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始皇后(青青小艾)_第35章 053~056(1 / 2)_大秦始皇后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第35章 053~056(1 / 2)

大秦始皇后 青青小艾 5153 字 2021-11-20

==·大捷·==

姚贾此人,在战国晚期也算是个人物。

他本人不过是魏国一个小小的看管城门的监门卒的儿子,地位低下,并不被身边人尊重。一直到后来投奔秦国,才凭着好口才引起了嬴政的重视。

当时楚国、燕国、赵国与越国想要合纵抗秦,此消息传入嬴政耳朵后,意识到不能让四国联合起来——

那时秦国虽然已经足够强大,但尚未积蓄起足够的力量,何况四国联合的兵力即便是强大如秦国也不一定能吃得消,就算最后仍旧获得胜利,只怕也是惨胜,此一战之后恐要继续休养生息几十年才能缓和过来,继续一统天下之图谋。

于是,嬴政便向文武百官问计。

四国使用带合纵之谋,秦国理所当然要以连横之策破之。

但可惜的是,当时的秦国并无出色的纵横家。

最后还是姚贾主动请命,提出可以以钱财贿赂各国重臣,让其放松警惕,消解各国并非坚不可摧的合作,并笃定承诺“必绝其谋而安其兵”【引用】。

嬴政当时许是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想法,但他这一步棋无疑走对了。

姚贾拿着他资助的“车百乘,金千斤”出使各国,通过贿赂各国重臣,很快就让他们的联合破灭。

在姚贾成功出使归来后,嬴政喜不自胜,直接“封贾千户,以为上卿”【引用】。

所以这次遇到类似的需求,嬴政下意识便想到了姚贾。

姚贾并未推脱。

或者说,即便嬴政这次不曾召见自己,姚贾也是要主动求见嬴政请求出使赵国的。

而姚贾尚未抵达赵国,便已经想到了两个合适的贿赂人选:早有前科的重臣郭开,以及贪婪程度与受赵王重视程度并不比郭开差多少的韩仓。

-

王翦与杨端和这两位将军也算是一对老搭档了,二人早在秦王政十一年时就一起合作率兵攻打邺地,同样是分兵两路直接包抄的战术,当时异常顺利地拿下了九座城池。

这种战术对王翦、杨端和两位将军而言并不陌生。

是以当嬴政正式下令攻打赵国后,王翦与杨端和在商议后便默契地定下了由杨端和统帅河内的兵丁,绕过路上城池直奔邯郸,将其包围等候王翦;再由王翦统帅上地(地名)的将士,一路直奔井陉,攻占下井陉后率兵前往邯郸,两军会合后再强攻邯郸。

为以防万一,王翦还派遣了猛将羌瘣攻打其他城池为二人掠阵,避免其他城池闻讯后派兵前往邯郸救援。

这套战术任谁也说不出问题来。

而以秦军之勇猛,除李牧麾下代北军外,其他赵队根本不是他们对手。

是以不过区区三个月的时间,王翦便顺利拿下了井陉,杨端和也一路势如破竹般率军抵达邯郸城下,羌瘣更是一连拿下多座城池,直接切断了邯郸的后路,三军联动,直接打了赵国一个措手不及。

赵王之前就被赵国百姓吓破了胆,如今眼瞧着兵临城下,更是惊慌地失去了所有理智。

-

面对凶猛如秦国,赵国势必会向其他国家求援,而其他国家就算内政混乱,也不可能所有人都忘记了唇亡齿寒的道理,若不提前预防,必然会给秦国攻赵带来不小的麻烦。

而这时候,前段时间因玉米而起的风波便可以利用起来了。

嬴政以玉米为诱饵,钓出了无数探子,并将所有探子斩首示众,毫不留情。

其他国家恨吗?当然恨!

只是秦国强大,他们并不敢因此而妄动,否则极可能引来秦国的铁蹄。

但若他们知道,这些损失原本是毫无必要的呢?

姚贾提前被派到赵国活动,嬴政手中并无合适人手,于是便转变想法,决议以流言挑拨各国关系。

于是没多久,各国便开始流传“秦王惦记着华阳太后当年在宫变时帮忙的情谊,原本想要赠送一部分玉米种子给华阳太后,却没想到同样找秦王讨要玉米种子被拒的赵太后因为嫉妒,竟然找到华阳太后与之大吵一架,最后将华阳太后气病,不治身亡”的消息。

这消息值得相信吗?

至少在大部分人眼里,是非常值得相信的。

毕竟赵太后与秦王嬴政之间的关系,众所周知地差;而嬴政为了树立孝顺的形象,也确实对华阳太后不错。

关键是,这则流言的两位知情人——

赵太后与昌平君因为所知消息并不全面,也并不能分辨此事的真假。

赵太后只知道自己确实讨要玉米失败了,且确实去找华阳太后大吵一架,将人气得重病;昌平君也只知道嬴政在华阳太后生病后格外孝顺,几乎日日到她宫里探病。

但对华阳太后是否曾趁着生病向嬴政讨要玉米种,嬴政又是否真的想过将玉米种送给华阳太后?

没人知道。

所以面对赵国与楚国的询问,二人都无法给出确切的答案。

但前者与华阳太后争吵是咸阳宫内人尽皆知的事实,昌平君同样也曾听说此事;后者自己也觉得心虚,毕竟华阳太后的重病未必没有昌平君的责任在。

所以在回复楚国派来使者问题时,昌平君除了提及华阳太后薨逝前确实很得嬴政看重,嬴政甚至日日前往其宫中探病的事实外,还毫不犹豫将所有的责任都推到了赵太后身上,将自己彻底摘了出去。

这样一来,即便昌平君无法确定嬴政是否曾想过送玉米给华阳太后,在楚国使者的耳中也都成了真。

而赵太后面对赵国使者,也同样有嘴说不清。

于是等两国使者回去一禀报:好嘛,这消息竟然是真的!

想到本国在秦国损失的人手,还有从嘴边溜过的玉米种,其他国家哪儿还有闲情逸致去关注赵国的处境?不在旁边煽风点火、落井下石就已经是看在大家处境相同的情分上了。

齐国就算了,这国家早就在秦国的远交近攻策略与金钱的腐蚀下失去了立场,根本不会管其他国家死活。

韩国已经灭亡。

魏国被秦国吓破了胆,早已经向秦国俯首称臣,根本就不敢出兵,就担心将秦国的视线引向自己:要知道,他们原本还以为秦国在拿下韩国后,下一个攻打的会是自己。如今侥幸能多苟活几年,魏国上下就没有一个敢在这种时候撩虎须的。

而燕国苦寒,战斗力本就不强。

赵国能期待本就只有一个楚国,结果此事儿一出,好嘛,人楚王本就重病,又知道赵国害得自己丢失了玉米种,哪儿还有闲情逸致去管赵国死活?

楚国国内倒不是没有人怀疑此流言的真假,如项燕等武将就曾出言劝说楚王。

但楚王本就生病,又正是最生气的时候,即便听了项燕等人劝谏也只当他们是在放屁,根本就不愿多事。

赵国瞬间孤立无援。

情况最危急的时候,他终于想起来了赵国的守护神——

武安君李牧。

李牧虽然一直驻扎在代地防守匈奴,但他也一直关注着国内战局,尤其是秦军的相关消息。

是以几乎在王翦拿下井陉后没几天,李牧便立刻率领着他麾下骁勇善战的代北军直奔王翦而来,且为了能及时阻断王翦军队的行军路线,他更是在出发前就算好了己方与王翦军队的行军速度,而后果断将代北军的目的地定在了邯郸与井陉之间的一处荒原。

王翦之前好几次攻赵,原本大好局面都在李牧赶到后毁于一旦,而比防守,他还真比不上与匈奴对峙几十年的李牧,于是在拿下井陉后稍微整顿几日便一路急行军,想要在李牧赶到之前提前抵达邯郸。

==·求情·==

前线战局瞬息之间就可能发生极大的逆转,但这些瞬息之间的战局争夺并不能传到后方,秦国上下得知的自然只有杨端和成功包围邯郸,羌瘣连下几座城池,大将王翦也成功夺下井陉的消息。

国内百姓得知此消息,简直欣喜若狂。

恰逢花所在的部落土豆大丰收,为了偿还之前交易欠下的物品,他们几乎是在留足了秋天种土豆所需的土豆种后,便将剩下的土豆全都传送给了林阡。

而这些数量庞大的土豆落入林阡手中后,自然不会耽误了时间,又直接送去了洛阳等地。

等到二月底,这些土豆也都如蜀郡一般种进了地里。

但与蜀郡将土豆种在闲置下来的土地中不同的是,洛阳等其他地方仍选择了将田地留给以往种植的五谷,种土豆的田地都是另外开荒所得——

因为蜀郡的土豆还要等一个月左右才收获,尽管太仓乃至于其顶头上司治粟内史都苦口婆心地告诉百姓们土豆的产量很大,但看天吃饭,稍有不慎就可能颗粒无收的百姓仍旧不敢拿关系着一家子口粮的土地冒险。

毕竟其他地方不曾像蜀郡一样遭灾,不曾走投无路,自然也就没有那破釜沉舟的勇气。

但好在土豆不像玉米一样吃肥,只要不是特别贫瘠的土地都能长得很好。

而就在洛阳等地的土豆种进地里之后,不到一个月,蜀郡的土豆开始接二连三地收获了。

……

胡仲凡事争先,对地里面的土豆也一直是盯得最紧的那一批人。

因为从来没人种过土豆,所以大家也都拿不准土豆到底是什么时候才可以开始收获,只能耐心等待。但等入了三月——太仓说土豆是三月收获——大家就坐不住了,于是一个个就跟被烫了屁股的猴子似的,整天“上蹿下跳”,简直恨不得天天跑去地里面扒一窝土豆出来看看。

不过因为不知道土豆被扒出来后还能不能再种回去,所以大家也只能每天蹲在自家田埂边眼巴巴地看着绿油油的土豆苗。

那眼神火热得,简直跟看见自己的情人差不多。

胡仲就不一样了。

之前提过,他因为家中的婆娘刚生完孩子,月子没坐完就遭遇了地震,简直将太仓拿给他们种植的土豆当成了救命稻草一样的存在,为了更好的照顾土豆,他更是直接住进了地里。

真住!

别人只是想想,他则早早在田边不远处搭了个草棚,每天一醒来就能看见地里的土豆。

只有冬天最冷的那个月,他实在受不住了才回到家中,过了那段时间,他就再次回到了自己搭出来的草棚里。

功夫不负有心人,胡仲这般关注土豆,自然第一个发现了土豆叶子的边缘开始泛黄的细节。

他第一个找到里长,汇报了这个发现。

里长也很相信胡仲——

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有他那么大的耐心与毅力。

等去田里再次确认了胡仲的发现后,他直接提议:“不如挖一窝土豆出来瞧瞧?”

胡仲下意识挡在了里长前面。

但转念一想,太仓之前就提过,土豆虽然一般都是在地面的枝叶枯黄后再挖出来,却也并非不能在枝叶未曾枯黄前收获,两者之间的产量也并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听说洛阳等地的春土豆都种上一个月了,马上又要种玉米,若他们能将土地空出来,说不准也能赶上今年种玉米呢?

这样一想,胡仲便没了抵触,直接拿起锄头便挑了一窝枝叶繁茂的土豆挖了出来。

因为没经验,胡仲不小心挖破了一颗土豆。

锄头翻出土的时候,一半土豆还在泥里面,另一半却黏在了锄头上。

胡仲弯下腰将两半土豆拿起来:“这个头瞧着不大啊,真能如太仓所言,达到亩产千斤的产量?”

去年太仓拿来的土豆种就很小,只有婴儿拳头大,胡仲手上的土豆可能因为土地肥力足够,追肥也做得不错,所以个头要比去年大了将近一倍。

但即便如此,这也太小了。

若一窝土豆苗就只结了一颗土豆……

胡仲看了眼长满土豆苗的田地,心里微微有些担心。

里长乐呵呵地开口:“你这娃子担心什么?难道太仓还能骗了你?自打太仓来到我们这儿,可曾有一次说话不算话?你家里那女娃能养活下来,还是靠了陛下与太仓开恩呢!”

胡仲嘿嘿一笑,不再多言。

他调整了一下动作与姿势,深吸一口气,往根茎稍远的地方高高举起锄头,然后狠狠地落了下去——

锄头一翻,一堆裹着泥土的土豆跟黑夜繁星一般出现在二人面前,刺眼得让人眼眶泛红。

“里长,好多土豆!”

“好好好,太好了!”里长兴奋地双手直拍大腿,“咱们今年不用饿肚子了!”

其他人闻讯赶来,看着那一窝黄澄澄,圆乎乎的大土豆,一个个瞪直了眼睛。

等听了胡仲为何这时候挖土豆的分析后,哪儿还坐得住?

全跑回家拿起锄头挖土豆去了!

等将地里面的土豆全挖出来,一过秤,平均亩产两千多斤!

……

蜀郡土豆丰收的消息传到洛阳等地后,其他地方的百姓竟隐隐生出了几分后悔。

不过这点后悔很快就被太仓打消了:“这土豆虽然产量高,对土地的肥沃程度也要求不高,但其本身极容易遭遇病害,为了预防这一点,本就需要在多块土地上轮种。蜀郡那边今年种过土豆的田地,今年下半年都不能再种了。若下半年还想要种土豆,只能在没种过的土地上播种,或者干脆如你们一般开荒。”

将百姓安抚下来后,太仓又道:“现如今最要紧的还是接下来的玉米育种与播种,大家都打起精神来,玉米的产量虽然不及土豆,却更耐存放,都不要松懈啊!”

于是整个秦国又如火如荼地开始种植玉米。

在这期间还发生了一趣事儿:洛阳这边有一个整日游手好闲的懒汉,仗着有父母兄嫂在,即便分家了也时常到两家去蹭饭,自己根本就不乐意去干繁重的农活儿。其父母宠溺幺儿,不但自己帮着孩子干活儿,还会催促其兄嫂帮其种地。

但为玉米育种这活儿吧,它既不累,也不难啊。

这总不能还要其他人帮忙吧?

他父母也担心激怒了其兄嫂,便劝说那懒汉自己给玉米育种。

懒汉一开始还答应得好好的,想着不就是搓一些泥巴团儿嘛,就当是玩儿了。但没想到,等泥土发酵完毕后,那懒汉干活儿了没一会儿就觉得腰酸背痛,吵吵嚷嚷着不想干了。

其兄嫂被他气到了,当场放了狠话,若他连这么简单的活儿都不愿意做,以后就甭想他们再帮忙了!

懒汉被吓到了,不敢再吵嚷。

但他若是不懒,又怎会被人叫懒汉呢?偏他又有几分小聪明,为了能够偷懒竟自己偷偷摸摸搞出来了一个木制小工具——

工具构造简单,就只是一个把手一根长杆和两个能装土打孔的器物。

只要拿着工具往发酵好的泥土上戳,长杆上拔,提着把手到平地上往下一摁,一个带孔的圆柱形就被挤压出来,落在了地上。等将玉米所需的“团子”都压好整齐摆上,只需要每个洞里面丢两颗玉米就够了。

虽然这玩意儿肉眼可见地比手搓泥巴团儿更浪费发酵好的土,但……方便啊!

而且不脏!

站着就能将“团子”压好,比之前还要更轻松。

懒汉刚将东西拿出来,没一会儿就压好了十来个“团子”,惹得乡邻纷纷侧目。

有那看得眼热的,立刻上前打听。

懒汉立刻抓住机会与之商谈起来:“只要你帮我压完所有泥巴团儿,我就把这个器物送你!”

那人试用了一下,发现极好用,立刻就答应了下来。

其父兄看过来,那懒汉倒也乖觉,马上承诺回家给父兄各自做一个。

管辖懒汉所在乡的里长很快得知此事,特意前来围观,确定真的有用后还上报了官署,经由官署匠人查验确认后,还赏赐了懒汉不少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