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师孔仲尼(役智)_第一百六十一章 我来教你怎么代齐(4K)(1 / 2)_尊师孔仲尼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第一百六十一章 我来教你怎么代齐(4K)(1 / 2)

尊师孔仲尼 役智 2272 字 2022-06-06

酒过三巡,田恒、宰予和子贡也彻底放开了,他们敞开衣服举杯高歌。

子贡的小脸红扑扑的,他举杯唱起了《诗》中的《鱼丽》,借此感谢田恒的款待。

“鱼丽于罶,鲿鲨。君子有酒,旨且多。”

宰予则抬起筷子夹起切成薄片的鲂鱼片,将生鱼片放进自己带来的酱油中涮了涮,随后放在嘴里咀嚼品味,肥厚鲜美的滋味儿在口中蔓延扩散。

这让他同样忍不住赞道。

“鱼丽于罶,鲂鳢。君子有酒,多且旨。”

田恒听到他俩吟诗,也笑着引用《诗》中的《鹿鸣》,来吹捧二位来客的品德。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语罢,三人相视大笑,田恒一边夹起鲂鱼片在酱油中涮着,一边开口问道。

“宰子,您带来的这酱油实在是世间不可多得的美味,用它来涮鱼片,这滋味儿可要比蘸盐粒好吃多了。”

宰予听他这么喜欢酱油,哈哈笑道:“既然田子这么喜欢,回头我便让商队来齐国贩书的时候,再给您捎上一点吧?”

“这……这不大好吧?”

田恒醉眼朦胧道:“酱油的酿造成本,恐怕并不便宜吧?我没有任何功劳,怎么能接受如此昂贵的馈赠呢?”

“欸……您这么说就不对了。”

宰予道:“我听说北方有种叫做蟨的虫兽。

它的前脚像老鼠的脚,后脚像兔子的脚,因为这种体型,所以它的行动很不方便。

这种虫兽非常爱护蛩蛩和巨虚。

当它食到甘美的嫩草时,它一定要嚼碎了去喂蛩蛩和巨虚。

而蛩蛩和巨虚看到有人来了时,也一定要背着蟨一起走。

蟨不是天性就爱护蛩蛩和巨虚,而是因为它要借助它们的脚才能行走。

蛩蛩和巨虚也不是天性喜欢蟨,而是因为蟨得到甘草总是会喂它们。

像是它们这样的禽兽昆虫尚且还知道相互扶持、倚重、报答,何况是对于想要在天下间建功立业的士人君子呢?

我的夫子曾教导过我:君子施舍恩德给别人,不应要求别人感激。君子受到别人的恩惠,却一定要记得报答。

现在您款待我与子贡,不要求得到我们的感激,这便是君子般的行为了。

但即便您不要求感激,我们又怎么敢不去回报呢?”

田恒听完这话,不由大笑道:“既然宰子您都这么说了,我又怎么敢毁坏您的德行呢?

我现在愿意接受您的酱油,以此来成全您的君子之行了。”

宰予听到这里,心里稍稍松了口气。

田恒虽然不要他回报,但他又怎么敢不去回报呢?

能够互利互惠的,叫做合作伙伴。

单方面接受人家的好处,那和臣属下仆又有什么区别?

他现在不想着偿还田氏的付出,等到有朝一日他们索取回报时,他又怎么能拒绝呢?

田恒望着宰予的衣装,忽然开口道:“不过,我既然接受了您的酱油,也总该还礼。

虽然我这么说有些冒昧了,但您贵为鲁国大夫,但这一身穿着未免寒酸了些。

您何不让自己看起来富贵些呢?”

田恒刚说完,便拍了拍手,大声唤来下仆:“来人呐!去替我取上把冰纨、绛绸、彩锦各取十匹,送与宰子和端木子!”

宰予和子贡听到这话,端着酒爵的手都抖了一下。

冰纨、绛绸、彩锦,这都是齐国最为精美的布料。

冰纨薄如蝉翼、质感轻柔,绛绸则是提炼困难、纺织费力,至于彩锦更是集齐国纺织业之大成的产物。

这些东西价格昂贵无比,甚至堪比爰金。

宰予的酱油就算再贵,也只是属于昂贵日用品的范畴,其价值怎么能与这些顶级奢侈品相比拟呢?

面对田恒层出不穷的糖衣炮弹,宰予冷静应对。

他缀着三分醉意,笑着抬手劝阻道:“田子,您的好意,我心领了。但我想要的富贵,并不是衣着上的富贵,而是君子的富贵啊!”

田恒不甚在意道:“二者有什么不同吗?”

宰予道:“所谓君子的富贵,就是借东西给人家,不要人家感恩戴德,也不向人家索取。

给人家东西吃,不使唤人家,也不奴役人家。

家人爱戴他,邻居喜欢他,不肖的人也能受到感化,前来侍奉他。

大家都希望他能够长寿快乐,祝愿他不为忧患所困扰,这就是君子的富贵了。”

田恒听到这话,原本想要强请宰予接受礼物的心思也熄了。

或许是酒喝多了,他竟发自真心的赞了一句。

“欸……是我把您想的小人了啊!您这样深谙君子之道的人,怎么会被这些浮华的外物困扰呢?”

宰予见到他有些醉了,于是便灵机一动,趁机给他戴高帽,向他灌输‘仁政’的思想。

“我哪里是什么君子呢?在我看来您这样的人,才是更接近君子的人啊!”

田恒笑问:“喔?此话怎讲呢?”

宰予道:“我听说,臣下得到了主君的赏赐不去报答,反而苟且营私趋炎附势,这是祸害的根源。

主君不赏赐臣下的功劳,害怕失去自己的利益,这同样也是乱的根源。

所以说祸乱的根源,是由于不懂得施加恩惠和不懂得报答而产生的。

把恩惠施给君子,君子就能得到幸福。把恩惠给小人,小人能为你尽力。

把恩惠给一个人,能使一个人活下去,把恩德给上万人,能够使得整个国家都仰慕您的德行。

恩德不分大小,怨仇也不分大小,给别人好处会得到幸福,和别人结怨会招来灾祸。

所以说,怎么可以不多行仁德之举,从而除去怨仇呢?

从前武王伐纣前,与士卒们在孟津盟誓,武王作下《泰誓》。

《泰誓》中说: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百姓有过,在予一人。

上天的所见,都是来自民众的所见,上天的所闻,都是来自民众的所闻。如果百姓有什么过错,这都是我作为君王没有引导好的责任。

武王将功劳施予民众,而把过错一人独揽。

于是,士卒们都愿意为武王效死命了。

《泰誓》中又说:予克受,非予武,惟朕文考无罪。受克予,非朕文考有罪,惟予小子无良。

这次如果我战胜了纣,不是我勇武,是因为先考文王没有过失。如果纣战胜了我,不是我的先考文王有过失,而是因为我这小子不好。

武王将功劳施予鬼神,而把过错一人独揽。

于是,就连鬼神也愿意襄助武王了。

武王作完《泰誓》,便率领战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徒卒数万人渡过大河。

王师于甲子日抵达战场,与纣王的军队在牧野决战。

太公领受王命,率领数百甲士为前导,击溃殷商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