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厂需要你这样的人才(雾十)_努力当爹第四十五天:(1 / 2)_东厂需要你这样的人才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努力当爹第四十五天:(1 / 2)

新帝要彻查,那是真的就开始彻查了,没有一丝一毫的拖延与遮掩,他是一点也不怕把事情搞大。

东厂、西厂、锦衣卫,刑部、大理寺以及都察院,是一个都没有被放过。

六个衙门的一把手,齐聚无为殿的偏殿西暖阁,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面面相觑。人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与立场,彼此之间的寒暄都很点到即止。

都说同行是冤家,一个案子,六个衙门判,可有的热闹了。池宁坐在一边闲闲的想到。他低头喝了一口茶,然后便颇为嫌弃的放下了。只在心里替未来的闻宸殿下打定主意——得改。

原君:【大启的冗官,确实值得注意。】

宋朝的弊病之一便是冗官,每一个级别上至少有三个同级的官员在制衡,是不用担心谁一家独大了,但每天也就只剩下了互相玩心眼、耍嘴皮子了,真正能够腾出手来办实事的时间少之又少。

大启初期,太-祖吸取了历朝历代亡国的教训,把方方面面的法律与规则,都设定严苛到了近乎变态,就是想杜绝所有弊端。

但,规则是死的,人是活的。没有哪一套东西是一定万能且不会出错的,只要时间稍微久一点,就一定会被人找到漏洞,并加以钻营利用。历任皇帝对此的解决之法,就是不断的打补丁,多加制约,毕竟祖宗之法不可废。大启国祚至今近两百年,中间经历了九个皇帝,今上已经是第十任,可想而知,这样一套又一套的补丁打下来,会有多复杂。

不自觉的,就要开始重演宋朝冗官的悲剧。

池宁……根本没想过这个问题。他托着腮,对原君实话实说:【我刚刚说的需要改,其实是在说着这待臣之茶,也太次了。】

池宁没那么多的忧国忧民,他觉得他能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的就不错了。多大权利就做多大的事,什么体制啊未来的,那都是皇帝需要去考虑的,又与他有什么关系呢?只希望未来的闻宸殿下能努力奋斗了。

新帝终于到了,大家起身恭迎,长呼万岁。

“诸位都各抒己见,说说对汪全一案的想法吧。”新帝召集人马来议事,打定了主意是不要把这件事重重拿起,却轻轻放下。

但朝臣们的主流想法却与新帝正相反,汪全只是一个白身,父亲也不是什么重臣,只是个媚君的小官,这人的案子属实不应该惊动这么多的人。大家都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要再继续攀扯,并没有真的动手直接杀死了汪全,不是吗?判决应尽量从轻,压下整个案子,不要给后人提供作奸犯科的新思路。

新帝却冷笑了一声。汪全确实不重要,但他的死太特别了,之前从未有之。新帝觉得这也许会成为后世一个判案的例子,会留在历史之中,应该谨慎对待。

马太监以新帝马首是瞻,见新帝面色不愉,立刻表示,他觉得应该从重处理,以儆效尤。

三司的三位大人立刻不干了,群起而攻之的暗示马太监心理阴暗,为人过于刻薄。倒不是三司的大人都和牵扯进案子里的人有什么牵扯,或者被人怎么请托,他们只是一种兔死狐悲的担忧与愤怒。新帝待下越来越严苛,他已经失控,必须要压一压了。

一个小小的案件,莫名其妙就变成了君臣之间的博弈。

池宁从始至终没有发表什么属于他的意见,他现在表现出来的是中立派立场,或者说“墙头草”。一会儿帮帮这个,一会儿点点那个,不让任何一方做大,目的就是让两边能够势均力敌、长长久久的吵下去。

未免这么吵着吵着变成无头公案,池宁还要时刻注意新帝,把他拉入战局,保持新帝的参与度与积极性。

最终,当然也肯定是没吵出个结果的。

但新帝已经怒了,性格执拗又头铁,不肯对群臣低头,反而是骚操作不断,最终一锤定音,让六个衙门同时上书,给出一个他们觉得合理的审判结果。

简单来说就是,我懒得听你们吵了,但我意已决,这事必须重视,你们直接上书给结果吧,我看着挑。

“这、这……”刑部的老尚书都快七十了,历经三朝,从未见过如此荒唐的圣意。大家还没有个统一结果,就让上奏审判结果?那最后还不是你新帝从中挑个你想要的,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吗?那让他们来讨论又有什么意义呢?

新帝不再废话,只是强硬的留下了一个期限,然后就甩袖走人了。池宁赞叹的看着新帝,在你觉得你已经够能坑新帝的时候,你往往会发现新帝比你还能坑他自己。

行吧。

总之,结果正是池宁最想要的那种,他既可以参与其中,掌握着一定的关键,却又不至于变成好像他说了就算的一言堂。

大臣们对这事的理解,最终还是向着新帝肯定不会真的只看见自己想看的,应该还是会少数服从多数的选出大多数的意见。

一共六道折子,三司捆绑,西厂跟着陛下,池宁所代表的东厂与锦衣卫也就变成了最为关键的一票,可以改变整个风向的那种。小孩子都会数的最简单的算术题,无论如何都要拉到池宁手上的两票,三司拉到了就会赢,西厂拉到了至少可以势均力敌,加上一些场外因素,也是可以赢的。

苏辂先恭喜了他的干爹池宁,马上就可以如愿以偿。

其他儿子们也从苏辂口中证实了神木竟然真的应验的猜测,虽然还不能百分百相信这东西吧,但总莫名的对池宁有了更多的信心。

池宁接下来需要做的,就是空白着奏折待价而沽了,看看别人准备付出多少,来帮他把这奏折填满。

等待的日子最是清闲不过,池宁不是在家里闲着,就是去东宫看看闻宸殿下。

太后其实也觉得总让闻宸住在他生母自杀的宫殿里不好,只是之前一直不得不忍耐,太子之事一成,她就马不停蹄的安排闻宸搬到了东宫。既能还环境,又能确立地位。

而东宫就在东厂的旁边,只隔着一道东华门,十分之近,比过去可是方便了不少。

池宁这天给闻宸带去了一个秋千。

小孩子嘛,不能总是压着他学习,还是要劳逸结合,在适当的时候奖励一些玩具的。池宁其实也不知道小男孩会喜欢什么样的玩具,只能根据自己印象里的来。

而对于池宁来说,最让他念念不忘的,就是村口老树下的那个破破烂烂的秋千。

全村就那么一个公共秋千,几乎村里所有的孩子都会排队去玩,甚至为了这个红颜祸“千”发生过一场又一场的“战争”。

闻宸殿下就很好命了,他不需要排队等待,也不需要和任何人争抢,拥有的还是一个垫了软垫的华美之物。

这小孩看上去也很喜欢,托腮在一边充满期待的看着。

“喜欢吗?”

“嗯。”他重重的点了点头,不管和临临干什么,他都喜欢。重温一遍童年的感觉,属实有些奇怪。闻宸发现了很多小时候根本不曾意识到的问题,也改变了很多事情,唯一不变的只有内心之中对于能够和池宁相伴的激动与欢喜。

池宁也很满意。他虽然没有养过真正意义上的小孩子,但现在看来,他大概是天赋异禀,养的也很是不错。

看着闻宸殿下被一次次宫人推到高处,笑声越来越大,池宁就觉得值了。

不过,快乐的日子总是短暂的,很快,各方请托就再次纷至沓来。像之前那个直接上门,是肯定不行了,在这个人人都知道新帝在等着结果的敏感时刻,提着礼物上门就好像在对新帝公然说,我就是要行贿受贿一样。

但大家在朝为官多年,又怎么可能没有几个私下里联系别人的小手段呢?

池宁还在猜测到底谁会最先按耐不住,第一个找上门的时候,钱小玉已经通过俞星垂,把池宁给“堵”到了。

俞星垂和师父张太监一样,有着众多的业余爱好中,或者说张太监教出来的徒弟,就没有一个不会享受生活的。池宁沉迷奢华,江之为眷恋小家,俞星垂既更是近乎了复刻张太监,这其中就包括了听戏。

而如今京中最有名的便是全福班,就是钱小玉之前大寿时,给他连唱了十天的那个昆曲戏班。

全福班在梨园有个固定的小剧场,每晚都会开场。

俞星垂离京前往蜀地之前,就是这里的常客,如今回了京,又捡起了老爱好。几乎只要夜里没事,就会来听上几段,叫个好,快乐似神仙。

俞星垂没想到的是,全福班背后的老板其实就是钱小玉,在某次“偶遇”了钱老板之后,就有了如今俞星垂邀请池宁来梨园看戏。

包厢里,连通着的暗门被缓缓打开,钱小玉落落大方的从那边的包厢走到了这边。俞星垂很知情识趣,主动替钱小玉去了隔壁,欣赏起了名角的花旦,念唱作打,一招一式,都透着那么一股子媚眼如丝。引来阵阵叫好,以及像下雨一样往上扔的金银珠宝。

俞星垂一边半歪着让人锤肩捏腿,一边时不时的指挥人往台上扔些打赏。钱小玉爱财,但同时也大方,他已经说了,今晚的一应开销他来买单。这些打赏就是提前便给俞星垂准备好的。

这回唱的不再是《牡丹亭》了,而是《桃花扇》。

“——曾见金陵玉殿莺啼晓,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悲戚又苍凉。

池宁不爱听戏,但他很是愿意配合自己的师父和师兄这两个发烧友,对《桃花扇》也熟的很,“回头皆幻景,对面是何人?”是他唱的最好的一句。

钱小玉一开始并没有着急进入话题,而是被台上的“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而吸引了去。

他恍恍惚惚的想起,当年他还年少,跟在兰阶庭身边跑前跑后,好像也曾看到这般的盛景。

只不过,一转眼,往昔再多的荣耀盛宠都成了空。

兰阶庭的楼终还是塌了。

他的又能维持到几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