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纳达尔和加斯奎特。
青少年时期、挑战赛时期,基本都是加斯奎特赢球,纳达尔鲜有胜绩,但转入职业赛场,却是另外一个故事。
也正是因为如此,职业网球记者们都不会刻意调查挑战赛的战绩,因为参考价值非常低,更多是作为一个趣闻。
但现在,真正听到比分的时候,还是难免有些意外——
毕竟,小兹维列夫去年四月的时候,就已经在汉堡ATP两百五十的赛事里赢过球了,具备职业级别的竞争力。
结果,高文却能够轻取对手,看来,在美网崛起之前,奇迹的爆发就已经有蛛丝马迹了。
如果小兹维列夫足够成熟足够冷静,他可以坦然面对挑战赛的对阵记录,一个打趣就能够轻易带过去:
挑战赛是挑战赛,职业赛事是职业赛事,“我还希望着接下来能够揭开全新篇章呢”,这就已经足够。
可惜,对十八岁的少年来说,这还是太困难了。
面对新闻记者的围攻,小兹维列夫还是脸皮薄,一记耳光甩过来,火辣辣疼得厉害,脸颊瞬间就涨红起来。
“我会击败他。”
小兹维列夫用尽全身力气,才勉强从牙缝之中挤出话语里,似乎可以听到牙齿几乎就要破碎的撞击声响。
从上周印第安维尔斯到这周迈阿密,新仇旧恨,全部汹涌而上,甚至自己都没有意识到,握紧了拳头。
然后,再重复一遍。
“我,会击败他。”
信念坚定。
新闻发布厅现场,记者们都有些于心不忍,唯恐再逼问两句,眼前这位可怜的少年就要当场爆炸了。
届时,血溅五步,画面可能不太好看,最后记者也就没有再继续刁难小兹维列夫了,反正还有高文。
明明是对阵卢布列夫的赛后新闻发布会,但问题才进行两个,然后就迫不及待地提起了小兹维列夫。
记者原封不动地转述了小兹维列夫的原话,“他说,他会击败你的。”
而且,为了增加自己话语的可信度,还特别强调了一下,“这就是他的原话。”
那跃跃欲试的亢奋,压都压不住,可以明显察觉到浑身上下洋溢的欢快。
高文眼底的笑容涌动起来,轻轻颌首。
“我知道,你强调自己引用原话,两次。”
“所以,我们现在终于知道,如果记者想要挑拨离间、扭曲事实的话,到底会怎么做了。”
记者:……他们可以骂粗口吗?
平时,记者们为了炮制话题煽风点火,什么断章取义、什么过度解读、什么看图说话,无所不用其极。
哪怕是他人的真实话语,他们也都经过自己的解读,然后再转述,怎么可能完全引用原话?那多无趣。
但现在,高文信手拈来就戳破了他们的西洋镜,这样真的好吗?
现场记者,满头黑线:
难道高文的敌人不应该是小兹维列夫吗?但为什么高文居然朝记者开火,伤及无辜,说好的“两军交战不斩来使”呢?
但还是有一些记者没有忍住笑意,连忙低头掩饰自己上扬起来的嘴角,不得不感叹,高文果然是高文。
记者们有备而来,已经做好了连环开火的准备,结果就被高文这四两拨千斤一下,累积的声势瞬间一滞,然后主动和被动的局势就被打破平衡,悄无声息地发生扭转。
看着前方面带微笑的高文,他们能够百分之百地确定以及肯定:
高文就是故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