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明之治(吾王抱抱)_第185章 民七国三(1 / 2)_承明之治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第185章 民七国三(1 / 2)

承明之治 吾王抱抱 2362 字 12天前

与此同时,江南道,这个过去令承明朝中央两度麻木的鬼地方。这一次,又闹事了!六百里加急,一路直奔长安!中书省内,薛元超、许敬宗、岑文本、房遗爱等人,大家都已经麻木了。之前李承乾下达的政策‘四道援江’以及对国内的走商进行整改后,大批小商贩被一刀切了!

  这不,江南道、岭南道成为了重灾区,淮南道以东沿海地区,出现了大批破产的百姓。长此以往,朝廷不介入的话,铁定闹出抵押房田的节奏!这尼玛,这是朝廷万万不能接受的!必须制止!这不是让土地兼并的苗头又出现吗?!这尼玛很影响如今的国内农业生产的!

  房遗爱严肃且掷地有声道:“必须出重拳!谁敢趁机钻空子,铁拳砸下去让他知道什么叫做国家机器!”

  刘仁景:“下官支持江南道的意见,先以地方柜彷和府库出资垫付,把那些囤积的货物收回,之后由咱们中央来调控,稳住三地百姓。这一次的教训,也够他们喝一壶的了。”

  高正业:“我倒是觉得淮南道的意见比较好,要痛就让他们痛的彻底一点。免得一个个觉得有朝廷为他们兜底,就肆无忌惮,越发不稳重了。虽说咱们本来就要以百姓利益为重,可那群家伙明显是在危害更多的百姓们的利益。因此,淮南道建议直接趁机利用柜彷,官府担保,提供无息借款,收回他们囤积的货物,让他们背上一份债务最好。”

  薛元超看向岑文本和许敬宗:“二位,你们如何看待?”

  许敬宗:“老夫支持淮南道,的确要让他们知道疼才行。否则,肆无忌惮得寸进尺,惹得朝廷和地方都是一堆麻烦事。”

  岑文本点头:“确实,长痛不如短痛,直接以背负债务为由,限制那些百姓离开自己的道府辖区,把人口固定住。全国经商本就不现实,他们如今都吃亏了,见识到了走商的风险之大,朝廷和地方出手救助,铁定会有贪婪的人心生赌徒心理。”

  唐河上:“嗯,淮南道这份狠辣的建议,是最好的。他们饿不死,也不会被逼上绝路,拿债务捆住他们,让他们学老实一点,我觉得很合理。”

  李德謇:“允许三地同时执行禁止负债人私下变卖房产、田产政令,明确表明朝廷的态度,省的一些乡绅趁虚而入。”

  马周摇头:“这个政令太严苛了,而且有背目前提倡的民间自由商贸。咱们大唐本来就有均田制度,永业田本就归百姓们自己抉择,而剩下的大部分口分田是动不了的。既然有人想要以身试法,那就让他们去吧,当他们房产、永业田都没有了,乃至又一次破产。官府和柜彷再出面,让他背上更大的债务。”

  杜荷赞许点头:“马周大人的意见我支持,对待不安分的百姓,那就应该让他们痛到底,最好直接把他们心中那躁动不安的想法,彻底掐死为好。”

  戴至德也出声赞同:“我也支持,这是第一次,总要有一个大点的威力,震慑住其余的百姓们,杀鸡儆猴,以儆效尤。何况,只要把债务控制在官府和柜彷手里,就足够了,至少不存在逼死人的情况。”

  许敬宗:“那就举手表决吧,支持淮南道举手。”

  一瞬间,中书省所有主官二十四人,支持淮南道建议的人数有二十个!碾压性的表决!很简单,大家几乎都是官厅出来的,逐利性和高效性是基础理念。与其有一有二再有三,不如在这第一次就把那些百姓这种妄图走捷径积蓄财富的想法,彻底掐死为好!能够下猛药那就下猛药,除非有后遗症,否则谁在这时候选择温水煮青蛙?!

  为什么?因为大家很忙!没看见西域吗?!没看见地方道府、州府、县衙为了发展经济和市场规模以及水利工程,忙的晕头转向吗?!这么好的生活环境都落实下去了,你安安分分老老实实的活着不好吗?!非要耗子舔猫找刺激是吧?!那也麻烦你不要在这个时候找麻烦!

  最终,这份六百里加急的三道请示,当天就做出批复了。门下省那里过了一遍,留下备案,转手交给尚书省送去了。尚书省当天就派人把批复指示,送往淮南道、江南道、岭南道三地了。

  而这种程度的事情,压根不需要李承乾来考虑。门下省会定时的把每月备案,送去两仪殿给李承乾过目的。李承乾觉得有问题,就会让中书省把相关的政策准备好,进行复核。没问题,那就皆大欢喜,有问题那就整改一下,重新下达政策进行修正。

  三省决策下发地方的命令叫做官文,皇帝参与并且署名、加印玉玺的,才是圣旨。圣旨的威力就比较大了,几乎是没法改的那种。所以,皇帝一般不会轻易以自己的圣旨形式插手地方事务,一般都是让三省协助,三省下达官文政策。

  小事放权、大事集权。而如何保证这一点,很简单,责任连坐制度。出事了你要背锅的,当地方道府、州府、县衙都拿不准,那就上报。就这么简单,县衙搞不定上报给州府,州府搞不定上报给道府,道府还搞不定,那就上报中央三省,三省都不敢轻易拿主意,那就给李承乾送去。没错,李承乾这位皇帝爷就是最大的背锅侠!

  也因此,集权制度下,对于最高统治者要求具备高超的手腕、政治智慧,才能保证帝国上下长治久安。

  与此同时,郑丽婉一行人的队伍,才抵达玉门关罢了。前段时间,李承乾批准了铁路的修建,借调破阵军的开花弹弹药进行开山凿路!正巧,郑丽婉的队伍也正巧遇到了这一大事。

  玉门关的当地守将,是西北镇国军第二军的左右都督分别是孟正涛、林沙群。郑丽婉的抵达,而且刻意停留,也引起了他们的重视。两人得知了郑丽婉一行人的目的,立马带人来引路了。来到现场,这里有大批奴隶、匠人、破阵军将士,此次负责率领破阵军的将领,不是别人,就是张士贵。

  “末将张士贵,拜见皇后娘娘!太上皇!太后!杨妃娘娘!”

  郑丽婉点头:“这所谓的铁路铺设,进行的如何了?”

  张士贵:“回禀娘娘,眼下已经进入末尾了。明天,就能成功开辟出一条隧道了,这几日都在进行加固,此般完成之后的铁路就能大大缩短铺设路段了。”

  “轰隆隆————轰隆隆——————”

  张士贵刚说完,远方的洞口里就传来一阵阵巨大的轰鸣!大地都在震动,细石灰尘都在抖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