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岁圣君(八千里云月)_第三十五章 省长召见,三条建议详尽谈(1 / 1)_太岁圣君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第三十五章 省长召见,三条建议详尽谈(1 / 1)

太岁圣君 八千里云月 1209 字 2021-12-04

半分钟后,反应过来的所有人不管心中如何想的,都在拼命的鼓掌。一时间,掌声如海浪一样在礼堂咆哮,并传出礼堂很远。

这个少年,虽然脱稿发言让一些人惊出一身冷汗,一些言辞不适合在公共场合表达,但他的精神内核,却是让人挑不出任何错误。

自古西北出将,江南出相。然自宋朝开始,华夏政治,文化中心东迁,而后元明清北迁,西北又因为地理及气候原因,经济发展,意识形态领域不断落后于中原地区和东部沿海城市,在国内的影响力不断减弱,上世纪八十年代,一位老人举全国之力,大力发展南粤地区,使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也在腾飞。

只有西北,或地广人稀,或交通不便,或观念陈旧保守,或因为国家大战略的布局原因,穷困落后的局面已经延续千年。

除了隋唐,每个王朝末期,最先乱起来的都在西北,那是因为西北地区抵抗灾害的上限极低,一遇灾年,如果没有朝廷赈灾,无数百姓便没有了活路,揭竿而起便是必然。

等到表彰大会结束,一个戴着眼镜,面容方正的中年人找到杨英,领着他到了省政府办公楼,到了七楼的省长办公室门口,敲门进去,等了一会出来说道:“杨英,苏省长在里面等你,记住,你只有二十分钟的时间,说话要注意分寸!”

杨英对着方正中年人颔首示意,表示感谢。他伸手敲门,屋里传出一个浑厚的声音:“请进!”

杨英轻轻推开门,迎门的墙上挂着一幅字,上面粗犷的写着两个大字:“坦荡!”

大字下面是一个书架,上面塞满了各种书籍。

坐北朝南的办公桌,上面放着三个电话,一个笔筒,一台电脑,还有稍微有些散乱的文件,年逾六旬的苏省长戴着眼镜,正在翻看文件,听到开门的声音,老人放下手中的文件,笑着说道:“杨英!对吧,找个地方和我聊会天,也算是调节心情了!”

杨英看着有些疲倦的老人微微点头说道:“苏省长您好,我是金大历史系历史学新生杨英,特来报道!”

苏省长笑容温和,摆摆手说道:“不要紧张,你不是我手下的兵,说不得报道,找个位

(本章未完,请翻页)

置,坐下说!”

杨英看了一眼办公桌侧面的沙发区,然后坐到办公桌的对面。

他身体七分陷在办公椅中,身体笔直,双手放在大腿上,微微低头,一副聆听教诲的态度!

苏省长看到杨英这番姿态,笑着摇头:“自然点!不要在意我那秘书的话,我们也就随意聊聊!”

杨英坐姿不变的说道:“苏省长日理万机,为了陇省的发展殚精竭虑,陇省父老都会感念。”

“呵呵!你这话不尽不实吧?我刚才看过你的发言,言语中多有指责我们这些人,就差说我们尸位素餐了吧?”

杨英猛地抬头,看着苏省长说道:“苏省长言重了,我并没有指责省政府的施政,何况,在其位,谋其政,您觉得我有资格对一省的发展战略指手画脚吗?”

老人见吓不住少年,旋即笑道:“你这个少年倒是好心性,我喊你过来,一方面就是看看这个民众观察点名的少年是不是徒有虚名。二来也是看到你前面的发言,让我有了一些触动。陇省偏僻穷困,就像你说的那样,在国内没有存在感,我们一直在追寻发展的机会,但是大环境下,民众思想守旧,人才外流严重,资源丰富却不能助力经济发展。你的三条建议说的很好,但施行起来难度重重!”

杨英说道:“小子无状,那就献丑了!我们陇省经济发展迟缓的主要因素就是大环境恶劣,所以我们就需要改造自然环境,植树造林也好,封山育林也好,都是为了改善生存条件,去年国家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这便是我们陇省的千载良机,如果我们不争,国家政策和资源的倾斜便会倒向巴蜀,滇黔地区,边疆藏省,乃至蓝海回部!错过这次机会,数十年内,我们陇省都不会有更好的发展良机了。”

苏省长从桌上取出一支烟,点上后站到巨大的落地窗面前,一边吸着烟,一边看着外面奔腾的黄河,有些杂乱的城市布局。

烟灰落到光可鉴人的地板上,留下灰色的痕迹。

两分钟后,苏省长叹息到:“这些事情我们都知道,但在西北数省虎口夺食,难度之大你有想过吗?”

杨英说道:“我当然知道,但是做什么事情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不难呢?我们需要给国家一个支持我们的理由,如果按着扶贫,平衡东西部发展差异,当然难度很大,但是如果我们提出建立西部发动机,加强和藏省与边疆省联系的大战略,国家应该会重视。而我们陇省五省交界,地域狭长,一省发展,便能辐射三分之一的国土。再加上本来贫弱,很容易短期就能见到成效,也能给各方提振信心。就地形来看。陇省发展好了,就是华夏之圭臬。不能发展,便是华夏之鸡肋。”

苏省长点头算是认同杨英所说,他把烟头摁灭,踱步回到座椅,手指轻敲桌面:“说下去!”

杨英说道:“这只是大方向,属于意识形态方面的考量,我建议,我们陇省能够积极走出去,联系大型的,一线城市准备搬迁的重工业产业,使其落根陇省,为了陇省的经济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比如首钢,魔钢,他们体量巨大,若是搬迁到陇省,一来能够完善陇省工业体系,二来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能快速的消灭一些地区的贫困,三来等到产业建成,财政税收便是一大块肥肉。”

苏省长笑容温和,言辞却是极为冷漠:“你只看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你并没有看到这些重工业的弊端,那就是,污染严重。我们不能牺牲环境,这种前车之鉴我们陇省最是感同身受!”

杨英笑着说道:“我知道。所以我们就需要谈判桌上解决问题,那些企业也知道他们的软肋,但这些并不是不能解决,这些年,污水处理,废气排放,固体废弃物处理都有了较好的处理条件,只是企业舍不得投资,只要我们给他们提供优于其他省份的条件,牺牲早期的税收,在征地上减免一部分他们的资金压力,他们应该能够乐意来陇省的。只要利益足够,什么事都不是事!”

“嗯,说的不错!我们的确需要这些企业,哪怕前期对他们进行财政补贴。你说的旅游业呢?”

“我们陇省历史源远流长,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独具一格,却是养在深闺人未识。我对这方面研究不深,只是觉得有些可惜。我想如果把省内各种旅游资源统筹起来,形成独特的旅游资源,或许也能给陇省带来一些改变。”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