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之我成了千古一帝(塘边浮叶)_第237章 父子谈心(1 / 2)_大汉之我成了千古一帝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第237章 父子谈心(1 / 2)

虽然心存芥蒂,张仲景却不得不承认,刘辩和华佗鼓捣出来的那个什么医院还是卓有成效的,这次前来长沙的医疗队没有什么名医,大部分人在张仲景眼里就是菜鸟,但不管从救治程序还是郎中的专业水平上来看,都超出了张仲景原先的想象。

尤其是看到医疗人员对周围环境和服装床单的消毒过程,张仲景是由衷地佩服,顺口问带队的郎中全寿犴:“你从医多久了?”

全寿犴笑道:“我原先就是黑山军的一个土郎中,不,连郎中都算不上,只是懂得几味草药,后来跟随杨凤将军到了并州,皇上做药材生意,我跑腿的时候长了不少见识,等华山长开设培训班的时候,杨凤将军就让我改行了,我上了一年课,然后跟着吴普他们做了一年。这次让我过来,主要是针对瘟疫,说有您在这里,我多跑跑腿就是了。”

张仲景听懂了,颔首问全寿犴:“华佗真的教你们?”

“那当然,皇上用缝合之术和消毒法换的。”老员工就是这点好,对于以往的一点一滴都记得清清楚楚:“华山长是个敞亮的人,同意皇上的看法,治病救人的本事,本来就是懂的人越多越好;我们一年培训两百人,还有各种短期的培训班,三个月,在各支屯田营办理教学点。”

张仲景出身官宦人家,也在军中见识过种种救治的场景,微微点头说:“这些法子,应该主要是针对外伤,能降低多少死亡率?”

全寿犴显然晓得张仲景想问什么,不加思索地说:“华山长说了,以现在的条件,不可能把每个人都救活,一般情况下,可以救活六成到七成的伤兵;除了缺胳膊断腿的,基本上都能重新回到队伍里。”

“这已经很多了。”张仲景思索着说:“难怪那些黄巾军加入朝廷以后,战斗力都急剧上升,是因为每逢恶战,他的老兵都留下来大半,几场战斗打下来,只要休整个几个月,精编后的队伍差不多全是老兵了。”

张羡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分析,转念便明白其中的蹊跷,难怪刘辟、龚都原先都是数万手下,到了朝廷这边,每次出征不过五千到一万;张羡不由得感叹道:“二弟,你要是早点在这上面琢磨,兴许我也能带出一支百战精锐。”

“一边去。”张仲景对大哥张羡明显不在乎,没好气地说:“大哥,你和皇上说,我对做官没什么兴趣,也不去什么邺城,我就在长沙建一座医院,把全寿犴这批人都给我。”

张羡还没来得及说话,全寿犴已经高兴地说:“那就太好了,等张神医你把《伤寒论》写好,正好教教我。”

张仲景微微愕然,随即问道:“谁告诉你《伤寒论》的?”

“华山长说,皇上说的。”

张羡和张仲景几乎同时开始淌汗:“这天气太热。”

天气热?全寿犴诧异地抬头看看天空,再看看四周,秋风飒爽,太阳并不炽热,自己穿着秋衣,并不觉得热,大人物的感觉果然和自己这样的人不一样,杨凤、华佗也都有过这样古怪的时候。

袁绍是大人物,自然也会有这样那样的古怪,鄱阳湖东北的一条汊道,繁茂的茅草遮住了袁绍军的战船;树林中的茅草屋内,袁绍斜躺在胡床上,眯着眼睛,似乎一下子没明白袁谭的意思。但是熟悉袁绍的袁谭却知道,袁绍眼下的精神没问题的,只是不大情愿与自己多说,要是换做老三袁尚,袁绍现在肯定是眉飞色舞的。

袁谭猜的没错,袁绍主要是对袁谭这个人没有太大的兴趣。在袁绍看来,孙策已经上钩了,只要孙策离开庐江郡,其他人都是土鸡瓦狗,没有一丁点的战斗力。袁绍只是好奇,一向低调的袁谭,忽然好像对庐江郡开始感兴趣了;这才是,袁绍打算继续和袁谭好好商议一下的理由。

袁绍抛出了第一个问题:“你认为舒县比皖城更容易得手?不要忘了,我们弃船登岸,不过两天的时间就能到达皖城,加上一路山路的掩护,突然性是不言而喻的。可是去舒县,只能绕过皖城,从太湖和天柱山之间过去,路途遥远不说,你有把握瞒过那些地头蛇?”

袁谭总觉得和袁绍对话,是一件非常吃力的事情:“父亲,舒县得手,皖城就是一座孤城,否则,皖城一旦惊动了刘辩军,刘勋和陈兰的援军就会第一时间赶到舒县,而孙策也可以回师居巢,造成我们在庐江郡被动的局面!毕竟皖城不在长江边上,那上百里的陆路,很可能就是我们无法逾越的一段死亡之路。”

袁谭的内心这些日子被袁绍刺痛了一次又一次,袁谭最为长子,是最早跟随袁绍打天下的,可是一开始袁绍要善待跟随自己的人,等觉得需要培养儿子的时候,看重的是老三袁尚,要不是田丰等人死死反对,袁谭都不知道自己在袁绍军中的地位到底是什么。

老二袁熙、老三袁尚都不在跟前,袁谭就是想借着今天这个机会好好说话,而不是听袁绍袁绍埋汰。袁谭多少听到一点风声,袁尚一心和江东豪门联手,跟想跟六国盟挂上关系;而袁谭想的更多的是眼前,国家,社稷,这些袁绍天天挂在嘴边的东西,到底袁绍能不能做主。

不过,袁谭的话没起到作用,袁绍的话依然很随意,随意到了让袁谭没有了想法:“老大,你就是这样。心里想的不敢说出来。这次对付孙策,其实我不能站在前面,让你来,就是要把这件事弄在你的头上,将来六国盟和江东士族怪起来,也是你去顶这个雷,所以九江太守、庐江太守什么,你尽管挑,没有人会有意见。”

袁谭离开的时候,他已经是定好的庐江太守,可是袁谭没有一丝高兴的地方;原来一开始袁绍就打算找一个背黑锅的人,看来自己还是不如袁尚那个混账。对于袁绍和孙策如此不负责任的做法,袁谭也只能哀叹,六国盟那帮家伙真是瞎了狗眼,哪有让自家人互相争夺地盘的。

不过袁谭也明白,父亲袁绍和那个孙策,都不是甘心居人之下的人,即便合作,也是貌合心离,迟早会火并,对于六国盟来说,早一点动手,六国盟浪费的资源就会少一点。

有时候,袁谭很羡慕文丑那些人,出身很普通,在底蕴深厚的大家族眼中,不过是一个比普通人强点的状态,可是从小到大,袁谭很少看见文丑发愁的样子,似乎在文丑的世界里,没有苦恼这个词。还在路上,袁谭就开始忍不住胡思乱想起来,这次的庐江之局,是让袁绍再度登上巅峰,还是会有截然不同的结果?

刘辩在沙羡没有要刻意巴结的人,正对沙羡令李严做着考察,两天的时间,李严几乎经受了一场最为严格的考试,刘辩不仅把李严办公的卷宗全部看了一遍,还问了李严不下上百个问题,很多问题涉及的,都是李严够不着的领域。

不过李严从头到尾都没有沮丧过,始终神采奕奕,脸上带着本不该有的自信和笑容;尤其是今天,得以参加刘辩的一个小型宴会,李严明白,自己算是考试过关了。宴会上还有几个李严的熟人,马良、廖立,刚刚从襄阳赶来的蒯冰;李严曾经追求过蒯冰,只是蒯冰一直没同意,蒯良更是没有把李严放在眼里。

看着蒯冰坐在刘辩旁边的位置,与刘辩谈笑的熟稔神情,李严越来越失落,情绪已经被打击的所剩无几;马良很想开两句玩笑,最终还是把玩笑咽在了肚子里,李严本身就是一个古板的人,刘辩和蒯冰更是马良惹不起的人。马良很认真地说了一句:“皇上,江夏那边已经没有了敌情,是不是该把人马撤回来?”

这个消息刘辩早已看过,晓得马良是在暗示自己,刘辩还假模假样的问了一句:“李严,你的看法呢?”

“不能退兵!”看着蒯冰不悦地摇摇头,李严耐着性子,咳嗽了一声说:“最初黄祖修建黄城镇,与西陵城连成一片;只是黄祖面临的最大威胁就是来自江东的人马,驻守西陵是起不到阻击敌军的作用的,因此黄祖换了一个绝佳的地点,也就是沔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