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登基大典
登基大典前夕,殷禹表面上一直都没有什么动作,一切安静得就像暴风雨来临前夕。
而由于古代消息通讯的滞后,外加殷禹提前准备部署,王城中的士族们也并未得到外面的一群怀揣万民血书的百姓代表前来王城伸冤的消息。
所以消息落后也有落后的好处,这就大大的方便了他们打人个措手不及,王城中不服新君的士族全都蒙在鼓里,坐井观天。
唐钰每天听着关于朝臣的消息,只能连连摇头感叹这世上作死的人真多,他就搞不明白这些人到底是眼瞎心盲,还是自欺欺人。
暴君能够如此利索的夺位,用脚趾头想也知道必定事先有准备,且对登基会遇到的困难自有考量对策啊,这些人怎么还会天真的想来场君臣博弈简直作死。
俗话说天作孽尤可活,自作孽只能死,既然这些人硬是要把脸凑过来,那就别怪他们打得啪啪响了。
朝中的事情自有暴君处理,军队威慑,唐钰则满心扑在登基大典的准备上,能不能一朝取得民心,就看这次大典的效果。
而随机礼包也如他想象那般,确实是系统给他开的后门,会根据他所面临的情况,十有的机会抽到对他有帮助的东西。
“传令下去,此次登基大典在登天台举行,特许万民观礼”
唐钰摆弄着手中从随机礼包中抽出的东西,心情爽歪歪。
登天台乃秦国历代君王各种祭祀仪式、祈求天佑等等的活动地方,这些活动的目地本就是制造舆论,所以登天台修建在城郊,地方广阔,有足够容乃王城百姓跑来凑热闹的场地。
本来按照惯例,登基大典都是在王宫举行,只允朝臣和将士参与,不过此次他们还有其他目地,自然得换地方,并且登基大典的时间也得更改。
如此擅自更改祖制规矩自然不会得到朝臣的同意,不过唐钰根本没有用王城的人,一切事宜主办的人选皆是从澧城带过来的,行动人手直接是军队的士兵。
王城的人得到消息也只能干瞪眼,半点手都插不上,如此被无视心中更加气极。
“不过是个以色侍人的男宠而已,就算是先帝赐婚正统又如何还真拿着鸡毛当令箭了登基大典如此重要的事情,怎能交给一个入了后宫的男人”
朝臣对殷禹还有些忌惮掂量,可是对唐钰心态就不同了,在并不知道唐钰底细的情况,只当他是个只靠长相获得暴君喜好维护的男宠而已,哪怕他是秦王赐婚,上了殷王室玉蝶的正统,也没资格被人放在眼里。
如今他占着王妃的身为,更有可能马上还要占掉男后的地位,大家心中很是不满,现在明明该隶属朝堂着手的登基大典竟然也交给他,他竟然还不识相的真把事情揽下来,半点未询问参考朝臣的意见,简直狠狠拉了一波仇恨值。
“竟然还擅自更改祖制,将登基大典移到登天台举行,他莫不是觉得自己也是天命所归,真是可以祭祖登天的王后可笑至极”
众人并不知唐钰真实目的,此番登基大典移至登天台举行,只当他是在为自己谋利,自古秦国厉害可以上登天台的除了大王,就是王后,这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不过气归气,可也有人疑惑,“钰公子为何将大典在登天台难道大王要在大典当天举行一次祭祀不成”
但凡新任登基的君王除了大赦天下等惠顾百姓的圣旨,通常情况下还会让人测算吉日,祭祀祷告以求国运。
只是祭祀和大典通常情况是分开的,毕竟古人虽迷信,可作为君王容不得闪失损坏自己威名,一般都会在祭祀中动点手脚。并且古人喜欢在祭祀上点杀活物,如此见血与登基崇尚的仁德和睦背道而驰,祭祀和登基大典不会重叠举行。
想到这里,众人对唐钰的做法更加不满鄙视,果然是市井出身的贱民,不懂规矩,平白闹了笑话。
“哼,既然他如此激进,那就别怪咱们给教训,我秦国后位怎能让一个男子母仪天下”
不服新君的朝臣私下纷纷暗道,打定注意不能让大典在登天台顺利举行。
至于这到底是看重秦国威严面子,还是心中另有私心所图窥视后位国仗之权,也就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而已。
唐钰并不在乎这些人暗地怎么不满鄙骂,淡定安排各项事宜,登基大典如期举行。
而从全国各地护送而来的伸冤代表们,也在时间内悄悄抵达王城。
不同以前历代君王登基大典在王宫举行,此次新君登基将在登天祭祀台举行,且特许百姓观礼。消息传出去,大典举行前夜,百姓们就纷纷跑到登天台附近去占位置,准备好好瞧个热闹稀罕。
亲眼瞧见君王登基,对百姓来说可不就是稀罕么
现代社会人民虽然没有跟国家领导近距离接触过,但是好歹能从电视上瞧个主席长啥模样;而落后的古代,大家不要说天子,平日能亲眼见到府衙大人,就是可以拿回家吹上半辈子牛逼的殊荣了。
甚至大部分百姓不要说知道君王长什么模样,好些百姓连皇帝叫什么,多大年纪都一问三不知,两眼瞎摸黑。有幸得见帝王尊荣,反正王城能够来凑热闹的百姓都来了。
整个登天台周围的空地,能够允许百姓站的地方全部站满了人,这边占不到位置的,就跑到周围山丘上,能看个排场也是非常满足。
“诶呦我的娘哦,咱们这是走了什么运哦,竟然能够得见天子登基大典,这辈子真值了”
“可不,今天不止是登基大典,还要同时举行封后仪式,听说澧王就只有一个男妃,这岂不是要封男后千古奇闻呐”
“是啊,咱们今儿可得好好瞧瞧那钰公子到底是个什么三头六臂,不仅当初让先王赐婚,如今还能做男后,当真稀罕”
朝中的龌龊百姓们是半点不都知道,即便有什么流言传出来,其实但对百姓来说也不重要。管王位上坐的是谁,大家只在乎自己日子过得如何。
虽然朝中放了些当今大王上位不正的传言出来,但毕竟在逼宫事件之前,秦王是下旨立了殷禹做太子,对百姓来说这般已经就是名正言顺。
更何况新君登基最忌讳这些传言,除了那些别有用心的人,真正的生活在王城脚下的百姓最明白的道理就是,嘴巴闭紧,说什么八卦都行,就是千万别去议论王室、贵族,不然就是活腻。
因此朝臣的小动作其实影响并不大,百姓们心中更多的还是对新君登基的欢喜,因为新君登基就就意味着要大赦天下、减免赋税,这才是百姓切身实际在乎的东西。
至于其他,能当饭吃吗管他大王是谁,谁能让大家过好日子,大家就喜欢拥护谁。
在百姓们好奇激动的目光中,盛大威严的登基大典正式开始。
秦国尚水德,为黑龙。殷禹穿着一身华丽威严的黑色龙袍,头戴冠冕,缓缓走到祭台之上,但却并未如众人想象中那般开始登基仪式,而是身材挺拔,神情威严的挥动广袖。
“带上来”
低沉磁性又威严的嗓音并非特意说大,但却通过唐钰事先在祭台上安排的扩音装备,神奇的清晰穿到祭台周围几百米距离的百姓耳中。
众人顿时惊奇瞪大眼睛,不明所以,只觉得这声音好似天外来音,敲击心脏,让人耳根发麻,被其中威仪震慑。
百官朝臣心中也是震撼不小,相互看看,心中不由预感今日不会平静。
本想搞事情的朝臣安排的人是想在唐钰出现之时行动,目地是阻止殷禹一意孤行立男后,但是此刻殷禹且并未按照以往大典程序走,众臣虽觉得不对劲儿,可不知道殷禹打算一时间也无法做出应对之策,只能静观其变。
只是当看到被殷禹话落后,被带上来的将近百来个囚犯长相时,众人脸色猛然大变
众臣正想说话,而早在后面待命的士兵却已是先一步拔剑,唰的一声比到了他们脖子上。
这变故来得太突然,刚刚还在好奇期待典礼的百姓顿时纷纷傻了,看着这一幕不知所措。
不等大家傻太久,君王的声音再次传遍大家耳中
“今日孤顺应先王旨意,受命登基,本是大喜之日。然在数月前,孤巧遇一名士子相求伸冤,其满门家族只因不顺郭族之意,便遭到灭门之祸,遂才知我朝贪官污吏竟如牛毛之多”
“孤心中甚感荒唐悲凉,便不惜代价遣人彻查,最后牵扯出来的冤案贪污不计其数,各地百姓怨气沸腾,写下万民血书,让人愤慨。今日孤便在此当着天下百姓的面,公开审查,以儆效尤,拿此等贪污作恶之人的项上人头祭天登位”
话落,登天台百米之外凑热闹的百姓一片哗然。
脖子上被比了长剑的士族老臣脸色跟着大变。
第144章肃清士族
谁都没想到新君竟然如此胆大,竟然做出当众审查,不惜动摇国之根基来肃清士族朝臣。
自古朝堂上能有几个是真正干净的尤其是在这种贵族为尊的时代,在享受权利带来的风光中,哪个家族不出几个败家子干点欺男霸女,压迫百姓的事儿
而且为了维护自己家族的利益,谁没有对敌对之人下过手何况作威作福已久连王权都有忽视的几大士族,真纠察起来绝对是一串串可以用血泪诉说的作恶史。
历代秦王不是找不到罪证收拾,而是不敢随意动手,因为牵涉太广,一牵则动全身。
但是对殷禹来说却不害怕,现在整个秦国的兵力几乎都在他一人手中,而今天更是他准备已久的,就算把朝中的臣子全部杀了,对他来说也没有关系,他已经安排好足够的人选来接替收拾烂摊子。
就算要付出代价,为了日后统一六国做准备,他也必须快刀斩乱麻,趁此机会将秦国大梁上的蛀虫给一一清除干净。
殷禹让带上来的人,除了已经被羁押的士族爪牙,还有各种受到迫害的苦主、以及带着各地镇村百姓按上手印血书而来的百姓代表。
众人已经被事先告知过审查程序,又当真看见新君乃是当着天下百姓的面审查,并非做戏,而是真的要惩罚肃清那些作恶之人,便不再怀疑忐忑,纷纷下跪以求伸冤,诉说遭遇到的各种恶行。
为了让今日来观礼的百姓都听到,祭台下面唐钰同样安装了特殊的扩音装备,因此众人声泪俱下的诉冤虽传不到周围山丘上的百姓耳中,却能够传到登天台百米外的百姓耳中。
那些已经被羁押的爪牙们早已被调教收拾过了,此刻不敢再反抗狡辩,也是纷纷磕头求饶,表示自己是受人指使的从犯,并非主谋,以求活命
霎时百姓哗然,议论纷纷。
不过就凭这些人证,岂能让各大士族乖乖认罪受罚,短暂慌乱之后,便看向殷禹愤怒异常。
“我们几大士族先祖追随开国立功,数百年更是为秦国鞠躬尽瘁的效忠,大王就凭这些人胡言乱语就要定我等之罪,我们不服大王分明就是寻了些刁民栽赃冤枉,实寒我朝众臣良将之心”
这等狡辩殷禹怎么会没有料到,几大士族仗着家族发展已久,历代秦王无奈压制纵容,根本不将殷王室的王权放在心上,更仗着法不责众的心态抱成一团,就算罪证确凿也不怕。
殷禹冷笑,直接再次挥手,让士兵带上一群五花大绑的人上来。
赫然就是几大士族自家的旁系。
几大士族家主顿感不好。
果不其然,只见殷禹神态肃穆的继续开口,“你们不服,那孤今日就让你们心服口服,给天下百姓一个交代你们若还良心未泯,自认是秦国之人,便自己招工。”
最后一句话是对被绑之人说的。话落,几大士族的旁系被士兵扔到中间。
众人兢兢战战,在被带上来之前他们已经遭受过一次恐吓洗礼,同行中不愿配合的人但凡露出一点苗头,都已经全部被杀,血淋淋的画面折磨了他们整整一宿。
大部分士族养尊处优多年,早就不知道骨气是什么东西了,特别是旁系不受重视都是混吃等死的货色,根本不禁吓,眼见妻儿被抓,同伙惨死,家族被控制,哪里还生的出反抗的念头。
此刻听到新君冷冷的声音,根本没有犹豫,马上就哭喊求饶了起来,老实诉说自己知道的家族秘事。
“我说我说,求大王开恩饶命。我是郭族的二代旁系,郭公乃我大哥,那万民血书伸的冤情都是事实。我大哥平生最好面子,最忌谁违抗他的意思,谁敢不听他的话,他就直接灭人全族。不仅是杨家,还有李家、刘家、孙家这些都是被我大哥收拾过的都是我大哥的意思,他是家主,我们都是听他话做事,求大王看在我们有心悔改的份儿上饶命。”
“我,我也说。我是王家的,我们都是听家主吩咐做事,而且我们是旁系,主家的事情真的不怪我们。对了,我们家主他还跟鲁国公有联系,他勾结叛国,简直可恶我正想跟大王举报,只是一直找不到机会,求大王开恩”
“我我我,我也说,我还有证据”
被带上来的士族旁系为了活命,一个个不管不顾的开始掏干货。
因着古代嫡庶之分,庶出旁系惯来都不会得到家族太多重视,甚至还会遭受打压,因而嫡庶之间的关系本来就不够好。往日念着有荣华富贵想,自然是维护家族,可一旦落难,那便是大难临头各自飞。
殷禹是打算收拾几大士族,但也并非真的要把人全部杀光,他要做的只是杀鸡儆猴、巩固王权,只要杀了主导者,其余肯归顺听话的都还是有活命机会。
众人也正因明白此理,在见识过新君残酷的手段和绝对的实力后,选择了配合归顺。
几大士族家主听得气怒不已,他们并不知道新君已经控制住他们家族实力,此刻家中已经被抄了一遍,自己已是强弩之末,只恨这些旁系拖后腿,不过被恐吓一二就背叛拖后腿,实在可恶
“胡言都是胡言殷禹你这畜生,你休要用这等卑劣手段斩我大族功臣,你为夺王位弑君杀父,今日又这般,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你这暴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