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明之治(吾王抱抱)_第111章 经济军事一把抓(1 / 2)_承明之治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第111章 经济军事一把抓(1 / 2)

承明之治 吾王抱抱 2287 字 1个月前

二凤皱着眉头,开口道:“你小子不会想学汉武帝吧?”

  此话一出,大家直接被雷到了。他们本以为二凤是在思索这事的成功可能性,但没想到二凤想的是这个。

  李承乾瘫着脸:“那儿臣着重国内民生为啥?搞市场产业制度为啥?沿海扩产食盐为啥?塞外掳掠劳动力和牲畜为啥?乃至,儿臣让父皇帮忙告诉塞外交出马匹这些东西为啥?”

  郑丽婉都看不下去了,开口:“父皇,如今的大唐国力蒸蒸日上,本质上是发展积蓄财富进而改善民生。民生这东西,按照古往今来通俗的说法就是百姓们保证温饱,饿不死、冻不着。但东宫与殿下的眼界,要开阔一些,要的是大唐百姓既可以穿好、也能吃饱,这两个概念不一样的。”

  “对外扩张,简单说是为了领土和人口。实则上,塞外和高句丽乃至是西域,都有各自的深意。塞外,游牧之地,畜牧发达,发展长远,积累丰盈,他们的作用在民生上是为了我国的农业,我国是农业大国,讲究民以食为天,因此有了牲畜协助可以加速农业发展积累,保证哪怕灾年也能有充足的储备应对,尽可能改善大唐本土。高句丽,儿臣不多赘述,父皇也知道。西域,为的是打通东西交流,带来贸易红利,最主要的是战略意义乃至宣扬大唐国威。而西域战略意义,在于我中原王朝对西域的长久把控,因此才有汉化西域的计划。”

  “盲目扩张反倒拖累本国百姓发展,那是倒行逆施。东宫的内在宗旨也很好反应了这句话,有德无能难成大事,难以服众。德行甚劣且有才能,不得重用。有德有能却无自知,朽木难雕。知晓进退而才德兼具,方为肱骨栋梁也。”

  “东宫如今的一代人,理念早已与朝堂诸公有所不同。东宫要的是大唐利益最大化,坚信的对外准则乃是拳头大、实力强,方为真理。拳头,就是大唐的军事力量。实力,就是大唐如今蓬勃的经济和市场带来的巨额产出。”

  李承乾接过话:“尊严只在剑锋之上,真理只在射程之内。我大唐想要的,那就必须是我大唐的。弱者,没有言语的权力,只有遵从的命运。大唐若是积弱贫困,也没有能力建立如今的东宫五军、乃至是三千御骑军,更没有晋阳炮的出现。”

  “在儿臣眼里,发展大唐国力,实际上就是做一个很大的面团。水多掺面,面多掺水,把这个面团越做越大,而面团怎么分配,由皇权主导的朝廷做主。至于大唐没有多的水和面,那就从别人身上拿过来,不给就别怪儿臣动武了。”

  大家都听麻了,好家伙,又是一个铁血手腕的未来天下之主!关键,人家TM文武双全,文治武功全TM有!汉武帝被骂穷兵黩武,那是国内发展没跟上,没有把大汉做出来的大蛋糕合理分配,大部分压在军事上,才导致的经济崩溃。但如今,李承乾这位爷人家懂发展、懂经济,还TM懂军事!这你怎么玩?!

  二凤点了点头:“太子与太子妃一席话,朕豁然开朗啊!时代朝前看,走在前面的永远是你们年轻一辈啊。行!朕答应你,以你名义,下一道圣旨给塞外各大部落。朕也想看看,咱们大唐如今的国威到达了何种地步!”

  李承乾看向周边群臣:“今日孤和太子妃把话说清楚了,将来谁敢阻碍大唐的发展,可以试试东宫如今的态度。大唐好了,大家才能好,大唐富裕了,大家才能富裕。关键在于,给百姓多少、给你们多少,那是朝廷说了算。敢动歪心思,得看看大唐百万虎狼答不答应,乃至是千万大唐百姓的拳头答不答应。”

  这句话,震撼力十足!没错,太子爷很少上朝,但人家哪怕不上朝,也依旧足以震慑朝堂诸公。大家不敢回话,唯有低着头默不作声。

  “孤前段时间,在咸阳安置退役残疾将士们那里说过一句话。孤这辈子没别的优点,但唯独见不得为大唐流血、为大唐流汗的人受委屈。孤不敢保证孤死后的大唐会怎么样,但孤可以向那些为大唐流血流汗的人保证,孤但凡还有一口气,这大唐就不会让一群贪婪无能的家伙祸害。而他们,更不会被欺负。”

  “我李承乾就是想要告诉天下有志之士、华夏儿郎们,孤可以为他们做这几十年的主,更能为他们所有人主持几十年的公道。”

  李承乾缓缓起身,压迫感席卷开来,不怒自威:“诸位臣公,尔等以为如何?孤此番言语妥当否?”

  武将一众纷纷起身抱拳:“太子殿下威武!!”

  文官一众也纷纷起身:“太子殿下心系黎民,为我大唐之福!!”

  李承乾一双鹰眸缓缓扫过在场的众人,不少人碰上李承乾的那道鹰眸,纷纷低头避开。李承乾对此,哼笑一声,缓缓转身离去了。郑丽婉,也起身向二凤和长孙皇后告辞离去。

  李承乾和郑丽婉离去后,篝火开始燃起。但很明显,大家此时此刻都没有心思了。太子爷太生草了,大家有点吼不住了啊!很多人都是心有旁骛,三心二意,心思并不在这个篝火宴上了。

  长孙皇后看向身旁的二凤陛下:“二哥,高明此番作为...”

  二凤笑着安慰道:“观音婢,不要小看高明。那小子今日一番作为,有很多效果。其一,为民。其二,震慑。其三,铺路。高明要告诉天下,他心系百姓。震慑众人,警告众人保持公心。不得不承认,高明长大了,成熟了,他做事往往有自己的深意,不能看表面了。不过,唯有观音婢你,他不会搞这一套。”

  长孙皇后疑惑道:“铺路是何意思啊?”

  “朕打算亲征高句丽,自然这监国理政的重担就要落在高明身上了。按理说,高明如今的能耐和威慑,足够保证群臣不敢糊弄他了。但,防患于未然,高明先礼后兵,将来朕出征期间,朝中有不识趣的,高明哪怕当真把他办掉,别说他们,连朕都没话可说。而刚才,高明的目光扫过众人,一些人低下头避开了高明的眼神,就十分耐人寻味了。”

  “朕不在朝堂,高明监国理政,他就是理。而他却还是太子,不是朕,你说...那些在背后使绊子的人,能不如履薄冰吗?”

  长孙皇后这才恍然大悟,明白了李承乾所做一切的真实意义。

  二凤调侃道:“怎么样?朕都说了,哪怕现在把大唐交给他和丽婉,这大唐,都翻不起大浪。高明的脾气天下皆知,周边蛮夷诸国,听闻高明继位,怕不是都要吓得魂不守舍。朕甚至明白,如今不少人怕是都巴不得朕多坐在这位置上几年,比起朕,他们如今更怕高明这个未来的天下之主。”

  长孙皇后频频点头:“二哥,恭喜您,有一个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儿子了。”

  二凤笑道:“多亏了你才是!没有你,咱们老李家岂能有此等麒麟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