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秦人新破五国合纵,气势如虹。
而其他各国新败,且正在联袂攻齐,根本无力干预秦人攻韩,包括韩人自己也有四万兵众,跟随在其他几国身后,想去齐人那里占便宜。
秦人突然大举攻韩,势如破竹,韩人所部兵马,触之即溃。
秦军大举入韩,兵锋所向,直指新郑。
韩桓惠王差点吓疯了,急招群臣商议,但尴尬的发现,根本没有足以匹敌秦人的战将和兵马。
想要抵抗都不知该从哪做起。
韩人就像一个小媳妇,看见大秦恶汉登门,手里却没有武器抵挡,且衣服单薄,曲线毕露。
后来小媳妇惊叫一声,能做的就是闭上眼睛,祈祷大秦恶汉发善心,最好是自己离开。
韩桓惠王这时候才想起韩非子,急招韩非子入宫。
韩非子心下暗叹:“果然来了。”
赵淮中给他的信里写的明明白白,大秦连番动作,最终的目标就是攻韩,这一次大秦要将韩人彻底吞掉。
这和固有历史有着巨大的偏差,全面伐韩,提前了至少十年。
固有历史当中,秦不急于伐韩,原因很多,但主因是一旦伐韩,则剩下五国必定联手抗秦。
所以始皇帝一直等到国力充盈,足够鼎盛,才动手行事。
然而眼下这方世界,和固有历史偏差非常大,仙魔之力传世,妖魔环伺,时机稍纵即逝。
赵淮中要是等上十年再徐徐图之,那就太过被动了,妖族也不会给他那么充分的准备机会。
所以眼下五国新败,无力干预。
妖族刚刚出世复苏,力量亦不足,赵淮中毅然决定,以雷霆之势夺韩,先将韩吃掉再说。
谁不服就干谁。
再不行自己也可以撸起袖子上去干嘛,挂逼出手不信干不过谁。
七月,秦人两路大军,直入韩境,步步紧逼。
秦人全面攻韩,把正在热火朝天打齐人的几国,都给弄蒙了。
韩人去齐国凑热闹的兵将,骇然反应过来,急速回援,在前线和蒙骜,王翦所部遭遇。
可惜以韩军之力,宛若小溪遭遇长江,溅起的水花有限,被秦军主力一举击溃。
秦军高歌猛进,一路逼至韩人国都新郑。
至此时,秦军伐韩约有一个月,时间处在八月下旬。
秦军逼至新郑,王翦以兵圣之尊,亲自登空念伐韩檄文,讨韩桓惠王无道,民不聊生,韩人每况愈下,街上行乞者屡见不鲜。
讨韩人群臣无能,无治国之才,尸位素餐…
讨韩人宗室掠夺民脂民膏,民穷而韩人宗室奢靡无度。
一番檄文念下来,韩人被埋汰的满脸通红,羞愧难当。
韩人宗室皆期望韩非子能出面抗秦。
然而韩非子提前已经离开了新郑,说是去访师荀子,此时已不在韩境。
秦限韩三日,出新郑以投降,允诺不杀韩人宗室。
若逾期不出则强攻,屠戮韩人宗室全族。
其实这是吓唬人的,不论从哪方面考虑,伐韩都需要展现仁者胸怀。
这是个套路,不管事后是不是要清算后账找理由杀人,刚开始,都要许诺人家只要投降,坚决不杀,做给天下人看。
这方面,赵淮中也不能免俗,不准备现在就杀韩人宗室。
至于以后杀不杀,就看韩人投降后的表现了。
三日之期已至,韩桓惠王想在王宫内自绝,以全韩人宗室最后的自尊和颜面,然而王翦登空而起,在最后关头救下了桓惠王。
其实桓惠王自己也没有死的勇气。
他拿着上吊的白绫,站在椅子上一直等到王翦升空,才把椅子踹翻。
王翦又是鄙夷又是好笑的将他救了下来。
他死了对秦人伐韩的名声不利,有韩人怜其死,事后便容易生乱。这个时代的宗族,国家地域观念,是非常强的。
桓惠王起码现阶段还不能死。
八月二十三日,韩人宗室出新郑以降秦。
在这方世界,大秦元年,秦王便断然出兵,吞韩以强秦。
消息传出,六国…现在应该叫五国震惊。
其中又以魏人最是惊惧,因为秦吞韩后,已经能从两侧环绕魏境,随时都可以发兵威胁魏人大半个国境。
据说魏午在宫里好像又哭了一次,心伤生不逢时。
八月末,天晴,万里无云。
咸阳。
全城都在欢庆的氛围当中,赵淮中负手站在秦宫城楼之上,瞩目以迎接伐韩凯旋的王翦和蒙骜所部,包括他们带回来的韩人宗室成员。
当然,还有韩人手中持有的那部分仙台柱!
ps:以韩人之弱,再配合上其他几国新败的时机,所以伐韩没必要长篇大战,关于相关铺垫之前其实有不少,只是没挑明…以后会有大场面国战的时候~求月票,求推荐票,求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