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故里(卋乂的圥忈)_陕南的民居及其文化特征(1 / 1)_三秦故里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陕南的民居及其文化特征(1 / 1)

三秦故里 卋乂的圥忈 1239 字 2022-01-20

陕南是一个统称的概念,在行政区划上,包括汉中、安康以及商洛地区,因为它位于陕西的南部,所以被称为陕南。但从心理认可度来说,陕南更多的是指汉中和安康两地(图1)。这里面既有地理区位上的原因,同时又与两地之间的渊源有关。

首先,两地同处于秦岭与巴山之间河谷地带,汉江发源于汉中,流经安康,最后,在武汉汇入长江因此,在汉中、安康一带形成“两山夹一川”的典型地势结构。其中秦岭、巴山的西部为汉中盆地,东部则为安康盆地。这样,就造就了两地极为相近的地形地貌特征和同为汉江所润泽的渊源关系。其次,两地在地缘上,也有很强的相似性,南边紧靠同源的四川与重庆,北边与关中八百里秦川也仅有一山之隔。其东部与荆楚之地,又有汉江相连,再加上两地之间在历史上行政区划有过统一,因此,汉中与安康同处三大文化圈的环抱之中,其文化上的认同乃至心理的认同就不言而喻了

事实上,正是陕南地处于这样特殊的地理区位,使它在历史演进过程中,不断地受到各种文化的冲击和辐射,其中,汉中盆地受到蜀文化、秦文化影响较大,安康地区相对受到楚文化的影响较大,再加上历史上几次大的移民,使得这一地区的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倾向,这一点也同样反映在民居的具体形态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文化的取向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决定民居的基本形态,陕南民居的形成也不例外。但具体到特定的环境之中,人们又能表现出某种现实的创造性。

陕南民居建筑研究现状

目前,所能看到的有关陕南民居的文献唯有张碧田·刘振亚1993年编著的《陕西民居》一书,其中对陕南民居有过粗略的概述,并对一些相对典型的住屋形式进行了描绘,却没有进行系统的专门叙述,只是穿插在陕西民居里面做一些必要的介绍。其研究的方法和内容还停留在个案研究的阶段,对陕南民居缺乏整体性的、系统性的把握,其深入的程度和广度还远远不够。

同时,对于陕南文化的研究也在进行当中,但这也只是停留在各个专业领域,与建筑领域的研究缺乏融合。在地域文化广受重视的今天,曾经孕育过古代文明的汉水流域,其文化也应受到重视。陕南民居正是深受这种文化的影响,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诠释这里的生活和历史,是文化的存在,应该被重视和研究。

陕南民居的形态特征

在此之前,谈到陕南民居会感到茫然,因为无法对陕南民居形成一个清晰和明确的认识。通常在审视民居的过程中,人们往往会受到旧有模式或是经典民居形式的影响,从而造成视角的偏差。比如说北京的四合院、徽派民居等,这种形式的民居建筑在中国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可以说是中国南北文化凝聚的精品,同时也以其鲜明的特点,成为某一特定地域环境中广泛存在的居住形态·显然,用这种模式去考量陕南民居建筑,其结果肯定是无以应对·从产生的背景来说,并不具有同构性,也就不可能有相同的结果。如果放下这种固有模式的影响,从现象出发,重新审视陕南民居建筑,会发现正是这种朴素、内敛、极具生活味道,且不失大方的内在性格特点以及多样化的外在表现,构成了陕南民居建筑非典型性的地域特色·也只有这种特点,才能与这片土地上经过碰撞·沉淀下来的地域文化具有如此的一致性·或许这才真正是陕南民居建筑的魅力所在。总的来说,汉中与安康同属于汉江中上游,在民居建筑的形态上表现出一定的同构性,无论是单体建筑的形态,还是聚落形态上,都渗透一种浓郁的生活味道。它既没有北方四合院民居所显露的那种气势和深沉,也没有南方徽派民居建筑那种柔情与隽永,它是以一种平民化的语言方式,向人们诠释的一种生活的态度。这种特点反应在建筑的各个部分,包括材料、结构、空间、对地形的照应以及聚落中的一幕幕场景·从这一点上也可以推断出,陕南民居建筑的性格特点与巴蜀文化有着几近相同的历史渊源。同时,由于局部地缘位置的不同,使陕南民居建筑在地区分布上,呈现出了一定的差异性。正如前面所说,由于文化的影响以及小区域环境的不同,陕南民居建筑形态由东至西呈现出了一定的变化和差异。

综上可以看出,陕南地处汉水上游,属于小的文化圈,与中心文化圈,即巴蜀文化、荆楚文化以及秦文化之间的交流是不对等的,中心文化圈多以辐射的方式影响着陕南的社会、经济、生活等方方面面。这与陕南地处于三大文化圈包围之中,经济不发达,区域纵深较小,资源承载力有限有很大的关系,造成了该区域文化的自我认同不强,多以现实的需要去选择和寻求与强势文化的内部认同。同时,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陕南也在大的环境背景下,结合自身的因素,建构自己的地域文化,这一点从民居建筑更多地变通处理手法上可以看出。如汉中一带民居建筑以夯土墙和穿斗木构架的结合,正好说明了这一区域在气候的过渡地位;安康一带的民居建筑把院落的组织形式与当地的山地条件很好地结合起来,不拘泥于固有的形式,依照地形条件随山就势,因地制宜,从而形成了自己的特点。

然而,就民居建筑的形成来说,它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过程。影响陕南民居建筑的因素是多元的,除了前文所提到的地理环境、文化的交流等因素以外,移民、资源的承载力、社会状况,都对陕南民居的形成过程产生过影响。因此,笔者认为,应该在更大、更完整的背景下,去把握陕南民居的特点及产生和演进的过程,既包括地理和自然环境方面,同时也包括文化和社会层面。而且,对于民居的研究也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揭示层面,更应该通过对它们的研究和了解、梳理和重构,为该地区地域文化的延续和诠释提供合理的方法和准确的元素。中,这种创造性正是基于人们对环境和生活的现实考虑。依据地形、运用当地的材料,采取不同的组合方式和建筑语汇,形成一定的聚落和空间形态,来表达环境的不同特征和生活的状态。因此,在这片土地上,在历史的选择与积累的过程中,人们创造出了多样的民居形态。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融合与协调中,人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对聚居形式的认知和理解·因此,也构建出了这一地区特有的民居建筑文化。

https://www.xddxs.co/read/48993/28686630.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xddxs.co。新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xddxs.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