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明之治(吾王抱抱)_第130章 文武学院(2 / 2)_承明之治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第130章 文武学院(2 / 2)

承明之治 吾王抱抱 2200 字 1个月前

  这一切都是李承乾从太子时期,就开始逐步积累的。羽翼丰满,承继大统,这种皇帝不是臣子们希望见到的。太子官厅原班人马,直接入驻三省六部,手中更是有钱有兵,你拿头跟李承乾斗?李世民当秦王的时候,他的文学馆都没有李承乾当太子的官厅根基扎实!

  一个月后,李恪方面也拿出了经济圈的初步方案。长安、咸阳、洛阳、泾阳、栎阳、新丰、渭南、蓝田、鄠县、云阳等地,都将纳入长安经济圈规划。以长安为中心,逐步规划七个县的市场、产业,形成以长安为中心的循环市场产业链。

  而想要规划产业对接,需要对以上的泾阳、栎阳、新丰、渭南、蓝田、鄠县、云阳等地派遣新的官吏,但眼下掌握市场经济产业规划的官员,如今都在朝廷任职。因此,李恪特地来找李承乾商讨方案。

  李承乾看着初步方案,随即说道:“房遗直、张文瓘、杜正伦、李崇义、李灵夔、李震、段珪等人去负责便是。另外,让他们也从负责区县,培养提拔一些能上道的人。”

  李恪:“臣弟遵旨。”

  长孙宝庆步入殿内:“启禀圣人,鸿胪寺卿求见。”

  李承乾放下方案:“让他进来。”

  温振步入殿内,朝着李承乾和李恪行礼:“微臣拜见圣人、吴王。”

  李承乾:“怎么?”

  温振:“启禀陛下,塞外薛延陀、契骨、回纥、仆骨、契丹、白山部等五个部落派遣了其子嗣前往长安,请求面见陛下。”

  李承乾沉默片刻,淡然道:“告诉他们,要么当狗摇尾乞怜,要么恭候朕再临塞外。朕来年若是见不到他们,难免心寒。”

  温振惊愕转瞬即逝,随即作戢躬身:“臣遵旨!”

  李承乾只是要告诉塞外,我李承乾当了皇帝,也一样可以再次率军亲征!而这也是下达一份通牒,识时务者为俊杰,如何选择在他们自己。来年要见他们,就是说你们识相的自己来长安,不然我可就真要心寒了。联立之前东征联军,李承乾这个心寒什么意思,他们可太清楚了。

  长孙宝庆没一会儿又步入殿内:“启禀陛下,莱国公、梁国公到了。”

  李承乾点头,起身走向一旁的前殿:“恪弟一起吧。”

  温振也开口道:“那微臣就告退了。”

  李承乾把房玄龄和杜如晦找来,明显是有事相商。不然吃饱了撑着?人家退休了,在家里舒舒服服的。何况还一把年纪了,把人家叫来叫去的,不折腾人吗?

  “老臣等拜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房玄龄和杜如晦还是一本正经的行礼,这和以前不一样了。以前他们还敢直呼李承乾的字,如今不行了。李承乾当皇帝了,君臣在先。李承乾和李恪上前,为两人引路,带着两人落座。待到茶水上桌,话题也打开了。

  李承乾含笑道:“二位老师,不知您们是否还记得当初学生提及过的文武学院一事?”

  房玄龄和杜如晦的神色很直白,记得啊。所以呢?

  “学生是想安排您二老,负责文武学院的正副院长一职。文武学院的规章制度,学生稍后会和皇后商讨出台,届时劳烦二位老师再修缮一下。”

  房玄龄开口道:“科举之事呢?”

  李承乾摇头,笑而不语。顿时,两人也了然于心了。办不了,原因或许不清楚,但肯定没这么简单了。因此,不多问,都是熟人了。

  杜如晦:“那陛下打算令老臣们传授一些什么呢?”

  李承乾:“学生要的是能够为政的才子,三年学期,不妥者可延长至五年学期。这些,二位老师可以自己拿主意,事后上个折子就行。眼下朝廷正值用人之际,哪怕东宫官厅上下,也显得捉襟见肘了。”

  “学生的意思是设立文治学院和军武学院两处,整合在文武学院下辖。院长二位恩师自己商量就好,副院长两人,其中还有卫国公恩师,换言之您们三位负责学院。贞观的老爱卿们,能去的都去,待遇和条件都可以商讨,这些学生全部交给二位三位恩师,只需上奏一下就行,有什么需要都可以直接告诉学生。”

  李承乾这态度就很宽和了,相较于其余人,房谋杜断、李军秦武这四位,在李承乾这里可谓是独一档的待遇了。文武学院,一个新的创新,事关人才培养和储备的重要事务,直接全权下放给他们三个,的确是承明朝无上恩德了。

  房玄龄:“陛下都这么说了,老臣自然是没有意见。但,这因材施教,教材也是一个问题了。”

  李承乾点头:“学生和皇后会拿出一个框架,详细的需要诸位研究商讨了。文治学院,无外乎法度、商算、治理的方面,有关市场和产业知识,这方面暂时行不通,因为抽不出人手。军武学院方面,主要是为军中现有将士,进行从新的培育和教导,会更加费劲,但至少学业可以缩短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