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杨大牛扛着锄头走向修路的工地,当何秀娘迎着朝阳走进工坊,真正意义上的“士、农、工商”之中的工人阶级,才开始正式出现在中原堂口。
在此之前,那些皇帝们口中所谓的士、农、工、商当中的工,根本就算不上是真正的工人阶级,包括宋、明、清在内,包括那些被吹捧为资本主义萌芽的工坊、作坊里的劳工,同样也不能算是真正的工人阶级。
前者只能算是皇室或者朝廷或者士家大族养起来的匠人,后者……后者哪怕是披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外衣,其核心本质却依旧是世家大族对奴隶劳工的剥削,这些大部分都身在奴籍的劳工,在官府、作坊主的眼里甚至连人都算不上。
换句话说,这些密集劳动产业下的奴隶,和紫禁城里的太监们其实没有什么区别,仅有的区别也就只在于他们还拥有繁衍后代的能力,还能有机会获得交配权,有一定程度上所谓的人身自由,仅此而已。
扒掉所谓的资本主义萌芽这层外衣,扒掉所谓的盛世这块遮羞布,就是残酷无比的历史真相。
包括在原本的历史上,工人阶级的出现也是我鞑清亡了之后的事情。
指责朱劲松不团结工人阶级的那些人也可以歇歇了,连工人阶级本身都不存在,你们还能拿着键盘去联合?
所以,真正正确的做法就是自己培养一个工人阶级出来。
当然,资本这个东西的本质就是剥削,所以光有了工人阶级还不够,必须得有一个能够制约资本的工会存在。
要不然,他们就敢把五天八小时的工作制度给你搞成九九六,当你捏着鼻子认下了九九六的时候,他们就会想着让你零零七。
幸运的是,朱劲松从一开始造反就没依靠过乡贤士绅,也没依靠过穷酸腐儒,整个山东的地盘都是一刀一枪打下来的,砸掉了原有的土豪劣绅和官僚体系之后,整个山东就相当于一块白布,这规矩自然也就是朱劲松说了算。
工会要靠工坊的钱发展,不好意思端碗吃饭放下碗骂娘?
不好意思,工会直接挂在官府下面,属于半官半民的性质,工坊的钱要给到官府,官府再给工会,所以工会没拿你工坊的钱,你再搞九九六,你问问工会愿不愿意?
按照朱劲松的玩法,各个县的工会是不用鸟地方官府的,他们只需要向州、府的工会负责,而州、府的工会同样只向山东地区的总工会负责,再往上就是孟良崮总工会。
孟良崮总工会挂靠在孟良崮造反集团之下,归属于曾诚这个文官体系的扛把子管理。
换句话说,就相当于是孟良崮总工会是挂靠在内阁的,各级官府根本就插不上手。
就算是工坊主们想要搞定工会派到工坊的人,可是工会的人每两年就要轮换一次,工坊主要因此付出多少额外成本?
如果再加上每两年轮换一次、但是轮换时间恰好跟工会是错开的御史台呢?工坊主还能不能搞定的定?
是的,御史台也被朱劲松玩出了新的花样,从孟良崮造反集团的御史总到到县级御史台,就相当于是最高捡到县捡。
地方上的县官老爷们负责查案,但是最后的定罪要归到御史台,死刑更是得报到孟良崮御史总台复核。
当工坊主们搞定官府、工会、御史台的成本远远超出搞九九六的成本时,这些工坊主们自然也就懒得去搞九九六。
这就是为什么说杀头的买卖有人干,赔本的买卖没人做。
更别说还有一个神出鬼没的锦衣卫。
锦衣卫的玩法基本上跟后世的某安很像,在各地都有直接公开的据点,然而跟某安不同的是,锦衣卫摆在明面上的据点就只是明面上的据点,用来接受百姓的举报以及负责护送百姓“告御状”,真正的成员架构跟这个据点没有任何关联。
总的来说就是向来喜欢摸着兔子过河的朱劲松大摸特摸,颇有一种要把兔子摸秃噜皮的意思,只不过在某些地方又做了些改动,变得更加适合孟良崮造反集团。
当然,朱劲松这个孟良崮大当家的也不是没有头疼的地方。
说来说去,还是孟良崮现在的底蕴不太够。
想要接收安置几百万甚至上千万从直隶逃难过来的百姓,对于现在仅仅只占据了一个山东的孟良崮造反集团来说绝对是一个很大的压力。
首先就是粮食问题。
当然,对于朱劲松这个天字号的反贼头子来说,粮食够不够其实算不上什么太大的问题,毕竟有个姓司马的曾经说过,粮食不够,拿肉来凑。
要说鸡鸭鹅肉或者猪马牛羊肉之类的当然不太好办,可是对于占据了登州和莱州的朱劲松来说,像鱼肉或者其他海鲜之类的东西,那可就好弄的很了。
这年头,皮皮虾连喂猪的资格都没有。
再不济,朱劲松还可以拿钱换粮食,毕竟随着孟良崮造反集团的规模越来越大,占据的地盘越来越多,原本很多只能在设想中的东西已经可以慢慢的变成现实。
比如像燧发枪这种东西,天底下大大小小的反贼们都十分需要,但是那些以乡贤士绅为主体的反贼们又搞不定这种需要奇技淫巧和技术积累的东西,就算能搞定燧发枪的制造技术也搞不定钢铁的质量和产量。
而朱劲松这个天字号的反贼头子则巴不得天底下所有的反贼都用上孟良崮造的燧发枪——那种质量不是很好,寿命也不是很长的燧发枪,一旦停掉弹药供应,这玩意的威力还赶不上大刀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