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食物的人员动作轻缓,几乎做到无声无息了,这是为了避免打扰到考生思路,放下食物就去了下一处,至于餐具,吃完后放一边,下次分发食物的时候会有人收走。
云景没有浪费食物,不急不徐的全部吃完了,再难以下咽他都吃得津津有味,他是过过苦日子的,当初家里连吃饱都难呢,想不起来这已经算是美味了。
吃完后餐具放一边,然后才开始磨墨,完了摊开一张纸开始书写文章,只是初稿而已,他也没有急于求成,书写的过程中不时停下思考。
关于这篇文章,云景以底层人士知足常乐为开篇,阐述生活的不易,很多时候仅仅只是温饱这点要求都是奢望。
底层人士的生活云景还是很有话语权的,他本就生在穷苦人家,曾经冬日大雪,他家的茅草屋都被大雪压了一个窟窿,一家人只得抱团取暖,那种心酸唯有体会过的人才知道。
底层温饱尚且是失望的不容易之后,他又稍微阐述了富贵人家的不知足,人性的贪婪永远都没有止境,恨不能把全天下好处都占尽。
贫穷与富足,两种人生态度,两相对比,一下子就凸显出来了。当然,这仅仅只是开篇,甚至可以说只是将题目延展来开阐述了一下罢了,连正题都还没开始呢,只是用这种矛盾为切入点延申出接下来的正题。
开篇云景仅仅只用了不到百个字来描述。接下来内容急转直下,他在文中以提问的语气,问不管是贫民的温饱奢求,还是富贵人家不知足更进一步追求,什么样的情况下才会去追求这些东西?
答桉是大环境安定下才会去追求这些东西!这样的自问自答,就是云景这篇文章的核心要点了。
贫穷也好富贵也罢,是人都有追求,这并没有什么错,可若是当大环境不安定,连命都快没了,哪儿还有心情去想那些东西?
人,唯有活着才有追求。而活下去的最基本条件,那便是家国安定。有国才有家,家国动荡,兵戈不断民不聊生,连最基本活下去的条件都没有了,何谈什么追求?
文章的核心要点点明之后,云景便开始围绕家国安定的高度进行各方面的阐述了。
家国想要安定,国富而民强,当国家强大后,自然就不会被欺负,否则一切都是空谈,弱小是原罪,弱小就要挨打,你下安定别人也不会让你如愿。
国富民强不被欺负,也就有更多精力和资源去提高民生,也就契合了题目,在和平稳定的情况下,不管是贫民还是富人,才能去追求想要的东西。
文章中云景也不是夸夸其谈,如何国富民强他还是提出了自身观点的。
首先是富,他从三个方面阐述自身观点,粮食是基本保障,大力扶持农耕是有必要的,唯有吃饱了才能去想其他事情,如何从农耕方面入手提升粮食产量,不能一直依赖以往的经验,国家有必要专门培养一些这方面人才,让他们专研农耕,哪怕短时间得不到成果,但只要有人研究出粮食增产,那便是惠及整个国家乃至万民的巨大贡献,其次是贸易,货物也好,钱财也罢,唯有流通起来才能体现其价值,否则那些东西也仅仅看着好看罢了,这里云景还举了个例子,张三有三百斤粮食吃不完,但他缺钱,想取一个女子拿不出钱财当彩礼,而李四有十两银子,但他家里粮食见底了,于是李四拿钱去买了张三的粮食,李四有饭吃了,张三也有钱取媳妇了,这个过程中双方都得到了好处,而且国家也从中得到了税收,金钱和货物的流通,贸易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往大方向说,贸易的进行,便是整个国家经济活过来了,而不是一滩死水,接着便是第三个方面,那就是有了粮食保障和贸易流通还不够,不足以体现出国家的富足,需要更进一步,走出国门与他国进行交流,将本国没有的,能提升国力的东西想办法交易回来,如此不但能产生财富,还能提升国力……关于富足方面云景下了很大功夫去描述,力求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而不是夸夸其谈纸上谈兵。
然后就是国家的强大了。国家再富有当然是好事儿,可光富不行,那是很危险的事情,若没有强大的实力去保护,空有财富充其量只是肥猪罢了,唯有强大的实力才能保障国家的安稳和财富。
如何让国家变得强大?这方面云景也用几个观点进行描述,首先是军队,军队是保护国家不受欺负的基本条件之一,云景分别从纪律,军备,以及战术方面提出建议,良好的纪律能让军队做到令行禁止,军备能提升军队战斗力,而战术则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关于战术云景还用几年前那次四国战争中的‘声东击西’战术举例,当时秦老将军以这个战术可是‘吃掉’了桑罗王朝和金狼王朝前去支援大江王朝的数十万援军的,所以云景在文章里面建议国家多培养一些研究战术方面的人才,接着就是关于各方面人才的培养了,他把国家比做一个人,军队的强大只是让人拳头更有利,而人才的培养才是这个人的大脑,很大时候空有拳头没用,没用头脑只会被人耍的团团转,所以各方面人才的培养也是重中之重,当国家这个人有了强硬的拳头和聪明的大脑,那才是由内而外的强大。
国富民强,不被欺负,大环境安定了,不管是贫民还是富人,他们才有心情去追求自己下要的东西。
云景这篇文章一直都是在围绕题目进行的,没用写着写着就跑偏放飞自我了。
不过这还没完,但在写到这里的时候云景的笔头却是顿住了,有些迟疑要不要把心中的想法写出来。
他也只是犹豫了片刻而已,心说何不大胆一点?于是他继续下笔。接下来的内容,云景依旧围绕着文章的核心进行,那就是大环境安定,契合贫民富人追求的题目。
这毕竟是一个伟力加身的世界,一个神话境就能撑起一个国家,因此云景以如今的大江王朝举例,他们国家在没有神话境高人坐镇之后,整个国家就仿佛被抽掉了嵴梁骨,在三皇子北伐军队下居然没有什么像样的抵抗,节节败退,是大江王朝真的那么不堪吗?
并不是,只是因为那个国家没有了最基本的底气罢了,而底气的来源便是神话境的强者。
可想而知神话境这种存在的意义有多大。但问题是,神话境也不是凭空出现的啊,一个国家几十亿人百十年都不一定出一个,那么有没有一种方法提高神话境出现的概率呢?
然后云景就提出了教育的普及性,关于教育普及,他针对性的阐述,当下不管是国家还是门派,都是‘含蓄’的,嗯,说白了就是藏着掖着,生怕好东西教给别人超过了自己,如此大家都把好东西藏着掖着,其他人如何得到成长?
云景举例说明,就拿读书人来说,底层民众想要读书可谓难如登天,曾经云景本身就深有体会,若非遇到了师父李秋,他甚至都不敢保证自己能不能成为‘读书人’。
那么,若是让每个人都有机会读书,庞大的基数下必定会诞生更多的人才吧,若是将珍贵的秘籍典籍传承出去,必定会但是更多强者啊。
当基数足够之后,诞生强者的机率也就更大了,如此一来,神话境强者的诞生必将超过以往吧。
神话境也不是永生不死的,当老人故去后,有接任者存在,连绵不断,才是一个国家永久有保障的基础,这叫传承。
云景以此来阐述‘教育’普及的重要性,回到这个话题的一开始,他用大江王朝神话境断代来后如今的境地来说明这方面的重要性。
写这部分内容的时候,云景之所以犹豫了那么一下,那是因为这个时代的读书人是特殊层次,当教育普及,虽说对国家是好事,却动摇了‘读书人’层次的蛋糕,当下泥巴人都能读书和他们平起平坐了,他们岂会乐意?
所以这个观点可谓颠覆性的,因此云景才会犹豫。但他依旧写出来了,如今站在他这样的高度,已经可以畅所欲言了,不必顾及其他,若是在此之前,这样的内容他是不敢写出来的,会被全天下读书人层次针对。
最后他以‘至此国有所依,富足强盛,家国安定,百姓有望,民心有求,文明得承’作为文章结尾。
题目仅仅只是平民温饱就满足和富人不知足罢了,而云景这篇文章却上升到了家国安定国富民强的高度,言之有物还没偏离主题。
其中纵有颠覆性的内容,但整体却是对整个国家未来有着指导性的好处。
将这篇文章写完,足足花了云景一天时间,书写起来就忘了时间,他连中午饭和下午饭都没顾得及吃,天都已经黑了,考场中亮起了灯火。
仅仅只是初稿完成了而已,云景放下毛笔,吃了已经冷掉的食物开始休息。
隔天一早,他开始对自己的这篇文章进行修改润色,不厌其烦一遍又一遍,直到改无可改。
修改的过程中,一些不恰当的遣词造句他也做出了适当调整,尤其是教育普及这方面,他修改得相对委婉一些,不像一开始那么极端,甚至还增加了试行的建议,得到成果后再慢慢铺开,如同温水煮青蛙,让世人有一个接受的过程,不至于一上来就个阶层对着干。
单是修改文章云景就花了整整一天时间,直到第三天一早起来他才定稿卷抄完毕。
这篇文章好不好云景不去想那么多了,都已经定稿,而且他也竭尽所能了,最终能取得什么样的成绩就看阅卷人评判了。
把已经完善的文章放一边,趁着还有大半天时间,云景目光看向了这次科举的第一题。
然而当他看到题目是作诗一首后,再度忍不住嘴角一抽,欺人太甚啊!
作诗这种事情是我的短板,可偏偏就出了这样的题目,这不是欺负老实人吗?
可问题是题目就摆在哪里,总不至于交白卷吧。
“作诗而已,虽然我不擅闯,可又不是做不出来,了不起平庸罢了,笑话就笑话吧,嗯,那么写一首什么样的诗结束这次考试呢?”云景开始看着考卷揉着眉心琢磨。
啧,作诗啊,咋比面对神话境敌人还棘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