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杨志成说话,十几个人已经把几个箱子抬进杨家。
杨氏看着这些人,当时也懵逼了,她不知为何回来这么多人。
只到这些人把东西放进房间,杨志成才反应过来。
“媒婆?难道他们是来给女儿杨倩做媒的?可是倩儿已经许配给王世元了……”
“恭喜杨老板,我们家亭长李军大人的公子李旦看上了你家杨倩,本人奉命前来说媒。”
古代亭长一般人都不知道是什么官。
其实亭长亭长最早诞生,是在战国年间时。
当时战国的各国,常在边境地区设亭,委派亭长来担任防御职责。
秦朝建立后,亭长的职权也更细化,秦朝的民间基层,在“县”以下有“乡”“里”和“亭”。
这其中“乡”和“里”是地方的行政机构,管理农村的赋税户口。
“亭”则不同,两个“亭”之间相隔十里,就要设立“亭长”,管理当地的治安。
事实上,当时“乡”这一级行政机构,也有负责治安的“游徼”一职。
但“亭长”的工作范围不同,而且除了管理治安外,“亭长”也要管理当地的邮传系统,接待往来的人员。
与“乡”“里”这些乡村行政机构不同,“亭长”当时遍布城乡。
开封城里二十四个街道,以及十二个城门,都各自设有亭长。
除了管理治安外,还要审核往来的商旅。
亭,最初不是管民的,而是军事单位,但它更像哨所,但并不用于屯兵。
亭一级的官员并没有录入国家编制官员,算是一种临时的维护地方安全的吏,不享受国家待遇。
虽然不是国家编制,那么属于地方编制吗?
但也不属于地方的两级官员,县令(长),都有辟属的权力。
像地方政府中的主簿,曹官等等也不属于国家编制,算是吃地方财政的。
但亭所辖范围太小(一般为十里),一般由本地人就近负责,所以地方财政也不管。
这么看来这个亭长是个姥姥不爱,舅舅不亲的人。
那还设立他有啥用?实际上亭长还是有点小权力,因为政府要依靠这些亭长处理基层的民事问题。
所以依靠这种权力他们也能获得点体制外的收入,算是比百姓要强一些。
汉太祖刘邦就曾经出任泗水亭长,很多人认为亭就是村,或者亭长就是治保主任之类的官。
其实不是,亭就是军事单位,他管理不了民事。
刘邦能管理什么,实际上你要是有能力,挂个亭长的名你啥都能管。
官制永远是用前朝来厘定的,永远落后于时代发展的,不能把管理的范围看的太死,也无法和今天的官制比较。
就是管啥啥的,实际上说你能管就能,说你无权你就无权了。
但今天这个亭长却不同,他是开封府同知张虎礼的小舅子。
小小亭长,平时管的事比县令还多,更准确说是仗势多管闲事,县令不敢得罪他而已。
同知,明朝官名。
同知为知府的副职,正五品,因事而设,每府设一二人,无定员。
同知负责分掌地方盐、粮、捕盗、江防、海疆、河工、水利以及清理军籍、抚绥民夷等事务,同知办事衙署称“厅”。
另有知州的副职称为州同知,从六品,无定员,分掌本州内诸事务。
杨志成虽然不懂太多,可是他对这个亭子的名头还是知道一些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