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人凌霜来(一只墨秋)_第四章 家有一老(1 / 2)_夫人凌霜来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第四章 家有一老(1 / 2)

夫人凌霜来 一只墨秋 1726 字 2022-02-17

翌日,芍药带着项梓轩往长青苑去,只不过没进得去院门。

项老夫人还睡着,孩童心性,连习性也似小孩。

项浔与项夫人也在,见项梓轩来了,轻声解释了就带着人往前院去。

项浔夫妇面上带着倦意,大概是晚上没休息好,精神头倒是不错。

“轩儿休息得可还好?缺不缺什么东西?”

“回母亲,休息得很好,暂也不缺什么。”项梓轩见母亲还是殷切的望着他,又说,“有缺的再寻母亲。”

“哎!好!”项夫人心满意足的笑着,一行人进了前院。

“你父亲上朝前就在这用早膳,日后愿意就在这同你父亲一同用膳吧。”

“是。”接过项夫人盛的白粥,见她并没有坐下的意思,正想着怎么开口,项夫人倒先说了。

“你们赶着上朝用得快,等晚些我同你祖母、妹妹一同用膳。”

项梓轩点点头,觉得项梓萱在家应该很受宠,想起项梓萱贴着母亲,不怎么说话的样子,感觉又没被宠坏。

项夫人冲自家丈夫使了个眼色,又笑着对项梓轩说,“今日是按着你父亲口味准备的,等你空了告诉我你的喜好,日后按着你的喜好来。”

他本来想说随意就好,抬头看见项夫人乐得合不上的嘴,话到嘴边变成了,“是,谢过母亲。”

送两人上了马车,项夫人才回了长思院,待时间差不多了,往长青苑去,叫人摆膳。

睡足了的项梓萱和项老夫人在炕上说悄悄话。

见母亲来了,项梓萱叫着她:“母亲你快同祖母说,哥哥与父亲一同上朝了,祖母不信我说的。”

项夫人凭着对项老夫人的了解,猜母亲是想见孙儿,“母亲,萱萱说的对,早先轩儿来过,母亲还未醒,轩儿就同夫君上朝去了,”至于为什么昨晚还被先生留下的孙儿今日又上朝去了,项老夫人是不管的。

“等下朝了,夫君就带着轩儿回来见您。咱们先用膳吧?”

听到这句话项老夫人就放心了,高兴的点点头。

三人这才用膳。

路上,项浔一改早膳时的沉默,絮絮叨叨同项梓轩说了许多。

“轩儿是不是觉得我与你母亲过于宠溺妹妹。”

项梓轩没有说话,但也是默认了。

项浔有些傻呵呵的笑了两声,“当年你母亲跟你走失了,自责不已,我虽在京城,也怪自己没能跟着你们母子保护照顾你们。”

“安稳后,你母亲回京,但整日郁郁寡欢,你祖母的情况也不好。我就带着她们又往梧州去寻,可一点消息也没有。眼见你母亲身子越来做不好了,不知听谁说梧州有名的青云寺有高人前来,你母亲就去了。”

“是不是高人我不知道,但一定是我们的贵人。贵人说,你应是平安的,若是你母亲再这样伤心难过,伤了自己的身子,甚至……那就是在给你造孽。你母亲听了,一边继续寻你的消息,一边开导自己,慢慢才养好了身子。”

“那之后很久才有了你妹妹。想之前,你祖父在的时候,对你多有严厉,真是按着高门规律来管束你的,可嵐国来了这么一遭,你也丢了,我同你母亲觉得,规律也没那么重要了。只希望你们能平平安安、幸福快乐。所以难免就对你妹妹纵容了些。萱萱是个懂事的孩子,你母亲忙,多是萱萱陪着你祖母的。”

“虽然有了妹妹,我们还是一直在寻你。原来你是跟了太子,又去了北境,难怪一点消息也没有。你母亲始终放不下,忧思难解,不免用膳就多了些,我陪着你母亲,你妹妹又是个馋嘴的,又带了你祖母,所以咱们家,倒成了富贵人家。”

听到这,项梓轩也微微一笑。倒觉得这样也挺好。

“终于找你了,我们也能真正安心了。虽然晚了点没赶上你及冠前寻到你,镇国大将军取的字也好,等改日带厚礼登门向镇国大将军道谢。寻到你是大喜事一件,寻个日子请亲朋好友聚一聚,怎样?”

项梓轩笑着点头,“都听父亲的。”

父子俩走在宫道上,倒引得同僚注意,大多人有些诧异却也没人多事上前询问。

不过也有例外,比如御使大夫李兴。

“项兄!你怎么带着项小将军?”

“李兄,”项浔笑着,“这是御史大夫李兴。”

项梓轩低头,“见过李大人。”

李兴回了礼,还是好奇的看着两人。

项浔本来想叫好友猜一猜,可太过欣喜,还是忍不住先开口了,“我找到儿子了,就是项小将军!”

“真的!”李兴也高兴坏了,他也知道好友寻了儿子十五年,昨天的闲言碎语他也听到了,原担心好友又会失望。

看到两人一起自然忍不住凑过来问了。

李兴称得上是嵐国第一八卦。不然,怎么坐的稳御使大夫这个位置。

“是了是了,先上朝先上朝,等改日宴请再细谈!”项浔揽过李兴继续往里走,项梓轩跟在他们身后,然后各种进了各种的队伍。

早朝上,皇帝与群臣先商议了北境凯旋留京众人的任职,又就各边境的战事问题展开讨论。

讨论出了大概,陈致喝了一口茶润润口,“众爱卿可有事启奏?”

众人静静的等了一会儿,没有人上前。

“禀父皇,儿臣有一喜事要告诉父皇。”没人讲话,太子到中间启奏。

“哦?是何喜事?”

“回父皇,昨日项侍郎与项小将军一见如故,细问之下,发现项小将军与项侍郎十五年前丢失的孩子年岁相同,境遇也相同,昨日对了贴身玉佩,项小将军竟就是项侍郎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