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若蝉声(扫叶僧)_第二十五章 盘蛇闻声出冥洞 君子击掌誓商约(2 / 2)_兰若蝉声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第二十五章 盘蛇闻声出冥洞 君子击掌誓商约(2 / 2)

兰若蝉声 扫叶僧 3941 字 2022-02-17

而少室山的兽苑,也同时上演了死士报信,称太子将至的好戏。

一名驯兽师悄悄来到四夷院,不多时,两个足戒比丘就离开兰若奔山脚缑氏县城去了,正是无上,不灭二僧。

在他们身后,悄悄跟着一道人影,却是一日未见的刘赢。

出了山门复行数里,有一块山坪,自坪下望,是一片湖,临山望水,风景怡然。

二僧行至此处,仿佛也为景致所摄,忽然驻足,咕噜着不知是什么语言,相互交流了几句。

忽然,其中一位转过身来,用生涩的汉语道,

“朋友,何不现身一叙?”

刘赢揉了揉鼻子,嘿,能觉察到自己的存在,那可必然不是普通人,今看来难免有一场恶战。

战斗,他从来不怕,相反的,每每闻到战斗的味道,他都会非常的兴奋,不自觉得又搓揉了几下鼻子。

“河朔刘赢,敢问二位大师行色匆匆,所谓何来?”

“我们有些要事,不便奉告。

如果少侠也没有其他要问的,便就此别过吧?”

“要事?我闻到了血腥,嗅到了杀气,你们是谁的爪牙帮凶?还不招来?”

两个大和尚的面色顿时便的非常难看,另一个大和尚终于也发话了,

“我们,不想。何必,为难?”

这个大和尚的中文好像更差一些,还组织不了完整的句子。

刘赢一声冷哼,也不管他们是真听不懂,还是在装,让人实话最好的方法,就是实力。

沧浪一声长剑笑,他本就不善言词,想的话,便握在手中:

别和爷耍滑头,想离开这里,要么招供,要么问过爷手中剑!

那两个和尚仿佛也被惹火了。

先开口的那个双手合十,对刘赢施了一礼,

“盘盘国无上僧,请亲赐教!”

刘赢来势如电般劲急,剑无定形,如晨露闪华,瞬间笼罩了无上僧身前三尺之地。

“南无查图穆可哈!

米粒之珠敢争华?

梦幻泡影尘归去,

大智大定在唯达!”

额地神啊,这盘盘国来的僧人,半梵语半汉文的都能诵唱?

刘赢被这大和尚也是气的好笑,剑势稍稍缓了一下,忽然就觉得不妙。

原来这大和尚诵唱并不单单是装神弄鬼,而是在打一种节奏。

他的身体如舞蹈般跟随节拍行动,姿势优雅舒展,动作角度异常刁钻,手足膝肘均可用来攻击,和中土武学大相径庭。

刘赢刚刚摸出这个道道,也踩着节拍想要窥破对手先机,没料到对手却有时忽然不按规则出牌,赶块个半拍。

耳边呜哩嘛哩的梵音,你不听吧,抓不准对方攻击时机。

听吧,又常入彀郑

原来这声音,本来就是攻击的一部分。

盘盘祝舞,由一心生二用,是为拳脚,

二用控四肢,四肢化八极,

也就是双手双肘双膝双脚,八极轮转,

杀伤既强,敌更难防!

其根本理论理论和道家哲学好似还颇有些渊源。

这路外域拳法刘赢自然没有见过,但是一千四百多年后,这门功夫有了一个更响亮的名字,叫做“泰拳”,那便是四海闻名了。

无上僧是盘盘国祝舞的头一块牌子,

按照宝念的评价,那是古鲁级,也就是宗师级的人物。

宝念口中的“下第一高手”有力竞争者觉法大师,也认为在外功一道,无上僧已经几乎没有敌手了,并尊之为外功古鲁。

功夫内外之别,是觉法大师首创的见解。

无上僧试过觉法的成色,知道对方的实力比自己高明不知几重境界,

能得觉法亲自评为古鲁,自是与有荣焉。

这盘盘祝舞由此便被他赋予了一个新名字——外古鲁(waikhru)。

这些事情,刘赢自然都不知道。

知道又如何呢?

吓得倒他刘赢?

还是打得倒刘赢?

这位纵横河朔无敌手自打踏入中原,至今只服过穷奇和虫二两大高手而已。

这等异域番僧,雕虫计,他是绝对看不上眼的。

那日他不曾为庚七大风诀所困,今日难道还能困于眼前蚊蝇之声?

“华阴山,自以为大!”

“高百丈,浮云为之盖!”

“仙人欲来,出随风,列之雨。”

“吹我洞箫,鼓琴瑟,何訚訚!”

汉乐府,《气出唱》,最铿锵!

剑势随气壮。

孟德词,意绵长,横槊望。

谁敢与争狂?

这《气出唱》的调子本就是汉代道家练习吐纳的法门,句有长短,节奏滞拗。

刘赢开声吐气,击剑相和,直若狮吼龙吟鸣白象。

无上僧诵唱的气势顿时被碾压,节拍也被带得散乱,

八极响转之间难免也受了影响,动作连贯大不如前。

待到刘赢喊出,“遨游八极,慕昆仑之山。”

无上僧已是额头见汗,手足膝肘仿佛被缚住一般,

虽然仍踏着舞步,却是在勉力翻滚躲避。

再到“赤松王乔,穆旋之门。”

那大和尚眼看已是支持不住,如果再让刘赢吟出最后两句,必有血溅五步之厄。

不灭僧看得真切,高宣一句佛号,大步跨前,硬生生挤在二人中间。

刘赢此时胸中郁气尽出,剑势滔滔不绝。

三尺之内无论飞花落叶,不慎落入战团,便会被绞作齑粉。

不灭僧此时踏进,便等于将肉身直接迎上销骨金风。

刘赢见状,再想收势,也是不及,只能双眼一闭,以防被蓬起的血雾迷了眼睛。

随着一阵非金非石的摩擦声,刘赢感觉自己的剑仿佛是划过了某种远古巨兽的皮肤角质,完全没有造成伤害。

他心下暗道一声不好,双目怒张。

眼前的不灭僧僧袍尽碎,赤精着身体,古铜色的肌肤上爬满了细密的白线,大概都是刘赢那一剑所画出的斫痕。

他双目紧闭,保护住最脆弱的罩门,

胸口一吸一吐,双掌平平推出,

速度不快,力道也不像有何过人之处,但是刘赢不得不躲。

就算这一掌平淡的如同僧推月下门,刘赢也不得不避。

因为对方没有破绽,他无法山对手,那就必须要避免白白被对方伤害。

技击有时候也是一种博弈,战斗有时候也是一场战争。

士气和主动权的重要性,足以在瞬间逆转胜败。

刘赢虽然还没有败,但是对方已经立在了不败地,这样的仗,不能打。

于是刘赢开始退。

军溃如山倒,搏击又焉非如此呢?

无上僧本来已经被缚住的手脚仿佛忽然绷断了所有无形丝带,忽然恢复了迅捷,诡异,甚至有些狠辣。

刘赢想进,不灭便踏前一步。

面对一堵行走的五行山,以及背后不时射出的杀机,刘赢一退再退。

他的忍让并非完全没有意义。

他在观察不灭僧,仔细的研究他的每一个动作,

喉头的每一个蠕动,鼻翼的每一次翕合,腰腿膝踝每一个微细节。

这种诡异的功法,虽然他第一次碰到,但江湖从不缺乏对他的传。

这是一种需要配合沙门苦修才能大成的功法,佛家称之为金刚。

就如同那块他山石一般,无论风来雨来,刀来剑来,

我自不增不减,不垢不净,如顽石不生,故亦能不灭。

刘赢并不信那么玄乎的东西,但是不质疑它的存在。

在他的认识里,这必然是一种内外兼修的功法,

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

反复的锻炼和呼吸吐纳的配合,将肌肉压缩到一种超自然的强度。

所以他必须看破对手呼吸的节奏,找到对方破绽最大的那一个点,然后毕全功于一剑。

他不断的后退,口中却在念着算诀。

眼见不灭前进的速度越来越慢,喉头的蠕动越来越吃力,迟缓,

刘赢觉得反击的机会可能就要来了。

他开始倒数,从十向一倒数,

一旦心中跳出一这个数字,他就会发动。

立即发动,尽全力发动!

他可能今都不会再等到第二个机会,所以这一击只能成功!

“三!”,不灭僧踏前,刘赢退。

“二!”,无上僧的双腿连环踢出,刘赢再退。

“一!就是现在!”

随着心中一声暴喝,

刘赢足下重重一踏,虎腰微错,人剑合一,腾身而起!

》》》》》敲黑板时间《《《《《

起鲁班的姓氏,我们首先要有一个概念:鲁班是春秋时代人,男子称氏不称姓。其氏为何,历史上没有记载,但是首先可以排除的是,公输并非鲁班的氏。

鲁班不属公输氏的证据在这里:

《汉书》颜师古注:鲁班与公输氏皆有巧艺。故乐府云:公输与鲁班。(原诗:谁能刻此镂,公输与鲁班。)

《吕氏春秋》:公输,鲁般之号,在楚为楚王设攻之具也。

《通志略?氏族略》:公输氏,鲁公输般之后也。

这三本书,都是学术界非常有分量的典籍。结合此三者,鲁班号公输,并非以公输为氏,这不是同一概念。但公输氏出于鲁班之后,属于以先祖字号为氏,这在春秋时期,尤其是王族支系非常常见(鲁国有公输若,般之在世,公输若方。——出《礼记》)。

而此外,《礼记》,《战国策》,《后汉书》,《墨子》,《盐铁论》,《孟子》,《列子》,《慎子》等书都提到过其人,并未点明姓氏,或称公输,或称公输子,或称公输般班。关于公输般的称呼,号+名的称呼方法在上古三代是存在的,比如太公望,介子推。

鲁班姓公输的法最早可见于明代杂学《鲁班经》:“师讳班,姓公输,字依智”,只是这一条记载首先犯了姓氏不分的错误,其书的成色分量也实在有限。考其出处,可能来自《山东通志?方技志》曰:“公输子,鲁公族,名班,或作般。”不过根据这个法,鲁班反倒应该是“鲁氏”公族了。《山东通志》也是后人补记,成书于正德年间,鲁班的籍贯是否在山东亦只可备为一。

至于中提到的鲁地“殷民六族”和诸多公某姓的出处,都禁得住考证。因此本作认为公输这个号可能与殷民六族有关的逻辑,所引典据还都是可以站住脚的。毕竟能将“输”这个字直接用入自己的字号,一定是有故事的人。

只是鲁班究竟是否属条氏,亦无可考。北条久迟此人,是为了系列情节杜撰出的名字,和大连铁男是cp名。久迟,出自日本神道教土木之神久久能智在呪词中的本名屋船久久迟命(命是神道教诸神称谓之一)。久久(今假名转写クク)其实就是木木,知(ノ)是之的意思,智迟(チ)的取意是神。久迟,就是木神。所以关于大连铁男的身份,是不是有聪明的伙伴已经猜到了呢?这条线索有些剧透。但是本书不怕剧透,所涉及的人物大多都是史实人物,他们生活的年代,事迹,官阶,和史书赋予的性格都不会被刻意扭曲。但是的结局,情节的走向,是没有那么容易被预知的。

不过日本的北条氏,三条,六条,中条,东条等氏,在中国南北朝时代都还不存在。后世以建筑学知名的后北条氏也是由其他姓氏改姓的。在这里和久迟撞姓,就算是一个无意的巧合吧。

在本作当中会出现好几位与神道神祗有关的人物。神道教,其实和中国原始道教是非常相似的,敬的是地君亲师,重祖祭,信奉万物有灵。将人,将物神格化,方有八百万神之。其实中土道教和日本神道很多神位的来源都是历史人物,也是东亚历史的一方缩影。

p.s.盘盘国无上僧所宣佛号南无查图穆可哈(chaturmukha),是印度教梵的化身之一,生有四面,后来在东南亚演化成了具有独立神格的四面佛。维达(veda)是吠陀书(本作蜚驮书)的另一音译,象征智慧。

https://www.xddxs.co/read/27573/15005584.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xddxs.co。新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xddxs.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