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数青壮年为了改变身份,实现阶层的跃迁,是敢于上战争拼命的。
大家不怕死,怕的是死的不值。
勋贵确实很值钱,可在值钱的勋贵也没有实打实的诸侯国值钱。
面对分封,军队自然是最激动的。
分封带来的影响还不止于此。
将士们作战更加勇勐,唐军人数没有增加,战斗力凭空提升了一大截,给周边所有的敌人带去了更大的压力。
甚至有些边军为了刷军功,已经出现了躁动的迹象。
后果就是很多生活在大唐周边的部落,开始主动往远方迁徙,迁不走的大势力只能更加积极的入京朝贡。
而民间也再次掀起了参军热潮,无数怀揣梦想的青壮年选择参军。
大唐在极短的时间内变成了拧紧发条的机器,就等着李世民摁下那个启动的按钮。
……
外面的波诡云谲对陈景恪没有任何影响,紫霄观的高墙阻挡住了所有的狂风暴雨。
在送走李承乾后,他就先和武舒一起商议了如何帮助诸侯王建设封国。
世界地图他们家自然也是有一张的,陈景恪自己画的,小两口就看着地图进行分析。
看着地图,武舒皱眉道:“筑紫国加上琉球群岛,才只有我大唐一郡之地,却要分成两个王国两个公国和一个侯国,国土也太小了吧。”
“不。”陈景恪在本州岛、四国岛及其周围岛屿画了一圈道:“这些土地将来都是五大封国的国土……只不过现在暂时被倭奴国占据着而已。”
“等到我们彻底征服整座岛屿,消灭了倭奴国政权以及虾夷人部落,就会重新为五国划分领土。”
武舒毫不怀疑这一点,点了点头,又指着更北边的岛屿道:“虾夷岛和苦叶岛呢?准备怎么办?”
陈景恪说道:“虾夷岛会再分封一个诸侯王过去,苦叶岛环境恶劣不适合建立封国,将作为大唐的直属领土。”
“以后会在这里修建补给地,确保去往另一块大陆的水路畅通。甚至要是打造北海舰队,这里也能作为总部所在。”
他简单的把倭奴岛方向的未来规划做了介绍,这份计划本就是李世民听取他意见之后才确定的。
至于什么时候能完全建成,那是以后的事情。至少现在大唐作为中央帝国要把关键节点占住,为未来的全球战略做规划。
即便很长一段时间都用不到,也要把规划做好。以免将来用到的时候,发现以前把路堵死了。
大致了解了规划,两人才正式开始讨论封国建设问题。
武舒说道:“封地最重要的就是人和物,人口方面我们无能为力,只能从钱财方面提供帮助。”
如果道教能帮助诸侯王搞到人口,恐怕第一个睡不着的就是李世民。
倒是可以提供部分人才,可诸侯王最缺的其实就是基层人口,其次才是管理人才。
陈景恪沉思了一番说道:“这里也不是没有人,比如琉球群岛上有土民,据估测应该有一万到三万人之间。”
“这些土民还过着原始生活,以部落分居在各地和各个岛屿,相互之间交流也比较少。”
“如果征服他们,就能把封国的框架搭建起来。到时在施以教化,给他们取汉人的姓名,穿汉人的衣服,说汉话……”
“再从中原移民一两千户过去与其杂居通婚,不出十年这些原始人就会变成唐人。”
“道教可以选派一些语言天赋好的人,去学习他们的语言,以便于传播道教信仰……一旦这些人都皈依我教,后续的操作就非常容易了。”
武舒连连点头道:“这个办法好,既传播了我教,又帮助诸侯王吸纳土着解决人口问题……只是这种方法对筑紫国这边的人怕是无用啊。”
陈景恪道:“有用,怎么会没有用。你太小瞧中原文明的强势,以及周围藩属国的吸引力了。”
“只要我们承认他们属于华夏的一部分,他们就会迫不及待的主动融入我们。”
“我在《华夏文明》这本书里写了,整个倭奴区域的人,都是先秦后裔。”
徐福率三千童男女以及诸多船工将士登上倭奴岛,和当地土着联姻演变成了现在的倭奴人。
大唐已经有意识的在把《华夏文明》这部书扩散出去,基本没有哪个藩属国会否认。
相反,他们都非常高兴。自家祖祖辈辈当蛮夷,摇身一变成华夏后裔了,怎么可能会不高兴。
“且筑紫国之前被倭奴国给消灭奴役过,那里的百姓对倭奴国非常痛恨,但又畏惧对方的强大……他们只会更加的向我们靠拢。”
“筑紫国主愿意让出五分之三的土地给大唐,就是希望我们在那里建立封国,帮他们抵御倭奴国的入侵。”
说起这件事情,武舒依然有些不敢置信,道:“这些土地真的是筑紫国主主动让出来的?”
陈景恪肯定的道:“这还能有假,当时我们说要在这里建几个封国,那筑紫国主比谁都高兴。”
武舒不解的道:“为什么?那可是他的国土。”
陈景恪解释道:“那些土地本来就不是筑紫国的,倭奴岛那片弹丸之地,最多的时候分成上百个国家,最小的还没有我们这边一个村子大。”
“筑紫国最早的时候也是好几个国家,后来被倭奴国征服……我大唐只出手帮助筑紫国复国,其他国家都默认灭亡了。”
“当时为了方便管理,大唐把整个筑紫岛(九州)都暂时划归筑紫国管理,实际上那些国家的百姓并不认可筑紫国。
“尤其是上次苏我入鹿来袭,筑紫国主只身逃走,更是让他彻底失去了人心。”
“那些地方实际上都是大唐的远洋舰队在管理,说是筑紫国主让出来的,实际上不过是为了合法性。”
那片土地原本属于倭奴国,如果大唐出兵占领还分封诸侯王,说出去太不好听了,还会引起部分藩属国惶恐。
现在假托这些地都是筑紫国的,再由筑紫国主动送给大唐寻求庇护。
至少面子上能说的过去,法统上也不存在任何问题。
武舒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如此想来,那里的人应该也很欢迎大唐的诸侯王过去。”
陈景恪说道:“对,听到大唐要在这里建立诸侯国实行统治,那里的人都很欢迎。”
不欢迎的少数贵族也是因为害怕失去权力,然后他们就真的失去了权力。
不光是权力,有些比较排斥大唐的连命都没有了。
而操作这一切的,正是大唐水师驻筑紫国水师都尉刘仁轨。
说到这里,他不禁赞道:“刘仁轨果然不愧是上马为帅下马相的大才啊。”
“确实是难得的人才。”武舒对这些了解并不是很清楚,所以感触不深,只是简单的附和了一句就问道:
“朝廷准备给各诸侯国多少人口?”
陈景恪说道:“王国两千户,公国一千五百户,侯国一千户,伯国及以下五百户。”
武舒思考一番,道:“这个数字确实不错,既能让诸侯国搭起架子,又不会对朝廷有太大的损失。”
“对我教来说也有好处,直接让传道者去那里传教,然后再送一些农具、耕牛等资源即可。”
事情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并不容易。最麻烦的还是安抚当地的民心,完成对他们的教化。
即便道教很擅长做这个,可也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做到的,只能徐徐图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