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青云终于点完了所有货物,收齐了所有账册走了过来。刘婶儿退了下去,永德帝给东方青云倒了杯茶道:“怎么样,都弄完了吗?”
东方青云点了下头:“本来这个庄子里的东西就是点好数的,是今儿中午另一个庄子送来的数目不太对,这才费了些时间。”
两人把账册打开大致翻了翻,其上记载的货物五花八门什么都有,吃的最多,其次就是冬衣,然后才是一些碗盆之类的用品,金额粗略加了一下,这批货物要大约五万两左右。东方青云又往前翻查了一会儿,今年之内送了三次,去年四次但不算多,还有以前的加起来不下二十次,再加了一下全部的数额,除去每年还上的部分,这欠账合起来竟然有二十万两银子。
永德帝惊道:“这么多?真看不出这小丫头这么有钱,朕的国库如今都没这个数。这些年她赚了多少,可她也不像是有钱的样子啊?”
东方青云摇头道:“这是欠的,能不能收回来都难说。”
想了想又道:“我看了一下庄子里产出的东西数量,粗略估算了一下,这庄子一年的收成不少于十五万两。不说别的,就说她养的近万头的猪,每头猪十两银子,再减去一半的本钱,那就是五万两了。”
永德帝也在心里盘算了一下,还别说,就这小悍女养的那密密麻麻的家禽活物,这本事确实是无人能及,这个庄子的收入可见少不了,但她却是连想吃口牛肉都吃不上的,那她的钱都去了哪里?
东方青云道:“这账上金额大交易只是最近几年才有,以前的记录上看数额不大,应该产量也不高,再除去她买另一个庄子花的三万两银子,剩下的应该就是大将军欠的和养这两个庄子里的人用掉了。”
望向永德帝,东方青云有些心疼地道:“皇上,她明明可以过得很富足的,却把钱都拿来资助军队和将士家属了,她明明还是个需要人照料的十岁孩子,这些本就不是她应承担的。西南军的粮饷问题一定要查个明白,欠她的钱一定要补上。”
永德帝气得拍了东方青云脑门一巴掌,这还不是你媳妇就心疼上了,忘了那小悍女在“梦”中是怎么无视你,怎么看扁你的了,还有你也不想想朕的国库还空着呢。
永德帝气得刚想骂上两句,却见温婉儿和张将军带着换上盔甲的将士们走了过来。
要送住军中的物品已清点完毕,也都装上车捆绑好,将士们也要返回军中了,张、赵两位将军带着将士们与众人作别,赶着近百辆马车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随着将士们的离去,繁忙的庄子变得安静起来,劳累了一天的人们早早就吃了晚饭各自休息,永德帝和东方青云与温婉儿却是坐在前院的正堂里,望着温婉儿没了笑意的小脸,永德帝能明显感觉到温婉儿有心事。
东方青云问道:“温小姐,今儿下午可是发生了什么事儿,看小姐回来后就有些不快。”
温婉儿难得叹了一口气,想了下才道:“眼下虽不太确定,还是和顾伯伯与敬之哥哥先说了吧,今儿下午接到消息,说是南边中洲的难民已经到了附近。”
永德帝惊讶道:“难民?哪里来的难民?”
温婉儿回答道:“听说前不久在中洲附近发生旱灾,朝廷迟迟没有安排放粮,不少百姓过不下去了就离开家乡开始逃难。”
“难民们本是往内地京城等富裕方向去的,可难民一旦进京那必然引起轩然大波,于是中洲的官员派兵堵住了上京的路,并向北方驱赶难民,沿途州府也是不想惹上事非,要么紧闭城门,要么派兵驱逐,不知怎的竟然有部分难民向边关而来。”
永德帝难以置信道:“此事当真?怎么会这样?”
温婉儿摇头,“只是听传说是这样,我已派人去打探,再晚一点儿应该就会回来了。”
屋内的气氛很沉闷,永德帝看着杯子发呆,难民之事“梦”中并未出现,或许梦终究是梦,也不能全当真。
夜色渐深,衣袂破风之声也变得清晰可闻,一个精壮的黑色身影走进了正堂。
男子一身黑衣,浓眉大眼,很是干练,年纪也就二十多岁,给温婉儿几人见过礼后,就被让在了下首坐下。
温婉儿问道:“阿大辛苦了,消息探查清楚了吗?”
阿大点了点头,脸上浮现气愤之色:“一开始我直奔武安城,想着那是主城,消息更多一些,进城之后却发现城中并无异常,并没有人见过难民。后来去了小姐开的酒楼,见到了薛掌柜才明白事情原由。”
“薛掌柜说,店里前几日来了些南方过来的米商,听他们谈话得知,他们本来运了一些米到中洲去卖,想着能多赚点钱,可是到了中洲才发现,中洲可不缺米,而是米价太高,老百姓吃不起。钦差大人带去了不少粮食,可这粮食不是白给的,要吃米得给大人辛苦钱。”
永德帝忍不住暴怒摔了手中的茶盏,站起来想要骂些什么,却在温婉儿的注视下咽了回去,只是这骂不出来却憋得更加难受,最后只得背着手,踩着重重的脚步在地上转圈儿。
东方青云也是气得双拳紧握,咬牙切齿。皇上是因为中洲干旱才到白马寺求雨,但在离京前,皇上可是派了户部尚书李君义亲自去中洲地区放粮赈灾的。
中洲离京城也就十几天的路程,中洲太守的折子可是一进京,皇上就派了李尚书带着沿途调粮的旨意出发了,一刻都没敢耽误,按理在他们没离开白马寺时,李尚书就该到达了,只是这是朝廷调派的粮食,李尚书怎么敢要什么辛苦钱。
东方青云想不明白,但是永德帝却十分清楚,李家是什么样的东西,他在“梦”中已经看得十分明白了。
李家如今是大周赫赫有名的六大世家之一,但几十年前的李家,也只不过是个传承了几代富甲一方的商户之家,可有钱又如何,士农工商,商人的地位排在最末,按大周的规矩,他们连锦衣华服都不能穿。好在李家出了位才子李君义,十八岁时高中了状元,于是李家开始思考摆脱商人的形象,转而一心在官场仕途上攀爬。
正巧当时是个灾害之年,李家老家主向先皇宏昌帝献上了自己的半数家产,整整五十万两白花花的银子,还有他美丽的大女儿,这个大女儿就是永德帝的母亲,当今的皇太后。
李家的想法很美好,这样做相当于出了钱换回一个皇妃的位置,从此和皇家沾了亲,宫里有了自己人,以后李家飞黄腾达还不指日可待。
实事上只能说当时的李家眼界太浅,不懂得朝堂里的弯弯绕绕,更琢磨不透帝王的心思。
宏昌帝确实在为国库缺钱而烦恼,对于李家献上的金银他是很高兴要的,只是这个女人吗却是让他心里膈应,总觉得堂堂一国之君反受了个商户的胁迫,但他总不能只要钱不要人啊。
最终宏昌帝把李家的大小姐收入了宫中封了李妃,但是直到李妃为宏昌帝生下了二皇子和五皇子,也一直没有得到宏昌帝的喜爱,更不用说晋升妃位了。同样的,李家也没能得到什么好处。
李家在不久之后发现自己走了一招臭棋,李妃不得宠爱,而且一入宫门深似海,他们是完全指望不上的。于是他们又打起了联姻六大世家的主意。
当时的皇后娘家,也就是六大世家之一的胡家可说是在朝中独占鳌头,而且一直打压得其它世家抬不起头来,武宁候府温家就是其中之一。
武宁候府温家在开国时是军候之家,只是子孙不争气,受不了闻鸡起舞的苦,竟然个个都转而习文,但大都是文不成武不就,到了这一代人时,只有六大世家之一的名头,实际已是一个空壳子,听说宏昌帝都有意要收回爵位或是降爵了。
李家主动找上了温家,当然温家的处境不好他们知道,温家不是他们最好的选择,但却是当时他们唯一可选择的,高傲的六大世家若是风头正盛时,哪个能看得上他小小李家。
最终的结果是李家次女嫁给温家长子温寄寓为妻,李家出钱买通胡家保住武宁侯府的爵位。
永德帝清楚地记得,母妃当年不受宠,又没有娘家做靠山,在宫中的日子很是艰难,他和二皇兄从小也是没少受太子的欺负。二哥自幼身子不好,更不得父皇看重,十八岁一到就被封为睿靖王出宫建府,实际上却是在胡家隔壁修了个小院落,相当于被软禁。
他实在怕自己也要过这样的生活,而且说不得太子登基之日,就是他丧命之时,于是十五岁的他第一次对皇位有了想法,他最先想到的就是自己的外祖家。当时他曾满怀希望登过李家的门,结果却是被客气地送了出来。
https://www.xddxs.co/read/48627/28552167.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xddxs.co。新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xddxs.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