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秀充分诠释了班主任那句名言。
“一个个的别以为我不知道你们在下面干什么啊,在台上可都看的清清楚楚。”
一直等下飞机上了摆渡车,姜舒梅的脸都跟发了烧似的通红。
江烨也规规矩矩的,连走路都注意保持距离。
两人在外面再怎么圆滑会做生意,在家长面前终究还算个孩子,遇到这种事都有些心虚。
好在江烨到底是男孩,脸皮厚一些。
等走出航站楼,已显得若无其事了。
“江哥!”
门口有人早就在等着,怕来往的人太多看不见,手里高高地举着牌子。
是个身材中等,头发很短的青年男人。
见着江烨仿佛见到亲人般,在人群中挤着朝这边靠来。
江烨给姜舒梅和李晓秀介绍,“辛正阳,我一个朋友,本地人,我来之前给他打了个电话。”
辛正阳笑容热情,伸手便要拿李晓秀和姜舒梅的行李。
“我来我来,车在外面,停不进来,咱们得走过去。”
“不用。”李晓秀没好意思,可辛正阳力气不小,已经拽着包带子把行李拿到手里了。
“你们跟我来。”
姜舒梅早就习惯了,江烨能攒下这个身家,显然全国各地都跑过,比自己想象中还要辛苦。
做生意别的不多,人脉最多。
在京都也有认识的人不奇怪。
李晓秀却有些局促。
觉得小江也太有本事了。
辛正阳的车停在外面,是一辆吉普。
军绿色的,看着就惹眼。
李晓秀踌躇着站在车门前,辛正阳把行李放到后面,满脸笑容。
“阿姨您甭客气,我和江哥的关系好着呢,他来京都要是不找我,我还得跟他生气。”
担心欠人情的李晓秀这才把心落回肚子里。
来之前江烨显然是叮嘱过的,辛正阳没像图麟一样,见着姜舒梅问东问西满口调侃。
而是规规矩矩地坐在驾驶位上,说话也客气。
“这位就是明华大学的高材生吧,太了不起了,江哥说您考了个省状元,得感谢江哥,要不是他,我哪有机会见着状元,您瞧这车今天看着都亮了点,这就叫蓬荜生辉。”
这大概就是京津一带的语言天赋,自带相声喜感。
姜舒梅连忙客气,“这次英语科目难,白捡了一个状元。”
“这哪有白捡的?像我见了外文脑子就晕菜,连多少个字母都不知道,二十七还是二十八个来着?”
江烨冷不丁冒出来一句,“二十六!你家字母是拿来卖钱还是怎么着,比别人非得多一两个。”
辛正阳哈哈大笑,“可不是嘛,我这半文盲,所以说姜小姐了不起啊,等后面当翻译官或者外交官,给咱们国家挣外汇!”
外汇储备的来源是贸易顺差和资本流入。
在八十年代华夏是极度缺少外汇的,主要依靠外贸出口,出口创汇占据当时外汇收入的百分之八十以上。
旅游创汇等其他方式只占据非常小的一部分。
这时候的对外贸易部正在京都的十大外贸专业总公司,出口大楼位于东华门大街。
由于开放不久,华夏的贸易还处于被动阶段,外汇储备很少,甚至有时候因为外债导致呈现负数。
这对于在国际上的交流是很不利的,因而也出现了“少吃一点,搞出口创汇”的口号。
号召勤奋团结的华夏人民在组织货源上必须强调内销服从外销,宁可自己节约一点,少用一点,少吃一点,也要保证优先完成出口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