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努尔哈赤心知肚明,师父此举依然是在“摧毁”他的理想。
额亦都与费英东可是他手下两员大将啊!就这样被师父“撬走”了,对他而言还不是一种损失吗?
其实当军权被收走时,努尔哈赤就知道无所谓理想不理想了。
理想从来都不是靠想,必须靠行动支撑,而他已经失去了行动力。
至少在建立属于自己族人政权这个方面,他已经没有行动力可言了。
师父一步步将他的理想全部击碎。
张居正或许看出来了他的心思,曾经与他专门谈及这个问题,说由他治理女真族人肯定不及师父治理得好,这个他也承认,师父确实比他强。
也只有这样想,才让他心里觉得踏实、安慰一些。
张居正还说这是他的执念,问他为什么一定要建立一个独立于大明之外的新兴政权呢?
他确实回答不出来。
但也不是回答不出来,而是建立新兴政权后,族人的命运他无法断定,因为不见得就比现在强。
为民谋福利这个方面,他自认为远远比不上师父。不得不承认,师父脑子里千奇百怪的东西太多。
难道这就是他的执念?
难道一定要他跟着师父混才有出头之日?
难道师父这座大山还是永远跨越不过去吗?
原来好歹还知道怎么去跨越,知道先要统一女真族人,然后建立属于自己族人的政权。
可现在这个理想破灭,连奋斗的方向都找不到了。
若这辈子只在师父手下做官,让他如何跨越?
……
吏部终于收到两人愿意前往吉林行省做官的申请:一个是努尔哈赤,一个是张泰征。
对这两个人的请求,杨巍都能看出来他们的心思。
努尔哈赤不用说,一直心心念念回去,京城不是他的心之所属。
吉林行省的主体是女真族人。努尔哈赤当然刻意回去做官。
但杨巍肯定否决,一来大明为官没有这个传统,基本上都不在本籍做父母官,这是大明一直延续的规矩。
二来这与皇上的意图相违背,好不容易将努尔哈赤调来京城,怎么可能这快又将人家调回去?
而对于张泰征的请求,杨巍倒是觉得可以考虑。张泰征提出申请,理由也应该很容易想到。
因为守制一事,张泰征承受了莫大的压力,非议他的人很多。
张泰征应该是想换一个环境,同时表达他为国效力的决心。
随后,陆陆续续也有其他一些官员表达自己的想法,比如严永凡。
严永凡倒没有像努尔哈赤、张泰征那样强烈恳求,只说朝廷若有需要,他可以随时准备去吉林。
但杨巍肯定也是第一时间否决,不可能将驸马调度外地做官。
而多数官员提出申请,在杨巍看来只是因为眼下没有更好的出路。
这种心态的官员全部不予考虑,如果当下都不能脱颖而出,岂敢奢望他们去吉林行省脱颖而出?
皇上用人的标准可是有责任有担当有能力,倾向于年轻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