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信和封半山简单地说了一些事情以后,便提出来趁着外面下雪出去转转。
李忠信觉得,这个是1996年的第一场雪,他要出去逛一逛,呼吸一下新鲜空气,顺便看看街上的情景。
因为是元旦的原因,街道上都是张灯结彩的,看上去很是漂亮,再加上道路两旁的树上和屋顶上都是白皑皑的一片,交相辉映之下显得格外好看。
李忠信和封半山在他们家附近这边溜达了一圈,中午的时候,在忠信快餐那里吃了顿饭,便返回了家中。
走出去一圈以后,李忠信感觉到头脑清晰了不少,开始坐在房间里规划起来假期的一些事情。
到了晚上,吃完饭,李忠信坐到电视机前开始看起了新闻联播。
这个时候,李忠信对于连续剧或者是其他的一些电影什么的,并没有什么喜欢的,经典的老电影,李忠信基本上都看过,而且他也不怎么喜欢看那些东西。
李忠信忽然看到,大佬在元旦这天发表了讲话,大佬指出,1996年,中国将制定和开始实施“九五”计划(第九个五年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
大佬在讲话当中指出,今后的15年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征程上,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任重道远,前途光明。
李忠信听完大佬的讲话以后,他开始认真地分析起来,李忠信能够听明白,大佬主要是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
李忠信心中清楚,“九五”计划是20世纪的最后一个五年计划,这个计划的意义是相当重大的。
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面对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及其变化,是历次五年计划执行和实施中比较少见的。
国际上,世界范围的经济结构调整加快,新兴产业迅猛发展;科技进步突飞猛进,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技术广泛应用,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新的压力,全球化进程加速,国家转变一下思路,对于中国今后的发展相当有帮助。
李忠信看过很多关于国家政策的东西,对于这些事情也有着一些了解。
李忠信记得,第一个标志性的“五年规划”是“一五”计划。“一五”计划的时间是从1953年到1957年,主要目标是要推进国家工业化的建设。“一五”计划所有的指标都是全面超额完成的,特别是实施完成了苏联援建的156个重大工程,包括钢铁、石化、煤炭、装备制造等等,在奠定中国工业化基础的同时,也为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积累了经验。1953年到1957年这五年间,中国的工农业总产值的增速是世界第一位的,年均达到了18%。
第二个标志性的“五年规划”是“六五”计划。“六五”计划是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五年规划”,计划把提高经济效益摆在中心位置,要从封闭半封闭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向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兼顾了农、轻、重产业之间发展的关系。
农业发展得比较好,粮食就实现了自给,棉花也是变成了自给有余了。所以,许多在计划经济凭票供应的,像肉票、布票、棉票这些都逐步取消了。
中国的改革也在不断地推进,比如在1984年,石家庄造纸厂工人马胜利第一次承包工厂;1984年北京天桥百货公司的股票上市;上海飞乐音响发行第一张股票。1984年1月1日,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中央文件发布,第一次允许农民自带口粮,进城务工经商,开启中国城镇化的进程,可以说是“开了一个小口子,开创了一个大时代”。
而最牛的则应该是现在大佬提出来的九五计划。这个计划提出来,计划多一点,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资本主义有计划,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大佬提出来的“九五”计划,目标就是要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这个计划将全面完成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部署,2000年,在中国人口将比1980年增长3亿左右的情况下,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基本消除贫困现象,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按照李忠信的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种史无前例的体制,也是中外经济学经典中从来没有过的一个概念。
从理论上说,这是我们党的一次真正的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光辉典范。从实践上说,这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一次真正变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的一个伟大创举。
传统经济学理论,包括西方经济学理论和马克思经济学理论,都不认为社会主义能搞市场经济。
西方经济学理论认为,商品交换和市场经济都是建立在私有制的基础上的,社会主义国家只要坚持搞公有制,就不能搞市场经济。
马克思、恩格斯曾设想,在消灭了资本主义私有制以后,未来社会将不存在商品货币关系。
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商品生产将被消除,而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也将随之消除。
有伟人说过,只要还存在着市场经济,只要还保持着货币权力和资本力量,世界上任何法律也无力消灭不平等和剥削,只有实行巨大的社会化的计划经济制度,同时把所有的土地、工厂、工具的所有权交给工人阶级,才能消灭一切剥削。
也正是在上述理论的指导下,自俄国社会主义十月革命以后,包括苏联、东欧、中国在内的所有社会主义国家,都无一例外地建立和实行了计划经济体制。市场经济姓“资”,计划经济姓“社”,成了天经地义的信条和不可冒犯的戒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