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崇祯成了合伙人(叫天)_646 出征(加更)(1 / 2)_我和崇祯成了合伙人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646 出征(加更)(1 / 2)

福建各地的百姓,许多都是自发地,赶往福州去围观、送行大明远征军。

从万历年间开始,吕宋的西班牙人就开始屠杀吕宋明人。那些被杀害的明人,绝大部分就是福建广东两地的百姓,其中又以福建为多。

他们在福建本地,自然是有亲朋好友的。以前的时候,他们面对亲人被杀,却没有一点办法,个人打不过西夷,朝廷又不为他们做主,只能流泪以对。

可如今却不一样了,当今皇帝发下誓言:朕今日在此誓言,诸卿为证,太祖皇帝明鉴,朕乃大明百姓之君父,必然要为大明百姓做主。凡大明百姓,无论身处何地,任何敢动大明百姓者,先问朕答不答应!敢加害我大明百姓者,朕十倍报复回来!朕要全天下人都知道,凡大明百姓,都是朕护着的!

崇祯皇帝这一段话,已经被广泛地传播,原文一模一样,一直不改,刊登在邸报、报纸上。几乎全天下的百姓,都能会背这段当今皇帝的誓言。

什么时候,草民会被皇帝如此重视?

也就大明朝了吧!

太祖时候,要是有贪官污吏,地方百姓可揪其进京问罪!大明百姓是第一次,有被重视的感觉!

如今,太祖皇帝的子孙,当今皇帝又当众明誓,保护大明百姓,保证大明百姓不被任何人欺负!

可以说,自从崇祯皇帝的这段誓言传出去之后,他的威望,比起以往他任何一次威望提升,都要升得更高。

这时候,大明百姓对崇祯皇帝的好感,已经无以加复,至少在福建、广东等地就是这样的。

谁要敢说皇帝的不好,信不信会被吐沫星子给淹死!

崇祯皇帝在以前的表现,也自觉有百姓会为他辩护。

崇祯初年的时候,那个乱世是因为奸臣当道,皇帝还年少,只是被蒙蔽了而已。

崇祯皇帝几次下罪己诏,更是被大明百姓认为,当今皇上知耻而后勇,方有如今大明之盛世!

就算在他们的辩护中,似乎有矛盾的地方,可他们依旧会继续辩护。

总之,当今皇帝在百姓的心中,一下子处于一个绝对的位置了。

全民义务兵役制,福建、广东等地,都是强烈的拥护。听说要出海打吕宋西夷,这两个省的青壮,都是非常踊跃地报名。

也是这个原因,这一次的大明远征军中,多是以前的军户、海贼等等有一技之长的,兵源绝对优质。

朝廷的战船不够,各地海商纷纷捐出自己的海船,用于此次的远征战事之用。

就在这短短的两三个月之内,大明远征军就有船只千艘以上,海陆两路兵力达到五万左右。

当年的料罗湾海战,是郑芝龙发出江湖令,重赏之下才集结了几倍红夷和刘香海盗的船只,得以打赢料罗湾海战。

可这一次,百姓都是自愿地支援,为大明远征海外出一份力。

大明之团结,从未有过像这次一样的团结!

这不,福州码头这边,十来万围观送行的百姓,也不知道是谁开头,先唱起了《团结就是力量》,到最后,所有人便都跟着唱了起来。

每个在唱得人,脸上都是激动、自豪!

大明人口数万万,天下之大,又有那个国家能有大明人口之多?

只要大明上下一心,团结起来,不要说几个蛮夷结盟,就是全天下所有蛮夷都结盟起来,也别想是大明的对手!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

通俗易懂的歌词,简单易唱的曲调,汇聚了福州百姓的声音,响彻在福州的上空。

正准备去参加誓师出征仪式的福建巡抚吴之屏,在自己衙门听到这响彻云霄的歌声,一时之间,也是停下了手中的动作,有点呆呆地望着外面。

半辈子宦海浮沉,经历过的事情不可谓不少了;这种情况,真得是没见过!

读了一辈子的书,也算是博览群书,通晓古今吧!可这样的情况,也真是没有读到过,华夏自古以来有这样的事情!

这一刻,吴之屏是真得非常震撼!

原本的时候,他以为当今皇上也会和万历皇帝一样,对于吕宋的事情,最多是应付下就了事了。

结果谁能想到,当今皇上竟然非常在意他的子民,哪怕是海外的子民,也不例外。

在此多事之秋,面临建虏和倭国等结盟的压力下,竟然还要兵发海外,出征吕宋,为海外明人报仇!

当今皇上的意外之举,却赢得了百姓如此拥护,真是旷古未有!

就是不知道,当年的万历皇帝要是知道这一幕的话,不知道会不会改变当初的想法?

想了下,吴之屏忽然摇摇头,觉得不可能!

他又不是傻子,自然能想明白,能让百姓如此热烈地拥护,绝非只是下一道圣旨这么简单!

一想到这,他不由得心中暗叹:政通司这个衙门,果然是厉害啊!

这也算是操弄民意吧?这远比以前那些东林党操弄民意只局限于读书人,威力要更强大!

团结就是力量!或许,这就是事情的真相!

“老爷,时辰差不多,该出发了!”

他正在发呆,就听到师爷躬身提醒道。

被他这么一提醒,吴之屏回过神来,当即点点头,收拾下心神道:“出发!”

这次组建的远征军,名义上的统帅,还是他这个福建巡抚。不过他并不会随军出征。因此,实际指挥战事是海军总兵郑芝豹。另外,曾英、杨展为副将。

吴之屏主持出征仪式之后,还要在福建筹集大军后续军需物资,也不是只当个撒手掌柜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