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40”,赛点。
全场,热浪滚滚,即使没有人开口说话,也依旧能够感受到涌动的雀跃和紧张,心脏撞击胸膛的声音在空气里激荡。
然后,高文发球了。
二区,外角。
依旧是经典战术组合,尽管今天在二区外角的位置上,瓦林卡的单手反拍已经有两次直接形成回发球ACE,彰显他的信心和手感;但在关键时刻,高文依旧艺高人胆大,再次遵循经典套路,挑战瓦林卡的反手位。
网球,在旋转,在飞行。
瓦林卡,动了。
一跨步,一外冲,整个身体顺着惯性往外投掷,利用离心力的重量,通过左腿的紧急刹车以及转体动作完成力量的扭转与输送,单手反拍坚定而强硬地直接输送出去,毫不犹豫地就展开抢点攻击。
可是——
糟糕!
从发球到接发球,一切都发生在毫厘之间,全凭瞬间反射,有时候,反应速度太快,反而可能错过细节。
这就好像考试一样,一目十行地浏览题目,却可能读题错误,以至于答题方向也产生偏差。
显然,高文已经预料到瓦林卡准备放手一搏——
反正这是高文发球局里的破发点,错过也没有太大损失,但一旦抢攻搏杀到了,那么赛点就直接兑现;再加上瓦林卡蓬爆的信心和火热的手感,他没有保守的理由。
于是,高文抓住这样的心理,故意选择外角发球,但落点非常讲究,并没有完全将角度撕扯开来,而是稍稍拉回来一些,介于近身与外角之间的模糊尴尬地带,然后逮住瓦林卡脚步调整不够细腻的欠缺,破坏瓦林卡对挥拍空间、挥拍距离的判断,打乱击球点。
细节,一切都在细节。
瓦林卡已经出拍,可是转体动作已经完成一半的时候,才意识到,自己和网球之间的距离着实太近,如果按照原本的挥拍轨迹,他可能直接就将网球打上看台,因为击球点太早、挥拍动作幅度太大。
惊!
紧要关头,全凭本能的条件反射,瓦林卡稍稍调整了些许姿势,肩膀和身体蜷缩起来,腾出些许空间完成挥拍,本来准备全面发力的反手也稍稍收拍,避免直接把接发球打飞,但控制力还是欠缺些许。
网球,飞了回去,没有出界,但落点明显不够——
中间区域,稍稍偏高文左侧场地一些,不够深也不够偏。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相对中间,所以高文也不容易撕开角度,也许,瓦林卡还有机会。
瓦林卡马上就调整脚步,准备防守。
但这次,高文从发球开始就已经完成布局,后续脚步调整非常清晰也非常及时。
一个上步,一个侧身,从反手位转移到侧身正手,并且来到底线上,依靠上步前冲的惯性完成下压。
蹬地,侧身,发力。
“啊!”
——直线。
——死角。
手起!刀落!
足够突然,足够暴力,也足够精准,伴随着高文气沉丹田的一声怒吼,网球钻入瓦林卡正手位死角。
落地,反弹,激荡起一片尘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