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龙迷踪(唐家太公)_第十六章 私下密会(1 / 2)_寻龙迷踪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第十六章 私下密会(1 / 2)

寻龙迷踪 唐家太公 1684 字 2021-12-18

雅间的窗户打开着。

外面飘着纷纷的小雪花,南京城冬日多雨阴寒,下雪的机会每年倒也并不多。

夏原吉望着正在脱去黑色罩袍的郑和笑道:“闻知三保即将远行,连这金陵城中也是飞雪欢送呢!”

郑和微微一笑,并没答话。

一时之间,他分辨不出夏原吉此话背后的深意,是否在暗示这京城之中其实并不欢迎他的回来,早就在盼望着他离开了?

夏原吉脸上带着淡淡的笑容自顾自的坐了下来,郑和的感觉没错,他的话里的确有着这么一层意思。

他望着面前这个三十多岁脸上却有了些沧桑,皮肤被晒得黝黑的穿着便服的青年,心中也暗自感慨着,看起来这两年的海上生活,他也是受了不少的艰辛苦楚。

对于郑和此人,夏原吉其实并不反感,相反的倒还有一些欣赏。

据说郑和本姓马,是明军入滇所俘获的一名战俘,充作奴役,后来才受了净身之礼,成为了燕王朱棣府中的内侍。

这样的出身,如此的境遇,此人却勤奋好学,而且聪明伶俐,很得朱棣的喜爱。

甚至于除了胸中有些文墨之外,他还饱读兵书,传闻后来在靖难之役中,关键时刻还曾经镇定自若的指挥军队作战,立下了军功,不过由于他的身份特殊,所以并未见诸于任何记载,不过从朱棣登基之后赐姓为“郑”,并且对他的种种宠信看来,他所立下的这个军功一定不小。

远的不说,单单就只凭他能够统率万余人的队伍,带着船队远洋两年平安归来这一点,就足以令人钦佩的了。

然而在私下里,夏原吉和他并不相熟。

这倒也并不是因为在某些问题上,他和夏原吉所持的政见有所不同。

不光是夏原吉,朝中许多重要的文臣,都对像郑和这样受到受到皇上恩封重赏,风光一时无两的这些宦官出身的人物,敬而远之。

当年太祖皇帝朱元璋立朝之时,认为阉宦之乱自古有之,乃历朝历代取祸之道,亡国之本,因而立下严令,宫中内侍不得识字,以防将来可以借此乱政,祸国殃民。

后来的建文帝朱允炆更是深得其皇爷爷的影响,立下了各种严刑酷法,内侍们一有过错,经常会遭受重刑,轻则鞭挞杖责,重的甚至于残肢断体,苦不堪言。

因而当时宫中内侍太监们,无不提心吊胆,对于建文帝更是充满了怨愤。

而燕王朱棣却正是看中了这一点,暗中与他们结好,以致于到了后来靖难之役时,宫中的内侍们把建文帝这边的大小军情,各种消息,如同雪花一样传递到朱棣的手中,为朱棣后来能够成功攻破南京,赢得胜利,立下了巨大的功劳。

既然有了功劳,就需要封赏。

于是朱棣在登基之后,这些原本遭受迫害的内侍太监们便有了重封厚赏,出现了像郑和这样,还有领军往镇甘肃的马靖一样的人物,逐步从默默无闻的后台,浓墨重彩的粉墨登场,开始出现在了政治舞台的中心。

然而对于像夏原吉等这些比较传统的文臣,还有那些自命清高的士族贵胄们而言,这些人毕竟只是阉宦

,太祖皇帝遗训的影响和对于历朝历代以来阉宦之祸的记忆,令他们对于这些人还是不自觉的保持着一种距离。

所以如今的夏原吉心中其实也有些疑惑,他和郑和之间并没有什么私交,更谈不上情谊,郑和明明已经奉旨即将离京,却暗地里派人约自己在这里见面,究竟是为了什么?

总不会是为他辞行吧?

要知道当今皇上尤其憎恶结党营私,对于朝中重臣们,尤其是郑和这样统军在外的内侍出身的人,私下里的交往还是极为敏感的,锦衣卫这些京中缇骑手下的暗探们对于京城中的监控,也是极为严密的。

这样的私下会面,他们都要冒着莫大的风险。

而最令夏原吉惊奇的是,郑和为什么会把见面的地点选在这家酒楼?

这家酒楼的老板是夏原吉的一位远房亲戚,开酒楼的本钱也是夏原吉资助的。

之所以会选择在这么一个僻静的所在,本来也就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在京城之中,能够避人耳目,有这么个地方可以和那些私交甚厚,政见相同的同僚们把酒言欢,畅谈一番,纾解心中块垒。

这倒也并非什么稀奇事,像蹇义那老狐狸也为了同样的目的开了一间茶楼,朝中重臣大多在外设有这样的地点。

不过这样的地点大都隐秘,仅限于极小的圈子里几个人知道,就像这家酒楼老板和自己的关系,外人是完全无从知晓的。

只是自己和郑和之间并无交情,之前也没什么来往,何况这两年他又带领船队远洋在外,他是怎么知道自己有这样一处所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