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掉下个林叔叔[红楼+清穿](姝容)_第109章 第 109 章(1 / 2)_天上掉下个林叔叔[红楼+清穿]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第109章 第 109 章(1 / 2)

领了军令的直郡王,一刻也没有耽搁,从皇宫里出来以后,他便直奔回府,一进门就吆喝着赵全,给他收拾行李。

刚走进内院,后娶的福晋听到动静也忙出来了,站在一边怯懦的不知道要干什么。

直郡王也没为难她,也不过才十□□的姑娘,也没比他闺女大多少,被他家老爷子一到圣旨赐给了他,他倒是不想娶,但是那时候连老爷子的面都见不到,而且即使见了,老爷子那性子,会听他的。

少不了有说他感情用事,没出息。

他怕儿子没出息,最后还不是把儿子给圈了起来,真够讽刺的。

虽然谈不上喜欢,但是直郡王也不会为难她,毕竟人也倒霉,嫁进来便跟着被圈了三四年了。不过以前被圈着到无所谓,但是现在他恢复爵位,而且这次还被任命为抚远大将军,以后作为他的继福晋,少不了要外出交际,还有进宫参宴等,这样的性子怕是不成呀。

胤禔琢磨了下,让下人继续给他收拾东西,一边让人把内院的妾氏和孩子都叫了过来。

二女已经出嫁,但是三女和四女还没出嫁。老三已经定下要被抚蒙了,但是老四大概应该被会留在京城。

她们年纪都不小了,他也留不住几年了,正好该锻炼起来了,她们之前都是住在宫里跟着其他格格们一起上课,但是却因着府里被圈禁的缘故,一直没有得到练手。

如今这不就是个好机会嘛。

胤禔把他的意思传达给大家,他出门后,家里的大小事情都由继福晋,三格格和四格格做主,若是谁敢闹什么幺蛾子,等到回来挨个收拾。

以往福晋还在的时候,他们两夫妻好着呢,他也不是个花心的,所以他这院子里面的侍妾不多,而且身份都低,而且她们那怕生了儿子,胤禔也没有上奏折为其请封为侧福晋。

甚至之前先福晋还在的时候,一直卧病在床,后院有人起了心思,想要从先福晋手里夺管家权,但是还没等先福晋出手,他们大大咧咧的爷便先动手了,不仅把人收拾了,连带着人身后的家族都吃了一通挂落。

至此之后,她们也都消停了。

而新嫁进的继福晋,年纪小,胆子也小,进府后便一直贯彻她娘交给她秘诀,家里爷说什么就是什么,拿不准,不会的就让她家爷来做主。

也是因为她这一点,才得了两分直郡王的照拂,这会儿听到即便爷出门了,但是家里的事情还有三格格,四格格做主,她便大大的松了口气。

等把家里安置好了,直郡王当天下午便出发了,一来军令如山,军情似火,二来他心里惦记着远嫁蒙古的大女儿,想到在宫中商议完正事之后,皇上提起的那番话。

科尔沁台吉多尔济似有异动,而且还是和这次准噶尔部反叛有关,为了这次进攻西藏,他们没少让人带着黄金珠宝到蒙古各部去做说客,有人心动,有人没有反应。

倒不是他们选择投靠准噶尔部,不过是想着在这个关头弄出点动静,一来向大清展示蒙古的重要性,二来曾经向大清索要好处。

但是便是这样,准噶尔部也达到了目的。至少蒙古一旦有点风吹草动,也能为他们牵制一部分大清军队。

他家大格格嫁的便是科尔沁台吉多尔济,而根据同样抚蒙的格格们送回来的信说,他家伊哈娜最近和她们来往的信件是别人代写的。

那怕语气和笔迹模仿的很像,但是当初她们这些格格为了好玩,也是为了安全,还偷偷给每个人取了一个暗号,每次写信都会在信中用到,但是连着三四次了,伊哈娜这边的信中都未提及,这才察觉到不对。

想到这些,胤禔虽然心里担心,但是他知道现在什么事情更重要,出了京城,他让赵全领着几个身手矫健的心腹往科尔沁去,若是大格格没有生命安全,暂时按兵不动,等他这边解决了准噶尔,他亲自去收拾这个多尔济。

而另外一边,科尔沁,多尔济这会儿也收到了京城里的来信,大阿哥,也就是他的岳父复爵了,新帝似乎对这位大哥的感官不错,似乎还有意要重用。

想到他最近做的事情,多尔济不免有些烦,在王府走来走去,要是知道他这岳父还能出来,他即便再眼馋自家福晋的商队,他也不会贸然出手。

但是现在只能先看看情况,幸好他没有听那贱奴的话,直接把人给杀了。不然这次怕真出大事了。想到这里,他忙吩咐下面看守的侍卫和伺候的奴仆,多留些心,福晋虽然被拘留,但是吃喝方面不可苛责了,他再看看。

这会儿的多尔济还不知道,他的好岳父直接被点为抚远大将军,甚至已经决定一把准噶尔收拾了,就来收拾他。

而京城这边,诸位亲王,郡王还有贝勒,贝子们,知道老四竟然选了老大来担这次收拾准葛尔的主将。

倒是真的相信老四真不是为了彰显心胸,才把大哥和二哥给放了出来的,他是真的不介意,以及放开手的愿意用他们这些兄弟。

一时间竟诡异的心安了几分,老四连大哥,二哥,还有老八这样的都容的下,那更不要说他们这些兄弟。

而且甚至他们现在的日子,还比以往皇阿玛在位的时候好过,想做事情,直接根老四说一声,人家还能贴心的根据你的想法和擅长的来给你分岗。

有了自己工作,事业的人,精神就是不一样。

老三围着修书,还有图书馆们,那天不是意气风发的和一顿读书人聚在一起,谈古论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