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于东可是不会忘了,他能有现在的成绩,自己能力当然是一方面。除此之外,老婆张露娘家在他起步的时候帮助很大,老领导韩山平也对他照顾有加,而保力伯纳能以现在的宽松条件跟他合作,宁远当初给他介绍的罗谦也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所以,比起华艺的王氏兄弟,于东跟宁远其实走的更近一下。毕竟宁远的连续几部电影都给了伯纳发行,虽然是跟中影联合,但能吃到这种肉就已经不错了。
伯纳方面其实主要业务是发行,但于东也一直都想参与制片业务,所以华艺片子他其实也点想法,但王氏兄弟压根就跟他提,这种事太上赶着也不好。
不过王宗雷想的问题是,宁远跟这些电影圈里的人不一样,电影不是他的主营业务。而且宁远的身份地位在哪里摆着,可以说双方一直以来也没有什么冲突,关系也不错。所以王宗雷很愿意找宁远合作。
但是于东不一样,伯纳目前已经是国内最大发行公司了,在发行这块业务上已经超过了华艺,占据了市场的百分之二十的份额。
如果《集结号》这部电影让伯纳参与投资,到时候电影发行他们也一定会想着插一脚。
这是华艺不想看到的。
因为本质上来说,伯纳和华艺才更是竞争对手,因为大家处在一个层面。银禾就不要想着竞争了,无论从资金还是背景人脉,都是另一个层次的。车跟车之间你追我赶的,车跟飞机之间怎么较劲?靠头很铁吗?
“对了,小宁董今年没有打算拍新片吗?”韩山平好奇的问道,今年冯晓刚和张一谋都有新片在筹备,宁远好像是一点音信都没有。
“今年不准备拍新片了,一拍新电影连筹备带拍摄,小半年都没闲时间,我今年有几个其他项目要跟着,新片的话,还是明年再说吧。”
因为陈以勤要自己出去干私募了,银河资本这边的事情,宁远就得自己管起来了。下半年还有几个项目要推进,宁远也就没时间在筹备新电影了。
第二天宁远和王宗雷以及冯晓刚在一间茶楼见了个面,喝了会茶。
“冯导好久不见啊。”
“是啊,有日子没见了......”
“.....”
寒暄几句之后,冯晓刚就给宁远介绍起了关于集结号的事情。
电影剧本改编自杨京远的短篇小说《官司》,原作只有几页,创作灵感来源于央视《百姓故事》里讲述的一个真实故事。
《官司》首先刊登在2002年4月的《闽南文学》上,于当年6月在《小说月报》转载。当初张果立看到这篇小说,非常喜欢,原想留着给自己拍电视剧,但后来还是推荐给了冯晓刚。
冯晓刚工作室的人员费了不少工夫找来全国各个刊物的总目录一一翻查,后来通过《小说月报》的编辑才找到作家协会,最后打电话给杨京远的正是冯晓刚本人。
“故事啊是从48年的徐蚌战场开始,我军与敌军的战斗空前惨烈。九连连长谷子地接受了一项阻击战的任务,他与团长约定以集结号作为撤退的号令,如果集结号不吹响,全连必须坚持到最后一刻。...强烈的震惊和内疚之下,他携带炸药包奔出窑场只身前往敌军战壕。其余战士最终全部阵亡....”
“......除了谷子地之外,没有人知道,甚至没有人相信就在这个窑场下面,躺着几十名壮烈牺牲的战士.....最终经过谷子地的疯狂寻找终于找到了他的47个弟兄......”
“......04年春节的时候,《天下无贼》那会刚上映,我就寻思着下部戏拍这个了,我给他打电话,谈好了改编,但是那会儿接下了《夜宴》这部戏,就只能往后推了....”
“.......每个男人的心中都有强烈的英雄主义情结,但是这并非廉价的英雄主义,而是发自内心的感动。这部电影的目的不是为了探讨牺牲的价值和意义这种形而上的东西,我觉得这就是一个在漫长的岁月中不被人理解的英雄受了委屈的故事......”
冯晓刚说起的自己的电影,说了很多,宁远也很给面子的跟他互相探讨了不少关于电影方面的内容,最后聊了差不多了,才问了王宗雷和冯晓刚资金缺口有多大,也就是有投资意向。
而冯晓刚也感觉自己这番话没有白费口舌,因为宁远也是一个导演,同时还是电影公司的老板,他是能够跟冯晓刚对等交流电影的。而且在上一部大制作《夜宴》票房难明的情况下,题材又是这种在国内商业电影里面很少出现的战争片。愿意给他投资人并不多,因为这不是他最擅长的喜剧片。
而对于宁远来说,这就跟钓鱼一样,急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