先紧着我大嫂那边的,她家盖屋,我们家不得去帮忙呢?等今年秋收结束了,我家就盖新屋!赶在过年前,就能住上新屋了!”
江母脾气一上来,先不管不顾的说了出来。她本想着,这会儿离秋收还有半年光景呢,到时候谁还会记得这话。
没曾想,她的好姐妹桂花婶子却招手高声的唤那行人过来:“你们是不是来看地方准备盖新屋的?我这位老姐姐家也打算盖新屋,她家今年刚娶了新媳妇,明年还要添丁呢!这不得多盖两间屋?”
为首的男子听了这话,转身走了过来:“谁家要盖新屋?”
“她!”
“江老三的婆娘!”
江母目瞪口呆的看着瞬间围上来的人,艰难的咽了咽口水,本着输人不输阵的想法,她梗着脖子道:“对!我家要盖新屋!你们是石坪村那个石家的人吧?是去给我大嫂家盖屋子的?那你们先去那边,我家不着急。”
“一起去吧,到那边再详细说。”
骑虎难下的江母,只能跟着石家这帮人走了。
一起走的还有她的老姐妹桂花婶子,以及一群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吃瓜村民。
大伯娘见他们过来还惊讶呢,不过还是先领着人去看了地方,同时也详细的说了自己的想法。
她是准备盖两间新屋,那也不能只盖新屋。因此,她决定趁着这个机会,顺便也将其他旧屋子修缮一遍。尤其是后院的猪圈,已经盖了几十年了,猪不像人那么爱惜东西,有几处都已经损坏了,只能用别的东西遮盖一下。机会难得,大伯娘打算把猪圈也给翻新一下。
石家那几人跟着大伯娘仔细的看了一圈,确定了要盖新屋的位置大小,当然还有具体的要求,像是要石墙瓦屋还是砖瓦房,或者不用瓦片,直接用稻草顶,那样能省下不少钱。
再就是像门窗啊,里头的柱子啊,要不要再打两件新的家舍,屋里是打一张床,还是搭个土炕等等,都是需要仔细商量的。
他们这一带地处南北交界处,有人睡床也有人习惯了炕。区分床和炕的,倒不是什么生活习惯,而是要看家里的经济条件和具体的人口。
一般来说,有钱且人口不多的都用床,而要是家里人特别多,兄弟七八个的那种,盘个土炕是再方便不过的。
大伯娘说得仔细,对方也记得仔细。
石家一行人中为首的那个,拿了个小本子,又用炭条在上面边写边画着。等说完了要盖的两间新屋的具体情况后,大伯娘又详细的讲述了修缮、翻新的部分,着重强调了后院的猪圈。
人家在忙活呢,江母当然不会挤上去插队,但她身边那些唯恐天下不乱的老姐妹,却是纷纷向她提出各种建议来。
这个说,你家得盖三间屋,没的说大郎两口子住着两间东屋,却只给二郎两口子一间屋的,当娘的怎么能那么偏心呢?
那个说,三郎也不小了,一样都是当娘的,看人家丰收她娘多着急呢,你也该给三郎寻摸起来了。
还有人提到了虎头,那可是长孙啊!不得早早的打算起来了?
江母仿佛被人架在火上烤一般,很想跟她们大吵一架,但人家句句都在理,还是为她考虑的,她就算再泼辣,也不能直接跟这么多人怼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