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我现在很想去一趟河北。”站在赵宁身边的杨佳妮,看着一支支队伍从面前经过,略显突兀地说了这么一句话。
赵宁呵呵一笑:“想去便去,我总不会拦你。”
杨佳妮转头瞅了赵宁一眼:“你就如此确定,我去了河北不会闹事。”
“当然。”
“你倒是对我挺有信心。”
“我是对大晋的事业很有信心。”
杨佳妮沉默下来。
她想去河北,是打算去看一看彼处的世道风貌。
赵宁眼下在徐州做的事,一方面让她感受到了浓烈的危机。
一夜之间,赵宁就能凝聚这么多平民百姓的力量,让对方甘愿化身为战士,为了大晋皇朝的目标而战,那么可以想象,一旦时间稍微长些,很多地方的百姓都会成为大晋战士,他们可以爆发出来的力量堪称无与伦比。
此时此刻,面对赵宁高超的行事方法铁一般的事实,杨佳妮几乎已经确认,她之前反驳赵宁的那些话,太过想当然了。
另一方面,杨佳妮并不反感平民百姓,为了掀翻压迫剥削奋躯而战,恰恰相反,因为有起码的善恶观与是非观,她颇为认同这种行为。
哪个正经人,愿意看到达官显贵相互勾结,肆意欺压平民鱼肉百姓呢?哪个正经人不想看到世间多一些善良美好?
“也不是所有的达官显贵,都是罪行累累之辈,乡绅教化乡里,地主保障地方耕种与粮食,很多人都有些造福桑梓的功劳。
“那些中小地主,其实有很多都是勤勤恳恳之辈。
“他们的家产是世代辛劳累积的,农忙时自己参与劳作,与自家佃户相处得颇为融洽,双方并不是你死我活的局面,反而相互依存。”
杨佳妮忽然开口,眼神认真。
赵宁并没有接话,一笑置之。
彼此之间没有继续交流。
道不同不相为谋,话不投机半句多。
赵宁从没有认为所有地主大户都该死,相反,大晋朝廷善待造福桑梓之人,也不会去戕害不曾鱼肉乡里的大户。
现在大晋的官员,都是传统士子出身。
但天下不该有地主,也不该有佃户,这是赵氏认为最大的道理。按照干将的话说,生产资料得掌握在百姓手里,劳动成果得用之于民。
强者不能剥削弱者,哪怕弱者认为那不是剥削;国家更不能剥削国人,哪怕国人心甘情愿。
这跟“人是自由的,但没有卖身为奴,放弃自己作为人的权利的自由”,是一个道理。
赵宁之所以没有反驳杨佳妮,是因为不必反驳。若是杨佳妮连这点认知都不能保持,她也就没法继续为吴国而战。因为那是不义之战。
人不能认为自己是错的,在做错事。
人得认为道理掌握在自己手里。
队伍尽数离开,徐州城外空旷下来的时候,扈红练来问赵宁,是不是要拆除那些棚子,赵宁的回答是不必拆也不能拆,理由只有一个:
日后可
能还用得着。
杨佳妮听出了赵宁的意思。
这是说吴国大军把烽烟烧到武宁,维护庶族地主寒门权贵的利益时,可能会造就大批流民。留着这些棚子,至少可以让再度沦为难民的百姓,有个遮风挡雨之所。
杨佳妮眼帘低垂,心里很是不痛快。
她不相信,吴国占据武宁后,会把原本美好的世界击碎。
赵宁能让武宁的百姓重建家园安居乐业,吴国不能保持这种状态也就算了,凭什么还会让百姓再度陷于水深火热之中?
这也小觑吴国,太侮辱人了!
杨佳妮没有反驳赵宁,虽然她很想。
她已经暗暗下定决心,等到吴国占据武宁时,一定会严肃军纪,严格要求官吏做好抚民之事,好让赵宁意识到自己错看了杨氏。
赵宁眼角余光瞥见了杨佳妮的面容,虽然对方神色不明显,但以他对杨佳妮的了解,自然能够推测出对方心中所想。
这让他嘴角浮现出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