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阳狄的直觉很准,真正的变故发生在攻城持续的第十天。
后方探马来报,有两万步卒正在往蓟城赶来,看番号,应该是燕军。
阳狄得知消息后,不知是喜是悲。
攻城十日,士卒损失过半,城池还是固若金汤,只能做撤退的打算。
真不知道这样愚蠢的决定是谁提出来的,为什么要来打蓟城?
阳狄很郁闷。
撤退需要理由,不然回去会被嘲笑。
撤退更需要掩饰,如果这掩饰是一场胜仗就再好不过。
只要他撤退时给燕军沉重的一击,那他回去还有谁会对自己不满?
听说牧隆在渔阳打了败仗,还被苏启捉住了,池桂也一直畏缩不前,不知进退。
这个时候如果他携胜而归,即便任务没有完场,谁又能责怪他呢?
这样想着,他就膨胀了。
于是,他做了一个致命的决定,率领剩下的胡人转身进攻前来支援的两万燕军。
如果他率领的不是东胡最精锐的骑兵,如果他作战之前仔细询问一下这两万燕军的来历,或许他还会迟疑。
但焦躁的情绪使他已经等不及了,他迫切地需要一场胜仗来证明自己。
野战骑兵是优于步兵的,况且他率领的全是精锐,别说是两万人,就是十万,他也能轻松拿下。
他觉得胜利的曙光就在他的眼前,此战之后他定能扬名立威于华夏。
于是在得到消息的当天,阳狄便命令士兵停止攻城,悄悄地撤军向后,往两万援军奔去,一路上又是烧杀劫掠,让士兵们暴露天性。
次日凌晨,阳狄大军赶到援军处,准备突然袭击,却发现对方早已严阵以待。
克隆人的各项军事指标都近乎完美,早就发现了直奔他们而来的胡人,之所以没有主动出击,主要是觉得以逸待劳损失会更加小。
如果是寻常步卒,对抗骑兵肯定会很吃力,但全部由克隆人组成的两万重装甲士,若是摆开架势,就算是骑兵冲锋也无法破开防御。
阳狄见这两万步军安营扎寨居然不靠在山林,便生出了轻蔑之心,觉得此军主将一定是一个草包。
于是休整片刻之后,阳狄下令骑兵冲锋。
克隆人士兵面无惧色,纷纷手持戈盾,列阵迎敌。
按照阳狄的想法,他的骑兵会轻而易举地将步卒们的阵型冲散,然后就是比赛骑射的时候,大队骑兵绕着混乱的步兵疯狂输出,再伴随许多出其不意的冲锋,不需要多久,敌军便会毫无斗志,溃不成军。
事实也确实如此,以往的每一场战斗,他都是这样的打法,就算遇到极其强悍的步卒,多次冲锋阵型也会混乱,只不过是人数多寡,损失多寡而已。
但他完全没有想到的是,大队骑兵冲入燕军阵列之后,并没有出现想象中的场景。
燕军们想一个个木桩一样死死地扎在地上,就算被撞倒或者撞歪,也会马上恢复到原位,一旦出现伤亡也会有人立刻补上。
而胡人骑兵根本无法迅速冲出,在阵型中逐渐减速,然后被死死地包围在阵中。
步卒们立刻变换阵型,开始进攻。
胡人骑兵在进攻的途中就已经遭受过一次箭雨,有所损失,如今还未反应过来,就被动地陷入步兵阵中。
于此同时,他们的噩梦才正真的开始。
苏启早已经下了严令,将这些愚蠢的胡人全部斩杀,用他们头筑京观于道旁,震慑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