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大明朝的皇帝,早起是必须要有的基础品质。老朱是开创这个习俗的人,而朱允煐虽然私下里无数次吐槽老朱的工作狂属性,可是他还是要乖乖的上朝,看起来是一副要将这么个习惯给发扬光大的意思。
坐在龙椅上的朱允煐心里有着盘算,只不过还是在默默的等待着,不需要操之过急。
文武百官也都是在奏报着一些个事情,朱允煐要么是听着,让这些个文武百官做好自己的本分。要么就是干脆的直接拿出来主意,这就是他这个皇帝应该做的事情。
皇帝嘛,就应该是这样,很多的事情也确确实实需要皇帝来做主。
看着茹瑺,朱允煐忽然说道,“吏部分掌政务,吏部掌全国文官铨选、考课、爵勋之政。眼看就要年底,文选、验封、稽勋、考功四清吏司及司务厅也该忙起来。这大明官员,当能力出众、品行优秀,吏部也当重视。”
茹瑺连忙领命,恭敬无比的说道,“臣领旨。”
朱允煐点了点头,只是随即说道,“自胡贼后,六部各领职司,分掌朝堂大事。六部尚书国之重臣,只是这品级,向来不高。爱卿,汝等以为如何?”
这一下满朝文武都楞了一下,六部尚书要‘升官’了,或者说终于有文官可以在理论上和武勋们抗衡了?
胡惟庸,那是胡贼,这个丞相死了自然也就没有正一品的文官之首了。至于此前的所谓衍圣公的正一品,这也就是给孔夫子的体面,也就是名义上的。
文官们这个时候激动,人活一张脸啊,他们当然希望文官们的地位能够高一点。大明朝现如今的文官,实际上就没有个一品,一个个的见到了武勋先天性的低一头,这可不算好。
茹瑺站出来,强自按捺心中的激动,“此等大事,陛下圣裁。”
朱允煐露出些许笑容,缓缓开口说道,“军国大事,爱卿自当为朕分忧。各部回头也多商议,理出条陈给朕。咱大明没有丞相,六部尚书等也该协理各事。咱大明文功武治,切不可重文轻武,亦不可武重文轻。”
本来不少武勋也就是吃瓜的,文官们的事情他们不大乐意掺和。可是现在陛下说了什么‘武重文轻’这样的事情,这到底是个什么意思呢?
难道,大明朝武勋一直高高在上、压制文官的传统,在这个时候要有一些改变了?
这可不行,武勋们绝对不习惯这些事情。大明开国三十年,很多的武勋根本不将文官放在眼里。在他们看来,这个大明的天下都是他们打下来的,那些读书人就是跟着沾光而已,凭什么是这些人和他们平起平坐,甚至还要和他们‘分庭抗争’?!
文臣这个时候显然是比较激动的,因为他们看到了地位上升的可能。陛下已经释放出来了善意,能不能争取到这个机会,能不能更进一步,也就是看他们接下来的表现了。
武勋们在这个时候也是有着那么一些不满的,他们当然不希望看到文臣们的地位上升。
只是有些武勋刚刚提出一些意见,不要说徐辉祖了,蓝玉、常茂等人立刻就跳了出来,谁敢龇牙就是自绝于武勋,谁敢阻碍陛下的大计,有的是武勋直接跳出来。
下朝后的朱允煐来到了武英殿,笑着问道,“王承恩,咱的贡茶有哪些?”
茶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贡茶制度起源于西周,是中国封建礼教的象征,专供皇室享用。
其实茶文化在中国也是有着很多的变化,大名鼎鼎的茶圣陆羽事其中一个杰出代表。很多人觉得冲泡文化是陆羽开始,实际上也不完全准确。
以前都是茶汤,现如今的茶汤可没有什么市场了。
王承恩连忙说道,“武夷山有御茶园,太上皇怜惜民力,如今仅有武夷山御茶园。”
这也是老朱的‘功劳’,因为老朱出身贫寒,他深知贡茶对于茶农的压迫。所以弄出来了‘唯采芽以进’,也把我国唐代炙烤煮饮饼茶法改革为直接冲泡散条茶“一沦而啜”法,遂开我国千年茗饮之宗。
所以说后世的茶文化,在老朱这里也是深受老朱的影响。茶文化从繁琐到自然,从官宦权贵到普罗大众,老朱这也算得上是功不可没了。
以前都是一些个龙风团饼茶,当然民间也就是团茶,而现在变成了炒青绿茶。以前团茶时的斗茶,方便观察汤色而深受宋朝人喜爱的黑釉瓷兔毫盏退出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