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此时,有人向朕进言,言说若有族亲在侧,或是能一解心中思乡之愁,于病情或有好转。朕思量一番,觉之甚为有理,或可一试。
届时杨将军除去顽疾,也好为国朝分忧,为朕分忧啊!
是以朕的意思是,让杨珏前往锦郡,相伴杨斌左右。其二人见面,定可解杨斌思乡之愁,身子也能大为好转。
不过为了以防不测,朕还是决议再派遣几个宫廷御医,随杨珏一同前去。只是杨斌抱恙,致使剿匪之事搁置。而锦郡匪患之猖獗凶悍,饶是朕之御林军也非是对手。
为了能安全抵到边境大营,还需杨卿派些人手以供队伍调拨护卫。否则进了锦郡又遭遇不测,朕也是鞭长莫及啊。”
泰安帝不急不缓地说罢,古井无波的脸上,也不由得闪过一丝隐晦的笑意。
老货,朕看你们这次怎么糊弄朕!
要是还敢跟之前一样搞个失踪,朕就敢把杨珏定性死亡。然后就接着派你们杨氏子弟前去,把你儿子,孙子都他娘的统统派去。
到时候你们杨氏就在锦郡团聚吧,也好给过每天在朕面前晃悠!
杨彧人老成精,自然想得到泰安帝其中的意思。要是真被他把杨氏嫡系全都弄到锦郡,再给定性身死,那杨氏就完了。
毕竟,君无戏言,说你死了就是死了!
这次,怕是不能再装死下去了,否则,就要真死了。
“为保御医安危,老臣势必派遣家中得力护卫,一定安全护送御医抵到锦郡大营!”
“善!杨氏乃国朝开国功臣,世袭罔替绵延至今,与国同休。料想培养的护卫,也定有独到之处,说不得比之宫中御林都犹有胜之。
如此,便尽数交给杨卿了。”
“老臣不敢,定不负陛下所托!”
“甚好。对了,不知南边的讨逆军,杨卿可有听闻?”
“这近半年来,讨逆军南征北战,连战连捷,连克两郡,声势一时无二,老臣自也是听闻过的。据说其主将陈迹,不过一二十出头之青年,确是叫人大开眼界。”
“杨卿说得不错,可叹如此人杰俊彦,却不能为朕所有,老天何其不公。
不过说来,朕尝派人前去打探其中消息,朕于其中发现了一个极有意思的事情。
讨逆军的主簿,其名唤杨同,字子和。朕依稀记得,杨卿有一嫡孙,好似也叫杨同,甚至连字都一模一样。你说巧是不巧?
可惜啊,到底不是一人。杨卿之孙此前任职参军,随军出征,已经战殁在明阳境内了。为此,朕还惋惜许久,如此年轻俊彦,英年早逝,国朝不幸啊!”
听着泰安帝说出的话,杨彧不禁冷汗直流。讨逆军弄出的动静太大,到底是被注意到了。不过他还是硬着头皮道:
“天下之大,无奇不有。或有人之名姓相同,却也再正常不过。”
“杨卿所言极是。只是此人伴于陈迹身侧,为其左膀右臂。如今讨逆军攻打邬城,若是被他打破城池,攻占泰丰,那我朝可就坐蜡了。
是以为了未雨绸缪,朕想着,如果能派人刺杀一二,那是最好了。就算轻易杀不得陈迹,能杀了杨同,断其一臂,也是极好的。
杨卿以为呢?”
“陛下所言甚是。”
杨彧说罢,便低着头不再言语,大殿中的气氛降到了冰点。直过了好一会儿后,才听泰安帝大笑道:
“哈哈哈!朕何等身份,还不至于惦记上一个小小的随军主簿。只是恰巧听闻此事,便作个趣谈说与杨卿而听。
好了,杨卿且下去吧。记得回去后,一定挑些得力护卫。”
“陛下放心,老臣定尽心竭力,完成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