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教父(海与夏)_637章 面子不是别人给的(1 / 2)_外科教父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637章 面子不是别人给的(1 / 2)

外科教父 海与夏 2101 字 2022-09-05

有综合外科做后盾,刘主任和李主任两人胆子贼大,将手术排在第二天。

不止医务处的干事会联想,刘主任和李主任也会联想,杨教授经常出国飞刀手术,肯定做过很多肝肾移植,不然他怎么会上台,怎么会答应给自己保驾护航。

再加上医务处的人说,杨平去沙特飞刀的手术是心脏手术,包括肿瘤切除、畸形矫正、自体心脏移植三个大手术,沙特卫生部颁给他特许外科手术执照,世界级心脏外科专家做助手。

精明的刘主任和李主任百分之百相信杨平,有这个实力,有这个水平。

这么年轻晋升副主任医师、副教授,肯定不会拿自己的前途乱搞。

要是没有十足的把握,杨教授怎么可能上台,怎么可能随便答应自己,这手术跟他没半毛钱关系。

对覃小卫和李俊来说,手术是越早越好,将病情从恶性循环带到良性循环,在恶性循环上跑得太远,医术再高,有时候也拉不回来。

刘主任和李主任很有魄力,要么不做,要做就尽快,犹豫不决反而误事。

早上六点半,刘主任和李主任赶到科室,将覃小卫和李俊的术前检查梳理一遍,以查漏补缺,确认没有问题,两位主任亲自给病人做手术标记。

这两个病人因为病情变化多端,所以随时有手术准备,术前检查工作非常完善,任何时候拉进手术室都可以开台。

器官移植手术本来就具有急诊特色,接受移植的病人要就着器官供体,什么时候有供体,手术就什么时候开展,过时就失效。

有时候病人等几年,突然通知有合适配型的供体,这种时候三更半夜做手术也非常正常。

李主任和刘主任常年从事肝肾移植,早就习惯这种工作方式。

也是不到七点,杨平也赶来器官移植中心,他将病历再研究一遍,重新进行查体,这样才放心。

南都附一的姚教授也在七点左右赶到三博医院,他提供的两台体外多器官修复机器提前一天送到,已经摆在手术室,随时可以使用。

可是姚教授很纳闷,从昨天到现在,三博医院没有人请他主刀手术。

医务处的会诊邀函上是写着指导手术,这样写就很模糊,究竟是主刀还是动嘴指导。

姚主任也不好多问,不可能问三博医院的刘主任和李主任:今天这手术是不是我主刀?

无缺血移植技术是姚教授首创技术,已经积累七十四例肝移植,五例肾移植,一例心脏移植,这些病例全部是南都附一的病例,其它医院目前没有一个病例。

正常情况下,不是请自己来主刀手术吗?

怎么没有动静呢?

不正常!

姚教授挺苦闷的,他决定再等等看。

八点钟,李俊和覃小卫被送到手术室。

这间双联手术间是器官移植中心的专用手术室,两个手术间隔壁,通过内部的门打通,这样方便活体器官移植手术操作,一边手术室用于提供器官的病人取器官,另一边用于接受器官的病人进行器官移植。

李俊和覃小卫分别躺在两个手术间的手术床上,手术基本过程是这样:将覃小卫的一颗肾脏切下来,移植给李俊;将李俊的一部分肝脏切下来,移植给覃小卫。

正常人有两个肾脏,平时只有四分之一在工作,因此捐出一个肾脏后,仍可保证余下的肾脏轮流工作和休息,对身体无大碍,不会影响捐赠者身体的功能和健康。

只是只有一个肾的人,万一这个肾出问题,就没有替补,而拥有两颗肾的人,即使一颗出问题,还有另一颗替补。

人虽然只有一个肝脏,但是肝脏有很强的再生能力,比如,切掉李俊的一半肝脏给覃小卫,李俊留下的一半能够通过再生,慢慢地可以长到原来那么大。

而覃小卫获得的一半肝脏也可以慢慢长到正常肝脏大小。

这就是肝脏为什么可以移植一部分的原因。

“姚教授,你好,今天要辛苦你了!”杨平、刘主任、李主任、还有医务处的赵主任轮番跟姚教授握手,非常客气。

可是就是没有谁开口告诉自己,今天请自己带着机器来干啥?

人家没有明确说,自己也不敢多问,不可能傻乎乎地刷手上台,站在主刀的位置吧。

“今天这手术怎么安排的?”姚教授还是问一下比较好。

“杨教授,怎么安排?”刘主任问杨平。

其实昨天晚上,散会后,刘主任、李主任和杨平就展开长达几个小时的沟通。

杨平点点头:“那么多人看着,要两个小时结束战斗,还是我来主刀吧!”

旁边的姚教授差点喷出一口老血,杨教授还真会做这手术?不只是理论精通?现在要真刀实枪地上台。

姚教授以为杨平今天只是来手术室看看,最多理论上参与一下,具体动手由自己带着刘主任和李主任来操作,或者自己指导刘主任和李主任来做。

现在杨平动手?

看来三博医院已经有安排:刘主任李主任上台做助手,名义上的主刀,实际上的一助,帮杨平顶资质打下手,而杨平是名义的一助,实际上的主刀。

姚教授觉得自己有点自作多情,难怪昨天到现在,大家客客气气地,就是没说手术的安排。”

早就传闻三博医院的综合外科什么手术都敢干,看来传闻是真的。

“姚教授,无缺血移植是你的独门绝技,等下你要多多指点。”杨平跟姚教授说。

这就是客套话,免得姚教授有失落感。

姚教授这心里不知道是什么滋味,现在好奇心估计比王教授和裴教授还强烈,自己独创的无缺血移植技术,才刚刚积累一些病例,也没有推广开来,杨平也不曾跟自己学习,难道他真会?

他从哪里去学会?难道就凭论文和机器的专利资料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