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没有皇后,高祖的皇后吕后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帮了大汉,可也同样给大汉带来了更大的麻烦。
惠帝的皇后张嫣在清除吕后势力的时候被废,泯灭于然。
就算不被废,被吕后压制了那么多年的张嫣也很难再有自己的一番作为。
文帝的皇后窦太后那就不用多说了,对于窦太后刘彻是熟悉的很。
虽然窦太后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很是收敛了,但那也仅仅只是相比起吕后而已。
事实上窦太后有多大的权力?
她敢逼着景帝立梁王为皇太弟,逼的景帝每天只想绕着自己的母亲走,就算在景帝立下刘彻为太子之后,窦太后依旧心有不满,很长一段时间都看景帝不顺眼,若不是梁王先一步景帝去世,后面刘彻在登基的时候,窦太后会不会配合着梁王发动一场政变还真是说不准的事情。
而景帝的皇后,薄皇后因为薄太后的缘故一直就不怎么受宠,所以在薄太后去世后,无后的薄皇后便被废黜了后位。
刘彻虽然嘴上不敢说,但心中却也很清楚,就连自己的母亲,其实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
若不是有窦太后的压制,王娡疯狂起来恐怕不比吕后弱多少。
刘彻没有那么多的先例可以去参考,但仅有的这些先例无一不在告诉他一个事实,太后对于国家固然重要,但也要看太后到底想往哪里使力气。
毫无疑问的,卫子夫的表现到目前为止都没有让刘彻挑到任何的毛病,更是没有看到以往那些太后的影子。
而皇帝不是太后的亲儿子,太后的亲儿子却在外为诸侯,这种事儿虽然说出去会觉得有些不可理喻,但偏偏刘彻还真就这么做了。
废掉刘据的太子之位,废掉卫子夫的皇后之位,固然能够帮刘破奴彻底的扫清长安城中的障碍,可那又怎样?
朝廷虽然对在外的诸侯王有着严格的监控和管控,可天下的诸侯王那么多,总有朝廷顾及不到的地方。
当日自己下令诛杀那些工匠的时候,虽说是为了给刘破奴一个教训,可何尝不是一种试探呢?
尽管刘破奴没有坚持自己的意见,但他还是开口了,还是让刘彻看到了他的心软,加上事后对于那些工匠家属的补偿,这些刘彻都看在了眼中。
刘彻难道真的是为了杀人而杀人吗?
并不是,他从那件事情中看出了将来,他看到了刘破奴不会对刘据下死手,甚至不会主动的对他出兵。
子孙和睦,这本该是刘彻高兴的事情,可是刘彻却高兴不起来。
若大家都是诸侯王,那和和睦睦的当然是最好的,可诸侯王和皇帝之间,和睦是应该的,但是该动手的时候也是绝对不能手软的。
刘彻的这一番安排,其实就是为了给刘破奴加一道底牌。
刘据没那个胆子去动兵,但他身边那些被逼急了的人可就不一定了。
把卫子夫留在长安,给她一个皇后,甚至是太后的身份又能如何?
实际上她不过是刘破奴手中的人质罢了,真到了事儿上,造反那种罪名已经压不住人了,但是有卫子夫这个人质在手那就不一样了,谁敢怂恿刘据造反,谁就是要让刘据不孝,到时候甚至都不需要刘破奴动手,刘据身边的诸侯王就会群起而攻之。
那帮人可不会像刘破奴那般柔情,为了自己的利益,他们什么事情都会做出来,更何况一个镇压谋反诸侯王这么大的功劳呢?
当然,如果一切安好的话,那自然没什么问题。
刘据可以安安稳稳的当自己的诸侯王,卫子夫也会舒舒服服的当着自己的太后。
然而,刘彻计划的虽然很详细,也很到位,甚至是算准了将来可能发生的一些事情,可他还是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因素!
……
长安城内,城门紧闭,不进不出。
整整一夜,街道上到处都是来回奔涌的士兵,数十位身居高位的大户家庭被连夜查封扣押。
晚上没人敢出来看这个热闹,可等到天亮之后长安城内的百姓这才发现原来昨天晚上竟然闹出了那么大的动静。
一时之间人心惶惶的,根本就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印象之中,上一次闹这么大动静的时候,好像是先帝驾崩的时候?
难道说,皇帝驾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