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皇太女后搞基建(枝呦九)_第210章 番外(盛平十六年))(2 / 2)_穿成皇太女后搞基建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第210章 番外(盛平十六年))(2 / 2)

普通人的一生能见陛下几次呢?绝大部分人是不会见到陛下的,可是他自己算来,这辈子已经见到五次了。

他小声的跟陛下说着自己知道的事情。

“这个茶馆不是朝廷建造了。”

然后说完就觉得自己完全在说废话,陛下肯定是直到如今茶馆变了的。

他有些不好意思,“见着您太激动了,头脑都有些不清晰”

折青表示理解。

她自然也知道这个茶馆的性质已经变了。刚开始的时候这里确实是朝廷建造起来给那些不会认字的人一个了解信息的场所,但是随着读书的人越来越多,认字的人越来越多,京都的这个茶馆最后其实名存实亡,已经彻底变成了一个娱乐的场所。

所以朝廷在几经调查之后,还是决定将这个茶馆改成民营。

于是这里要说书先生说的东西也变了。以前是说识文解字,念报纸上面的文章,只偶尔说一些话本故事,这是用来调味的。

但如今茶馆里面调味的已经变成了主菜,所以折青刚开始听见茶叶蛋的故事之后还有些不适应。

不过她对如今的流行还是很有想法的,觉得在这满座之中,大部分人都是老人和中年人,如今连青年人都很少在这里看见,所以它的受众绝对不会是茶叶蛋的故事。

这时候男人又发挥作用了。道:“这个茶馆,被之前的茶馆先生给盘下来了,如今说的茶叶蛋历险记,就是他的故事,您别觉得好像这个故事不是大家所爱听的,但其实到这里来听故事的人,也并不在乎能听什么,所以,在这里听到的故事回去说给孙子孙女听一听,他们还觉得物有所值。”

不过也不能光听故事,所以待会儿还会有唱戏。

“您喜欢听什么戏呀?”

男人开始慢慢的平缓自己的心情,慢慢的开始介绍。

“如今戏台子的戏曲可多了,若是您愿意花钱,还可以在上面点戏。”

自然的,今天这钱肯定是他掏了。

如今的戏曲已经成熟了,不再像之前那样只是咿咿呀呀的唱,他们还出现了很多动作,以及各种各样的剧本。

更加让人诧异的是,这时候竟然还出现了歌舞剧形式,话剧形式。

可能彼比起听戏来说,话剧的形式更容易让年轻的人接受。

市场早市在创新和淘汰,以此来迎接更加年轻的观众。

折青曾经也看过一出话剧,其实演话剧的人也是这些戏曲演员。

话剧的节奏更加紧凑,不过有一点是一样的,那就是作为故事来说,越狗血越好。

比如折青看的那个话剧,浙江说了一个你爱我我爱他最后大家都死光光的爱情故事。

如今的年轻人还更喜欢悲剧,你若是喜剧结尾,他们觉得这出戏还有改进的空间,但你如果是悲剧结尾,在哭的稀里哗啦的同时,却会称颂这是了不起的故事。

不过在茶馆里面,话剧和歌舞剧还是不受欢迎的,老人家们更喜欢听戏。

戏曲的发展其实也很快,刚开始只是单纯的在唱戏,后来加了很多剧幕,让戏曲更加的生动形象起来。

在禹州的时候,折青记得当时还没有黄梅戏可以在戏台子上面登台演出,而今天这里,这已经明确说明了有黄梅戏可以点。

比起越剧和昆曲,黄梅戏更容易让普通的人一起跟着唱。

然后,正好有一出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戏,折青就点了这个,她记得自己是写过这个曲目。

再一次听见这个故事,折青其实在听的时候只是单纯的享受,不过,其他的人却有了不同的意见。

“这些已经过时了。如今去读书,哪里还需要祝英台女扮男装,直接去不就行了吗?”

“对呀对呀,还有,这个祝英台要是不喜欢马文才,也可以拒绝呀,如今,虽然还说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是朝廷也规定了成婚有自由权,若是父母强制成婚,那么这个婚姻是不做数的,朝廷有权利直接宣布和离。”

“你们发现没有,还有一件事情很奇怪。这个梁山伯在没有求取到祝英台之后,竟然咳血了。这算什么男人呢?人家嫌弃他没钱没事,他就去考朝廷的编制嘛,再不济还可以从商,哪里就到了咳血的地步呢?”

“别是肺痨吧?若是肺痨这说的过去了。”

折青:“……”

不是,如今的思想已经到了如此地步吗?她觉得自己竟然有些恍惚感。

而她旁边的人依然在说。

“还有这个马文才,何必要娶一个不喜欢自己的女子呢?若是不能两情相悦,那成婚有什么意思”

折青:“……”

说话人的年龄也不小,没想到已经有如此的见解,她不免凑过去说话。

“老者刚刚所说,令我茅塞顿开,觉得颇为有趣和有理,这是老者自己的想法吗?”

那老人家就摇摇头,道:“倒也不是,这是我家孙儿说的,我觉得颇为有道理。”

然后见折青也认同这个观点,便滔滔不绝的说起另外一个故事。

牛郎织女。

“我家孙女就觉得牛郎的行为十分不好,她这个故事不应该被传颂。”

折青:“为什么呢?”

老者笑起来,“夫人想,牛郎看见织女美貌,就把她的衣裳给藏起来了,还是在别人沐浴的时候,这哪成呢?这不是告诉别人可以偷看别人洗澡吗?”

折青:“……”

确实有道理。

老者就道:“不过,这个故事确是有趣的,牛郎织女喜鹊搭桥,我觉得甚好,只是孩子们不喜欢罢了。”

这就是代沟了。

折青回去感慨极了,觉得不知不觉间,已经有一个属于年轻人的时代来了,而她才刚刚发觉。

她想了想,问明照:“你对梁山伯和祝英台的故事是怎么看的呢?”

明照忙着批折子,一点看法也没有,她只想问:“两个人就算不是大学生,也应该是高中生的水平了,应该可以做事儿了吧?”

折青:“……”

她继续问:“那牛郎跟织女呢?”

明照笑了,“我对他们一点兴趣也没有,我只想说,牛郎家里那头老牛,应该要上交给朝廷的,朝廷可以用那对牛角办更多的事情。”

她问:“假如说,牛角变化出来的东西可以上天的话,我肯定是想看一看天上能不能让人住呀!”

万一将来禹国就住不下那么多人了呢?

一个储君,总是未雨绸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