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杨谦全力备战、冲刺八月院试,杨谚也勤勤奋奋地上学读书的同时,杨绦的布匹生意也正忙而不乱地,快速推进着。
六月下旬,杨绦拿了样品布和成衣图到袁氏布店,去给袁宁看过。
回来之后,就开始督促着工匠开织了。
这其中,有一家因为其他事情的耽搁,每月织造产量就不太靠得住了。
倒不是自家杨家。因为以前织布的主力,是李桃花、杨温和老爷子,现在依旧是。
杨绦这个织匠幼匠,忙着做生意呢,请李仙工专门给他打造的新织机,如今只是被他用来织样品,试验新花样了。不能将他算进正经劳力里去。
这一家乃是李家。秋季的彩线用量急剧上涨,所以李绒得忙着从织户手里收纱线,然后运去给钟二叔染色,再又要不时你督查一下染色进度和质量,最后还要交货给杨绦。
李绒如今要忙的事情,可着实不少。
如此一来,她就不能全力织布了。保证不了每户工匠,每月至少两匹布的产量。
她在忙彩线生意之余,再抽空织布的话,每月只能保底一匹。
再加上,袁氏布店又新开了一家分店,即使因为秋季的三款新布织法简单,一月能多织出半匹布来,十七家工匠去织新款布匹,也依旧织不过来。
于是,杨绦就从不太信得过的三十几家工匠里,挑了在长久接触后最信得过的八家工匠,一共凑齐二十五家工匠。
把这些工匠当做“先锋工匠”,每次都提前一个月,就开织每季的新款布匹。
至于先锋工匠能得的好处呢,就是杨绦能信得过他们,有好事时就会最先考虑他们。
并且,以后也还会像今年过年时一样,请他们吃一顿饭,相当于是年会聚餐了。
时间一晃而过,六月过去,七月开始。二十五家工匠,立即火热开织秋季两款新布
然后,在唧唧复唧唧的机杼声中,七月也很快过去。
在二十五家先锋工匠,起早贪黑的赶织之下,竟然有近十家工匠达到了一个月三匹布的产量
很快到了七月二十九这日,杨绦依旧去租了一辆驴车,和杨温一起,把五十匹的春夏季三款布,以及秋季两款新布、共计六十匹,一起运到了袁氏布店。
永明三年的八月初一,处暑节气刚过去七日,三伏天也才刚走十来天。
所以按理说,即使已经立秋大半个月了,地处南方的杭州,也依旧还很潮湿闷热。
但是耐不住天公作美,前一天时下了一场大骤雨。这场雨洗去了空气中的浮尘和燥热,终于有了几分天朗气清的样子。
而八月初一这天,又恰好遇着了一个阴天。暑热大多褪去,又难得秋风习习,竟颇有金风送爽的惬意。
这一日,太阳初升才不久,城南严官坊与太庙坊中间的白马庙坊内,临街的一家店铺外面,就已经候着十多个小姑娘了。
这家店看着是一家新开的店,因为门上的匾额正用红绸罩着,门面也是崭新铮亮。暂时还看不出究竟是做什么营生的。
随着时间逐渐过去,慢慢的有更多小姑娘加入其中,聚集着等候在店外。
有那买菜归来路过的妇人,或者不太忙的行人,看见这一处似乎有热闹事情,也会停下再好奇地围拢来,打算凑一凑热闹。
“这家店是家什么店怎么你们都等在这里呢”
“我也是看见这处热闹,才来凑凑热闹的,不过我问清楚了,这家店啊是袁氏布店开在白马庙坊的分店。”
“就是那家袁氏布店”
“对对,就是那家,这一年来多次推陈出新,推出了好几款物美价廉的布匹的那家。据说袁氏布店分店开业,进店买布还有实惠呢”
“什么实惠啊”
“这事我知道他家在城东那家分店开业时,我家女儿就去过,说是他家分店开业,买一丈布送一尺,买一匹送五尺呢想来这家分店开业,应该也是一样的。”
“哇这么大的实惠呢,我也要凑个热闹”
这些后来的凑热闹的路人,是被早就到达此处等着的小姑娘们给吸引来的。
早早地就来此处蹲守的小姑娘们,自然就是听了袁氏布店清河坊总店透出的信息,从而想要来见杨绦的粉丝们了。
都迫不及待地要见到她们的绦公子呢。主要也是袁老板提点了她们,担心她们来晚了抢不到好位置,最后会被人群挤到外面去。她们这些小姑娘,可挤不过那些妇人和男子的。
到巳时的时候,街角疾行过来三顶小轿,小轿左右两旁各跟着一个丫鬟。
小轿行至店外后停了下来,相继从轿中走下来三个姑娘,都穿着鹅黄嫩绿款的不同样式衣裙,看着真是清爽又俏丽。
看起来是三个富家小姐,各自带着两个丫鬟。
这三人正是赵姑娘,县令小姐李小姐,以及王姑娘了。
赵姑娘下轿后,就转头责怪另两人“哎呀你们看,这里果真已经围满了人,好位置都已经叫人占了我就说要早些出门,你们偏就磨磨蹭蹭”
三人终于来到店外,可也不好意思往人群里去挤,赵姑娘急中生智连忙唤身边的一个丫鬟
“荷儿,你快去给我占个好位置李妹妹和王妹妹,你们也快让丹心和蔷儿去帮你们占个好位置”
李小姐和王姑娘依言,让身边的其中一个丫鬟跟着去了。于是三个丫鬟哼哧哼哧地,就往人群前面挤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