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连等几日,不见许允回应,中书令李丰跟皇帝在宫中交谈时便也显得有些心神不安了。他是中书令,掌文书机要,常留宫中自然跟皇帝走得近。
“朕这几日每思及母后曾提到的政由宁氏,祭则寡人,便如坐针毡,骨鲠在喉。”皇帝读了半日说苑,忽愤愤一砸,案头笔洗等物跟着遭殃,霹雳啪啦掉一地。
惊得李丰回神,忙弯腰去收拾,见皇帝一脸的恨恨,把东西重新放在案头,正要劝慰,皇帝却换了张面孔,关切问他
“对了,朕的姐姐近日还好吗”
皇帝问的是下嫁他家中的公主,李丰答道“公主一切都好,陛下勿要牵挂。”
皇帝很自然地拉住李丰的手,语重心长的“是了,中书令与朕便是骨肉一家,怎会不好呢朕有时在想,倒不如托生个女儿身,做个公主,嫁人就罢了,何苦在这太极殿上油煎火燎的呢”
“陛下,来日方长,万不可如此气馁。犬子蒙陛下太后不乞,得尚公主,臣自然赴汤蹈火以报浩荡天恩。”李丰不避这个话头,“陛下,陛下若信得过臣”
君臣正说着,外头内官送来份急件,来自雍州陈泰。
等匆匆过目,皇帝那张脸上先是错愕,转而变成喜忧参半,传给李丰看。
“朕记得,东关战事中,陈泰上书请求征讨胡人。他怎么回事,这胡人还没打,雁门郡两地的百姓先反了”
不消问,这个时候大将军府里肯定也收到了陈泰的上表。大将军掌军国大政,政令都是他下的。如今,东关为一败,边地又为一败,皇帝心境复杂,痛惜国力的同时又有说不出的得意。
“看来,大将军这个人,同太傅比要差许多啊”皇帝意味深长轻叹了声,“他从接手军国大政至今,何来胜绩”
李丰心里大喜,把上表小心还给皇帝,胡子一捻,胸有成竹道“大将军一无识人之明,二无韬略远谋,位高而才劣者于国家是有百害而无一益。”
君臣对视,皇帝慢悠悠踱起步子“依中书令之见,除了他,朝中还有何人能担此职”
殿内,水磨金砖折射出杲杲光亮,皇帝此刻的脸上也平添几分神采,李丰靠近了,在他耳旁一阵私语。
皇帝振奋道“朕也是这么想的,只是,那日朝会”剩下的话不必出口,李丰立刻会意,伸袖执了一礼,“陛下若信得过臣,容臣去布置。”
“好”皇帝很利索,转而脸上有了些愁容,“前几日,朕听太后说,大将军想把女儿嫁给太后的从弟,朕看太后的意思,似乎是准了。”
李丰胡子下掩着笑“陛下年岁渐长,为社稷故,也该纳贵人了。四方大员里,陛下可细细挑选,看谁家有适龄女”
“你说,”皇帝突然打断他,“朕的年纪放在这,大将军怎么不想着把女儿嫁给朕呢为何要绕开朕,非要同太后结亲”
这其间的宫闱人心,就不是李丰好置喙的了,他打个哈哈“这,陛下突然这么问,倒把臣也问倒了。”
再看皇帝,那张脸上不知几时多了层阴霾。
君臣叙话良久,李丰自宫中还家。第一件事便是问家仆“还没动静”
家仆脑袋直摇。
李丰沉吟片刻,净手更衣,暗道许允当是怕了,装聋作哑,亏得他高看一眼,原也是个临阵的软骨头。李丰有些不平,今日没跟皇帝提矫诏之事,心倒放得很宽,皇帝知道了也不会怪罪。有公主在,彼此心知肚明,一条船上总要和衷共济搏击风浪。
院里,树上不知道从哪落了一群寒鸦,啼叫个不住,听得正在想事的李丰烦恼不堪。披了衣裳,命小厮架好梯子,亲自一手提灯,一手持竿,蹭蹭上去,才发觉上头不知几时筑了个窝。
难怪,李丰骂两句,下把个鸟窝打下来,头顶几只鸟盘旋一阵最终散了。
不想,小厮有乌鸦嘴的,不知谁嘀咕了句“难不成附近谁家死人了不成”。落进李丰耳朵里,顿生怒火,气不打一出来劈头盖脸把小厮骂了个狗血淋头,竹竿一丢,人抖索着衣裳气咻咻进了屋。
一盏热茶进肚,本气小厮胡言乱语惹人烦,他忽灵光一现,盘算良久,喊进来两心腹
“眼下,有件当紧的事,只是不知你俩敢不敢去做了。”
说罢,手一招,两心腹凑上前来,听主人喁喁嘱咐。
果真渗人,两人身上登时打了个寒颤,面面相觑,不知道李丰这是个什么主意。
“此事机密,只你两人知道,事成我重重有赏,你家中有屯田客的,我帮他们脱籍。”李丰乜过几眼,甚好,两人体格健硕一身蛮力,担得起此职。
事不宜迟,一番筹谋后暮色初初显露,这两人准备好便从中书令府邸角门静悄悄出来,一跃上马,直朝北邙山方向奔去。
月色凉薄,整座北邙山在如流霜般的光线中隐隐绰绰,好似一座巨大坟场。
一阵风来,便呜呜咽咽地拂过千树万枝,更添凄艳。这两人饶是平日里胆子再壮,此刻,面对着莽莽群山,耳畔尽是如泣如诉的风声,也难免害怕起来。
“干他娘老子才不怕鬼”其中一个果断给同伴打气,“走,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