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末大军阀(云霄野)_584章 我不装糊涂,潜在的佞臣怎敢冒头?(1 / 1)_唐末大军阀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584章 我不装糊涂,潜在的佞臣怎敢冒头?(1 / 1)

唐末大军阀 云霄野 1283 字 2021-12-09

张归霸亲子张汉伦、张汉杰、张汉融三人,在后梁史书中也都是导致朝纲混乱、国家覆亡的奸邪祸首。

而如果是豪直刚烈的王彦章仍为朱温所用,经历排挤打压,而梁国迫于形势却不得已又启用他时,便发出“当尽诛奸臣以谢天下”的愤慨豪言。然而其中张汉杰闻讯,遂与赵岩密谋,而有言“我辈宁死于沙陀之手,不当为彦章所杀”......

所以张汉伦、张汉杰、张汉融哥仨与赵岩、段凝之流狼狈为奸,想方设法的阻挠王彦章等梁国仅存的将才抵抗后唐建功。而致使刘鄩冤死、康延孝出走、王彦章兵败被擒杀...若不是他们这些奸臣作祟,即便后唐灭梁在所难免,但是王彦章也不是没有可能为梁朝再强行续命几年。

遗臭万年的南宋秦桧冤杀岳飞,最起码达成了宋金和议,暂且苟延残喘的保住了半壁江山...可是在后梁、后唐双方绝对不可能罢战议和的前提下,张汉伦等兄弟三个却仍是在国家危难关头,往死里坑梁朝的忠臣良将...既蠢又坏到了这个份上,按照史载的命数也就难免于后唐大军攻入汴梁之后,一并伏诛于汴桥下。

而李存勖可是对后梁降臣施行宽大处理(当然也有他身边的皇后、亲信被买通的因素),除了当初设计屠戮唐廷帝君、公卿最为卖力的李振非杀不可,什么朱温的外甥、义子非但被宽胥,还都委以重任。偏偏张汉伦、张汉杰、张汉融这兄弟三个必须要处死,也足以看得出他们当时的恶名,甚至赦免了大批梁朝臣子的后唐政权都无法接受。

而张归霸却举荐他这三个儿子赴京为官...李天衢丝毫不会怀疑他的忠心,只是身为人父希望自己的儿子有所成就,也是人之常情,毕竟谁也不会把“奸臣”二字刻在脑门上。而且张汉伦、张汉杰、张汉融终日受父亲、叔父耳提面命的看管,也还未曾暴露出他们结党营私、弄权误国的一面。

然而这几个乱政误国的隐患,早晚还是要除了...但是他们毕竟又是心腹宿将张归霸的亲生骨肉。不教而诛、无端擅杀的事绝不可做,李天衢心说也终究不能对张归霸交代说“你这几个儿子现在虽然没犯错,但是朕能断定以后他们一定会是祸害国家的大奸臣,所以都要杀了”......

思付一番过后,李天衢大致已有了主意,遂又对解青吩咐道:

“且知会吏部一声,张爱卿既然劳苦功劳,子嗣也理当受福荫厚封,何况他做为表率,主动遣子来也是表明无意自据藩镇的心意...那么张汉伦、张汉杰、张汉融至汴京赴职,皆当委以从四品以上官职差遣。

而朕当年与张爱卿并肩征战,如今彼此子嗣也要接过我辈的重任,朕那几个皇儿...自当要与张爱卿三子多加亲近来往才是。”

毕竟正史中梁国赵岩、张汉伦、张汉杰、张汉融、段凝之流,随着朱温年迈而愈发昏聩,乃至辅助朱友贞讨伐弑父篡位的朱友珪事成,才完全把持住朝政而祸乱国家的。倘若仍是朱温御下严苛,且最为精明毒辣的时候,再借他们几个胆子,也断然不敢肆无忌惮的祸国弄权。

然而李天衢心想我也会有离开人世的一天,似张汉伦等潜在的奸臣应该会从那个时候才开始试图蒙蔽圣听,祸乱朝纲...然而现在他们不也仍是不敢轻举妄动?何况如果全要由自己出手,为自己的子嗣扫清这些权奸佞臣的话...魏朝以后的继承者,又是否有能力分辨其他步入朝堂的谗臣奸臣?

看来还是要捉贼见赃,杀人见伤。不妨就放张汉伦等人进入朝堂,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暂且不必理会他们所见展开的行动。观望自己膝下哪个儿子又容易受奸臣蛊惑,就放任他们营私结党、发展势力......

李天衢深知只要自己还在世,朝中纵有奸邪作祟,对于国家的伤害也能处于可控范围之内。而弄权祸国的佞臣现在纵然不敢做的太出格,可是他们发觉魏朝帝君如今称霸中原,又因形势一片大好而“愈发骄矜”,对于朝中臣子的管控也愈发松懈,想必也会如梁国赵岩、段凝等权奸那般,将开始试图拉帮结派、党同伐异,而意图弄权把持朝政......

然而我可不是年迈之后愈发荒淫无道的朱温...李天衢心中思量,姑且装糊涂静静的看你们搞小动作,到了最后又能掀起多大的风浪来...直到时机成熟时,再突然出手清洗心里早就挂名的奸邪佞臣扶植起来的党羽派系,也唯有如此,才能将潜伏在朝堂当中的牛鬼蛇神连根拔除!

※※※※※※※※※※※※※※※※

过后数日,魏国朝堂又发生了一件引起群臣关注的大事:李天衢麾下智囊团中的重要谋臣之一,官居魏朝中书令的罗隐上书奏请告老致仕。

毕竟罗隐是唐文宗太和七年(833年)生人,现在也已是七十多岁的高龄。比当初己方势力第一个谋臣皮日休,以及如今老当益壮的韦庄还要大上几岁。

何况与精神矍铄,如今在官场中精力还十分旺盛的韦庄相较,罗隐如果按他原本的轨迹投从了吴越国,在朱温篡唐称帝时因不愿随钱镠向梁朝称臣也就撒手不干了。他当初便曾在池州9华山中隐居,而后又卸任复归山林,心里一方面有匡世济民、施政治世的理想,另一方面也有幽居隐士的情怀,如今已过了古稀之龄,罗隐比起其他晚年出仕的文臣更能放得下,所以也笃定心思离开劳心忧虑的朝堂,而纵情于山水间作诗作词,以安享晚年了。

李天衢大概能够揣度罗隐的理念,所以也就应允了他告老致仕的请求。只不过还是要按如今时节的礼法规矩,年迈官员欲致仕纳还官诰,皇帝即便同意,但明面上也要称爱卿为社稷倚仗而加以挽留,罗隐则坚持辞官致仕,如此反复几次,实则双方心里都跟明镜似的,也都要做完这一番表面工作,方才按例以优厚待遇使其能够卸任安度晚年。

趁着这段期间,李天衢又召请罗隐入宫相谈,热气腾腾、香气四溢的茶水,与几碟果脯早已由内侍小厮呈送上来。眼见罗隐如今即便年过古稀,满头也已是一片霜白,但气色不错,身体还算硬朗。看起来他果然下定决心奏请告老致仕,并非因为年迈而无力处理政事,只是打算抛却官场中负重致远的职责,而要了无牵挂,随性写意的渡过人生最后一段旅程。

李天衢遂也已完全尊重罗隐的决定,两人相谈甚欢,而言及过往一路走下来的经历,彼此也不禁心生感慨。一盏茶茗方尽,李天衢忽的又开口说道:

“罗爱卿协力辅佐,为国事操劳至今,的确也当享享清福了...而爱卿为杭州人士,如若打算返归故里,朕当遣使知会吴越王,务必要为爱卿择选一处山明水秀的府邸安住。

倘若有意于魏朝治下哪处名山大川安居,朕也自会传旨予爱卿田园府第...只是临行前夕,关乎于我魏朝朝堂国事,爱卿可还有何见解?毕竟日后国政大事,爱卿无法再为朕谏策提议,着实也难免有些惋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