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明之治(吾王抱抱)_第126章 近期安排(2 / 2)_承明之治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第126章 近期安排(2 / 2)

承明之治 吾王抱抱 2324 字 1个月前

  古代各地是不流通的,很多百姓一辈子都在自己的老家村落、县城、郡县,根本没有出过门。主要是利于管理,减小统治难度,在需要调度人力的时候,可以简单很多。

  李承乾点头:“这样的话,需要增设南北市监总局,十道各自设立市监局负责辖区市场货物监管,才能有效调度其余地区的商品流通,让全国各地市场处于一个活跃的状态。”

  郑丽婉点头:“嗯。而且,朝廷需要一个总把手。这个把手,最好设立在长安为中心的经济圈内。”

  李承乾恍然大悟:“加强全国经济监管。嗯...市产监吧,设立在长安西市,平日里负责长安经济圈的监管,同时负责总管南北市监总局,逐层下放。”

  郑丽婉:“这样的话,国子监、少府监、将作监、都水监、市产监刚好五监了。”

  唐朝初期是没有军器监的,所以常说的九寺五监少了一个军器监。唐武德初年有武器监,后屡废置,开元三年(715)置军器监。郑丽婉当初兼任的火器监,隶属于火器司,直接挂名在北衙下辖,不在三省六部一台治下。

  李承乾:“盐铁的事情,也要拉起来,不能只指望一个土豆市场。军方改革,才是重中之重。”

  郑丽婉询问道:“你打算设立多少?”

  “嗯...八方镇国军二十四万、设立军区制度,还有羽林卫,待到将来再做考虑。毕竟,如今还有破阵军和御骑军的存在,也要多少顾忌一下。”

  二凤直接听麻了啊!好家伙,一开口就是二十四万常备军!放在唐朝以前,谁敢这么想?不过也是,如今大唐农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有塞外输血和土豆问世,农业产出近些年直接呈现直线飙升,要说养不起也的确小看如今的大唐了。配合着刚才郑丽婉说的以土豆为基础展开农业商贸,让各地农业土豆流通起来,倒也相得益彰。

  东宫五军如今的编制就是五个军团,下辖三十个千人旅。换言之,一个镇国集团军,就是一个东宫五军的编制。按照如今五军的维持费用,一月就是四万贯,战时更夸张,加上是边塞驻军,那么维持费用起码都是四万以上。八个?三十五万估计都不够,战时飙升到四十万都很有可能!当然,以上都是假想情况,镇国军不会调动作战的,都是守卫大唐边境线。

  从维持费用来看或许不多,但要打造这么一支庞大的常备军,投入开销才是最吓人的。五军差不多百万投入,八个五军就是八百多万贯的投入。你说,大唐如今吃得消吗?明显吃不消的。乃至,还有羽林卫和破阵军的存在,供中央调度作战。所以,军方改革算下来,没有个千万贯投入,根本办不成。而大唐武德和贞观至今还没有千万储备的国库记录呢。

  郑丽婉拿过纸笔:“那就先梳理一下,文武学院、市产监和南北市监总局以及下辖各道市监局、农业经济、长安经济圈、改革税收制度、铸币税几项事务。市产监和长安经济圈那里,先交给恪弟来办,文武学院的事情先在关内道试点,招收学员的制度这一块本宫稍后拿出一个章程,你再和三省议论一下,落实下去。”

  李承乾点头:“眼下,只能这么办了。愔弟哪里也要找个事情给他做,让他也积累一下政绩和资历。”

  郑丽婉:“也送到市产监吧,有恪弟监督他也能收敛一些性子。”

  李承乾点头:“嗯,那就这么安排吧。”

  郑丽婉随即询问道:“咸阳那里,也该调整一下了。”

  李承乾点头:“你不说,我还真忘了。嗯,稍后孤思索一下,给他们也安排一些对口的事情。”

  郑丽婉:“贾宝志呢?”

  李承乾:“火器司。”

  “嗯,可以。五军方面呢?”

  “暂时作为北衙禁军。”

  “嗯...果然,还是要有基础才能有余力做事。五军方面呢,也该嘉奖一下他们这么多年的苦劳了。给他们全体放假一月,津贴一贯,由本宫这里出。”

  李承乾点头:“这些你做打算吧,你比孤心细。”

  郑丽婉转而道:“本宫的意思是把军备工坊继续留在咸阳,你以为呢?”

  “嗯,长远来看也是好事,将来试着把咸阳并入长安,设立新的区县。洛阳哪里也不切实际,隔着几道关隘,就作为陪都来用吧。”

  之所以继续把军备工坊留给咸阳,是为了维稳咸阳的齐全产业链,保证当地近百万人口的工作。不给洛阳,那是为了减小不稳定因素,一个咸阳就可以死死的盯着它。再来一个洛阳,左右夹击,你就能明白二凤当初的内心想法了。俩兄弟把着长安左右的咸阳和洛阳,你就说换你你能不迷糊吗?

  二凤和长孙皇后,全程没有开口。因为,他们听不懂!而且这也没啥丢人的,年轻一代有了进步,他们已经在过去进步一次了,退休了还进步什么?安安心心享受剩下的美好时光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