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苏启以后改革,甚至是革,命,这些人无一例外肯定会反对,所以不能信任。
那怎么办?治国需要人才!
就算是走劳苦大众路线,也得要读书识字的人来治理国家吧!
苏启虽然要颠覆旧社会,但也不能彻底和它们决裂,有些东西必须要继承,就算不能继承,也绝不能让它们失传,否则就成了民族罪人了。
所以苏启想到了克隆人。
可以让他们先学,用自己的强力,让这些克隆人将现存的已有的那些诸子百家的学术知识,民间知识尽可能的都学来,然后在彻底与旧社会决裂时将他们搬出来,将这些知识传授给劳苦大众,寒门子弟。
这样的工作,比编撰《永乐大典》和《四库全书》的难度还大,毕竟编撰这些书只需要将材料整理到一起。
但要全部学会,还需要人的参与。
如果用普通人,这工程根本不可能完成。
但谁让克隆人不是普通人呢?
若是让克隆人们著书立说,开创性地向前发展,那不太可能,因为他们的脑中没有主动点信号。
但只是将千人的知识点记住,理解,然后融会贯通,苏启可以打保票地说,没有任何人比得上克隆人。
主意敲定,苏启立即准备行动。
为了缩短工期,苏启准备将这五万克隆人全部投入到这个浩大的工程之中,让他们每一个人都只需要精通一门学科,或者几部著作,做到尽善尽美。
这些知识要涵盖社会的方方面面,不仅是学术,还有社会习惯,工程技术,食物烹饪,住房建筑等等,要确保就算在人类的一切智识彻底消失之后,都能重新建立当前的社会形态。
只有这样,苏启才能放开手脚,与全世界为敌。
革、命哪里有不流血牺牲的?
总不能因为那些旧社会的统治者掌握学识就与他们妥协吧?
当然,暂时这些计划都不太现实,当务之急就是灭掉秦国,一统天下,然后以武力和政策交互的方式进行红色改革或者革、命。
苏启也知道,一切都取决于生产力,没有生产力,任何先进的社会意识和社会制度都无法长久立足。
比如科举制,如果没有造纸术和印刷术,就起不到任何作用。
但凡事都需要一步一步来。
要相信,只要有想法,只要有做的动力,办法总比困难多。
现在的只要任务还是统一天下,顺便为以后的事情做准备。
在涿县大营将制造克隆人的任务提上日程之后,苏启就近在涿县,安排建造一座学宫,搜集天下所有书籍,不管种类,不管学派,只要是书籍就收,一方面也让监察司的人配合。
这件事苏启严令,只准克隆人经手。
好在苏启早前将很多克隆人都派到了社会各个阶层,所以用起人来也不用在军队里去洗白了。
这次的五万人依旧是这样的流程,先到社会上混一个身份,再来学宫报道。
对外就宣称为了保护书籍,不让它们在战火中被毁掉。
这也为苏启赢得了好名声。
涿县令也是一个热爱书籍的人,对苏启的决策十分拥护,得到命令之后,立刻召集人手开工,划定了一大片地区,用来建造学宫。
据他说,学宫建成之后,必定会比天下任何藏书阁都要宏伟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