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不知道皇帝陛下还有多少奇思妙想没有说出来,想必在研究蒸汽机的时候,有什么困难只要找皇帝陛下,应该都能解决。
陪同着皇帝在研究院里视察了一圈,皇帝便起驾回了皇宫,黎叔林立刻吩咐工匠开始忙活起来。而他自己开始钻研这蒸汽机应该如何设计零件,幻想着蒸汽如何推动着蒸汽机运转。
想要保证蒸汽机在活塞的作用下一直朝着一个方向运转,黎叔林想到了冶铁使用的水排鼓风机,水排上的连杆与曲轴设计给黎叔林提供了很大的灵感。
经过工匠们多次试验,锅炉的制造使用了铆接的方式,采用双层设计,中间是用来生火的炉灶,转圈是一圈水箱。生火之后水箱中的水被加热之后产生蒸汽,蒸汽顺着上方的管道输入旁边的储气罐中。
储气罐的上方有一个测定压力的仪表,这个仪表经过了无数次的试验,在做压力试验的时候,黎叔林还是无法找到办法来准确的测量储气罐中的压力。
对于黎叔林的无奈,朱瞻基也是连连苦笑,自己这样在科学水平还没有提升起来的十五世纪,强行上马蒸汽机的研究,就属于人为干预科学技术的发展,遇到这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也就在所难免。
皇帝给黎叔林讲解了什么叫做大气压,这又属于一个新的学科范畴,皇帝也是半瓶水的水平,他只是记住了用水银和玻璃管来证明大气压的存在,至于如何证明他也是一头雾水。
偏偏这个时候大明根本就没有玻璃这种东西,琉璃倒是不少,不过那些花花绿绿的东西那是建筑材料,是皇家专用的东西。既不透明,也不能做成管子。
这就是工业揠苗助长所带来的弊端,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若是放到基础学科普及的后世,这样简单的大气压公式,只要读过九年义务教育的孩子都能明白。
可是这个时候跟黎叔林这样的大明科学精英说这些就如同天书一般,人们天天呼吸的气还能有压力,这气看不见摸不着的,如何能够量出压力?
好在历史留名的科学大牛,可不会面对困难就退缩,根据皇帝提出的只言片语,黎叔林凭借着艰苦钻研的劲儿头,硬是总结出了大气压公式。
这个过程有多难,只有身在其中之人才能明白,为了验证大气压的存在和准确测量大气压,黎叔林使用了数不清的办法和材料。
投入到这基础科学的研究花费,至少都丢进去十几万两银币,研究院的经费全部由皇帝內帑拨给。十几万两都听不见一个响,不用皇帝催促,黎叔林都是着急万分。
不过朱瞻基却一点儿都不着急,甚至在黎叔林团队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并且精确的算出了大气压。朱瞻基高兴之下,大笔一挥,黎叔林奖励银币五千两,其余的研究人员共同奖励一万两。
黎叔林死活不收这笔赏赐,他认为自己受之有愧,皇帝让他研究蒸汽机迟迟不能成功,每年皇帝在研究院至少砸进去几十万两银币,可是他却没有一样拿的出手的东西。
朱瞻基却不这么认为,他没想到研究蒸汽机的同时,竟然推动了大明基础科学的进步。为了制造颜色透明的试管,在皇帝的提点下,黎叔林带领工匠不断改进烧制琉璃的配方,以及烧制琉璃的原材料,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烧制出了透明无色的琉璃。
在透明琉璃烧制出来之后,朱瞻基便下达旨意,所有参与研究的人员没人奖励一千两银币,黎叔林奖励五千两。
两笔奖励让黎叔林一年之内不算俸禄就拿到了一万两的奖励,给予参与烧制工匠奖励之后,朱瞻基又下达了保密旨意,所有参与烧制琉璃的匠人都不得向外透露琉璃的配方。
朱瞻基可是知道这玻璃制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那可是暴利的代名词,他怎么可能放弃如此的暴利行业。
皇家在研究院这些年的投入,一个玻璃研究出来就已经将所有的投资都收了回来,所以说后世那些发达的国家都那么重视研究,一项独一无二的研究成果,且别人无法模仿的东西,那就是躺着挣钱的营生。
眼下皇家只剩下两项营生为宫廷提供收入,眼下皇家的规模还不大,肯定够用,将来随着自己的子孙增加那肯定是不够用的,子孙向外封藩那可都是需要钱的。
专门为皇家烧制琉璃瓦的琉璃厂,在某一天突然被东厂的番子包围,负责烧制琉璃瓦的工匠被挨个的问话,并签下了一份协议,从签字这一天开始,以后在琉璃厂干了什么,就是回家连老婆孩子都不能说。
这个时代的工匠地位低下,就算是皇帝通过不懈的努力提高工匠地位,能够影响到的工匠也是微乎其微,皇家的鹰犬一吓唬,哪里敢不点头。
等到工匠们都集中到琉璃厂的官窑中之后,他们见到了做梦都见不到人,大明朝的皇帝陛下竟然亲自来琉璃厂了。
知道是皇帝驾临琉璃厂,工匠们慌不迭的匍匐在地,连大气都不敢出。天家的威严在小民百姓眼里那就是神祗一般的存在,多看一眼都感觉是亵渎神灵。
对于工匠们会有什么反应,朱瞻基非常清楚,培养工匠们的自信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能够自信的是他们的子孙。当他们的子孙从学堂里出来,再走进工厂的时候,才是工匠们真的能够抬头挺胸的时候。
到了那个时候,他们是有知识有文化的新一代工匠,他们在做工的同时,也会改进做工的方式方法,因为他们学会了独立思考。
皇帝看着匍匐在脚下的工匠,大声说道:“朕今天来是有一个好消息要告诉你们,从今天开始,所以的工匠每月月俸二两,管理者月俸翻倍。
朕不但给你们涨了月俸,你们的家人孩子,朕也会在琉璃厂的跟前盖好大房子分给你们住,你们的子孙朕会建一座学堂让他们读书。
总之朕不光是要管你们,而且还要管你们全家,只要你们遵守琉璃厂的规矩,从此以后朕保你们衣食无忧,子孙再不受冻饿之苦!”
一位老人抬头,睁起浑浊的老眼望向皇帝问道:“陛下所言当真?我等匠人真的能够吃饱饭,住大房子?”
“千真万确,明天就会有施工的队伍过来给你们建房子,不过给你们分完房子之后,原来的房子朕可就收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