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氏突发哮疾,症状严重,虽不会危及生命,但看她样子确实痛苦。朱以海明白她这么年轻发作哮疾,固然与家族哮疾基因遗传有关,但引发的还是跟心情有关。
“陛下,这哮疾真会遗传吗,九皇子也会得哮疾吗?”
刘朝忍不住问皇帝。
朱以海摇了摇头,“有一定几率,但主要还是要后天预防。就算发作,也没那么可怕。”
朱以海看出刘朝想问又没问出的话。
直言道,“朕立弘甲为太子,跟这个没关系,倒是跟朕的哮疾有些关系。”
历史上朱以海抗清十八年,五十不到就病逝,且就是死于哮疾,他刚穿越来时,也是哮疾急性发作后,这几年虽然他各方面注意,控制的很好。
但这根子还在,也就如一把利剑一直悬在头顶。
假如跟历史一样,他也就还有十三四年,立现在十三四岁的弘甲,将来也能保证长君即位,而不是传位幼主,这确实是一个立储的考虑原因,不过也不是最重要的原因。
首先是弘甲是长子,其次他是大张皇后嫡长,还很优秀,朱以海也就没理由废长立废,甚至是不立贤、长。
综合各方考虑,他还是立弘甲。
至于说小九,他确实没去考虑过是否会遗传发作哮疾,但也许潜意识里这也是一个减分项。
那个时候小张皇后也没发作哮疾,考虑的也只是小九会遗传他的哮疾基因,这其实跟弘甲遗传概率是一样的。
“不说这些了,你以后也帮朕多去看望张氏,还是九皇子多看顾,这个病主要还是肾阳不足导致,如果身体强健,也就不易患上发作。”
刘朝也忍不住叹息,“幸好九皇子长的白白胖胖,身体强健。”
朱以海摆摆手,一人独处。
尽量让这股负面的情绪散去。
张氏突发哮疾,让他不由的再次开始面对自己的哮疾,这几年虽然没有怎么发作,也就冬天偶尔几次有轻微症状,主要是有些咳嗽、痰,但用方调理后也基本很快能好转。
但他不得不考虑一点,难道自己终究逃不过历史那般,十三四年后,就要死于哮疾?
十三四年,那个时候弘甲不过二十六七,跟自己继位时年纪相当,弘植更才十四五岁。
而大明帝国十三四年后,会如何?
中原能安定否,大明是否中兴?
周边蒙古人征服了吗,大明能否再次走向深蓝,走出南洋呢?
他不由的有了几分急迫感,时间好像不多了。
好在弘甲虽然曾在关外生活六年,条件非常艰难,却也没有发过哮疾,这是个好现象。
······
这天晚上朱以海睡的不好,几乎一夜无眠,第二天早上,顶着黑眼圈出现在总理处。
首辅文安之向皇帝做例行汇报。
他拿出一封奏章,是从海东发回来的。
新成立的渤海行省,海西、海东各部女真大部份已经接受大明册封,向大明上表称臣。
这些皇帝并不意外,海西海东原来的扈伦四部、建州女真等,基本上都迁去辽沈甚至是入关了,这里大多是迁移来的野人女真各部。
这些野人被建州征服南迁,虽然有些也有二三十年了,但对清廷也没什么忠诚可言。
白山黑水之地的野人女真,本就松散,也更野蛮落后,他们更加崇尚强者,谁强跟谁。
大明给他们的待遇,不比鞑子给他们的差,甚至还特意前往建港口驿站互市,让他们能获得更多实际好处。
朝廷没派一兵一卒,一位天使,几道圣旨,便已经把海东海西一带的各部给成功招抚了。
“陛下,还有一事图们江南岸的朝鲜咸镜道,有许多女真部落,早前被朝鲜征服或是招抚,如今他们见江北的女真各部得到大明册封,甚至开通互市,十分羡慕,如今纷纷上书,称原本图们江南岸地,甚至鸭绿江南岸地,以前也都是中原所属,后来在我大明太宗、仁宗时他们才趁机攻下女真各据点,把边境线推到了鸭绿江和图们江。
而且朝鲜二百多年来,对这些地方的人,尤其是咸镜道的人十分歧视,他们倍受压迫,如今一致上书请求朝廷能够收回这些地方,让他们重归大明。”
朱以海倒有些意外,海东海西女真积极内附,倒在情理之中,这朝鲜北部的女真人等也要求内附,倒是没想到。
“他们提出恢复以前中原与朝鲜的传统边境线,也就是高丽千里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