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虽户籍在杭州,祖籍却是京城。
京城,代表着的是杨家曾经的辉煌,以及未来的崛起希望。
而杭州,对于杨家来说,只有挣扎生存、卑微求活,日子好过些也只是近六七年的事。
何况杨家一直是租屋居住的,连一套完全属于他们的房子都没有,很难让他们有家和家乡的归属感。
如今杨谦和杨谚双双考中进士,又授官留任京城,早就在想着日后回到京城的杨家人,早已是迫不及待了
当然,这之中不包括杨绦。
当一切人际应酬基本结束之后,杨家一家人难得像五六年前一样,吃过晚饭之后,整整齐齐地坐下来,闲聊消食。
“如今可算是苦尽甘来了。谦儿和谚儿如今高中进士,以后必定前途无量。”
李桃花很是感慨,情绪一到是眼含热泪啊“我吃苦受累操心半辈子,终于是把你们拉拔出头了啊”
“”杨谚一时无话可说。
毕竟娘她于他确实有生养之恩,无需质疑他也确实是她最疼爱的孩子,他再说什么,就都显得底气不足。
但他心里总是明白,从他十岁那年起,这近七年的时间里,实则全是二哥他在吃苦受累操心一家生计。
二哥他什么话都不说,不诉苦、不表功,娘却这副模样
杨谦自从永明三年十月,拜了柳大人为师并离家进京之后,就只永明五年参加乡试考举人时,回家呆了小半年不到。
从永明三年到如今的永明九年五月,五年多时间,有五年是没在家里的,和家人之间稍显生疏了些。
杨谦就只好顺着李桃花的话,附和道“是啊,苦尽甘来了,以后的日子也会更好过的。”
要说杨谦到底是原男主呢,即便他与杨家人之间生疏了些,却也记着家人的好,并没有被京城的荣华权贵迷失了良心。
杨谦一直记着杨绦的好,他每季都会向京城寄新款布匹,每每都让柳小姐很高兴。
在寄布匹的时候,也会捎上十两银子。让他吃住都在柳府的情况下,不必还去向柳府讨要零花银子,没让柳府下人看了他的笑话。
一季十两银子,每月平均就是三两多银子,不算多。但以前他们家一月都没这么多的进项,再者他是去读书的,也不与旁人攀比,一个月三两银子也够用了。
杨谦看向杨绦,“二弟,这些年也让你吃苦受累了,三弟专心读书,家里的事情全劳你操心。”
有人将自己的付出看在眼里,并且道一声辛苦,心里当然是受用的。
杨绦没像李桃花那样诉苦表功,那就落了下乘。
“只是各阶段,家中各人的任务不同罢了,不必纠结于谁轻松、谁辛苦。你们之前以读书科举为重,我便多挣钱养家、让你们无后顾之忧。”
“如今大哥和三弟你们,双双高中进士,必定前途无量。那以后杨家更多就要靠你们两人支撑着了,我的重担就会慢慢减轻。”
杨绦没诉苦、没表功,只轻描淡写地说了事实,但功劳却显露无遗。
而且,自然而然地,他就在让杨谦和杨谚以后多多照拂他,还丁点都不刻意。
杨谚以前性情不成熟,到现在十七岁便六元及第,成为朝野热议的少年英才,几乎可说是受了杨绦的影响和调教。
否则,杨谚读书天赋高归高,却不会如此勤奋、早慧,多半会按照话本子里所写的那样,在及冠之年考一个进士,虽也称得上年少成才,却不会像现在这样,竟然能掩盖住原男主杨谦的光辉。
说一句杨谚是在杨绦身边长大的,杨绦于他如兄如父,都没有异议。
杨谚毫无疑问是聪慧的,他如今又已经明白事理,对杨绦的感激是由心而发,不掺半分假。
“二哥,你放心,之前是你教养我,为我辛苦操劳。以后就轮到我庇护二哥了”
杨绦最初其实是把更多的投资,放在杨谦身上的,因为那时杨谦的性情比杨谚更佳。
但世事果真难料,如今竟然有一个在他身边、他看着成长起来的六元及第进士,真心实意地愿意做他的靠山,说要庇护他。
“好,以后如果有人敢欺负二哥,二哥便进京去找你,然后你给二哥找回场子。”
杨谦越长越硬朗而沉稳温润,杨绦棱角长开后,则越来越俊美不掺女气的俊美。
而杨谚,则是少年风华,中和了杨谦的硬朗、杨绦的俊美,长成了符合时下主流审美的一副好样貌。
不必杨谚拍着胸脯再做保证,杨绦已经相信他说出口的、庇护二字的份量。
于是立即地,杨绦抢在杨谚之前,把话题掌握在了手中,促狭笑道“三弟这个年纪,这般英才,尤其是还有这般样貌,难怪会被人抢了亲。哈哈哈”
杨谚被榜下捉婿这事,其实他是自愿的,如今却让二哥拿来取笑他,“二哥你就笑我吧你还说我呢,你这般样貌,不也引得那些小姑娘专门蹲守布店,就为看你一眼吗”
杨绦摇摇头,“不不,其中好些小姑娘都已经成亲生子了,她们纯粹是看我好看,来瞅上一眼,可没想着要把我抢回家去啊。”
“我总是说不赢二哥的。”杨谚放弃和他二哥斗嘴了,转而解释道
“国子监祭酒家的小姐,我曾在街上与她有过一面之缘,样貌温和似水,并不多突出。但确实是一个温柔明理的女子,应该会是一个宜家宜室的妻子。”
“而且国子监祭酒袁家,家族清贵,不得帝宠、不掌重权,没有太多势力纠葛,我娶他家的女儿为妻,便没有那么多的麻烦。
再者,袁家并不嫌弃我出身匠户,也不嫌弃我家贫,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杨绦心中只觉着感慨没想到当初那个耿直的小孩儿,如今也已经能考虑到方方面面了。
“你能思虑得如此周祥,二哥便也放心了。”
而且杨谚和那袁小姐,听起来确实很般配。杨谚即便不是对袁小姐一见钟情,既然见过面,那也是心有好感的,有感情基础。
并非是端碗吃饭、放碗骂娘,不过实事求是地说,杨绦觉得杨谦和柳家小姐的亲事,就不如杨谚和袁小姐的。
柳大人手握实权,而且杨谦授的官户部办事中书,正在柳大人手底下,这两件事好、也不好。好处显而易见,就不必说了。
而不好的则在于,杨谦和柳小姐成亲之后,岳家势大,又在岳父手底下做事,就极易引起不良情绪。只希望杨谦能一直端正心态吧,别影响了夫妻情感
而且插句题外话,如果杨谦有闯劲、有抱负,其实相比在户部做一个底层小职员,还不如做一地知县更好。
在地方上勤勉用心,慢慢地积攒政绩,未必不能升入京城。有地方任职的资历和政绩,可是有很大优势的。
杨绦一直注意调教杨谚,让他懂得人心险恶、利益权衡和人际交往,如今看来收效不错。
“不过你最好是一直保持住这一份谨慎,一直思虑周祥,别因为吹捧你六元及第吹捧得多了,你就得意忘形了。”
杨绦就怕杨谚年少轻狂、一吹就飞。
虽然他以前在这方面也下了功夫,但他没想到的是,杨谚竟能六元及第,和先前的预防不因被叫小神童而骄傲怠惰,不在一个层面啊。
万一杨谚被吹捧着,变得不知天高地厚了,那本来好好的前途,不定什么时候就毁了。
杨谚点头,“嗯,二哥,你放心吧,我知道的。你以前告诫我的,我都记在心上。”
闻言,杨绦也放心了。
他再多说,想着等之后寻个方便的时候,再与杨谚、就他们两人,好好促膝长谈一番,让他注意约束老爷子他们就是。
“国子监祭酒,掌管我朝最高学府的人物吧必定是鸿学巨儒,堪为天下文人之师,怎么竟来了场榜下捉婿”
杨谚有些好奇。他在电视剧里或网文里看到的,榜下捉婿好像都是武官,文官尤其是先国子监祭酒这样的文官,都是很矜持有礼的。
杨绦的这个疑问,由杨谦接话解答了“袁祭酒很欣赏三弟的才学,再者三弟与袁小姐才情、样貌都很般配,又有大半把握能抢亲成功。这成了,便是一段佳话。
就算有酸儒议论两句,但大多数文人都会觉得这是一桩雅事。”
“原来如此,三弟与袁小姐的姻缘,竟会成为一段佳话,那以后你们可得好好相处,和和美美的,不然就会被天下人议论了。”
杨绦看着李桃花,他这话本来就是说给她听的。
别以为杨谚是被榜下捉婿,就以为是袁家上赶着招婿,就低了他们一头,然后就做成了一个恶婆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