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认为,对比于欧洲马,蒙古马虽然矮小瘦弱,却长于耐力,其实这个结论是有失偏颇的。
对比两种马的耐性,很难说出谁优谁劣,难道将蒙马和欧马各拉个几匹跑出几天几夜,然后分出高下,应该不会有人作过这样的实验的。
然而蒙古西征的实战结果,欧洲的重骑兵为何会输得一败涂地呢?
第一,“耐力”问题
此耐力非彼耐力!
在战斗中,蒙古人胡服轻骑,本身给马匹造成的负担就降到了最低。
按蒙古人的战术,讲求的是速度,拼的是机动性。
这一点,那些护身重装铠甲的骑士们,明显是远远不及。
与蒙古人的杂种乱马相比,虽然他们胯下的是优种良驹,可是巨大的负重将他们速度的优势变为彻底的弱势。
跑一百米他们也许只拉下20米,可是跑两百米就他们能拉下50米。
如果跑几千米以上的话,他们就不得不停下来,让自己的马匹休息…
第二是部队编制问题。
经历了在东亚与金、夏、宋王朝等的接连战事。
虽然仍处于氏族奴隶阶段的蒙古人,却建立起一套完整严密的兵制。
士官的任命赏罚与战功直接相关。
等级制度鲜明,兵权集中、军纪严明。
不仅士兵的士气高涨,更重要的是部队的出击调动简洁迅速。
与之相对,西欧诸国中军队大多掌握在各领主手中,领主领主之间各自为政,很容易形成困守孤城的局面。
其时蒙古人每次西征军力并不甚多,而攻陷一个个孤立无援的孤城却已足够。
由于重装骑兵造价奇高(从骏马、到骑士、到盔甲、到武器),一般的领主几乎不能形成几千的重骑部队。
而与之相对蒙古人成千上万的轻骑兵经常以多打少,无往而不利。
最后就是战术问题
与只习惯于阵地猛攻的欧洲人相比,蒙古人更善于发挥轻骑快马的优势,他们迂回扰动牵引敌人,然后采用迅猛凌厉的突袭。
可以这么认为,蒙古人不可能不避开重装骑兵的锋芒,更不会蠢到与他们正面对撼。
而是采取牵引扰动的战术,消耗重装骑兵的脚力,然后将他们逐步分割,最后消灭。
按重骑兵的速度,跟本追不上轻身奔跑的蒙古骑兵,而等他们追行疲累需要驻马休息时候,狡猾的蒙古人又杀回来了。
于是蒙古人不断的来回骚扰,重装骑兵的体能很快被彻底耗尽,直到这时,才是蒙古人出击时机。
蒙古骑兵并非乱砍一气,而是讲究战术配合
这时疲累头顶的重骑马匹更本奔跑不起来,那些苦不堪言的重骑兵们此时甚至连投降的机会都没有。
于是蒙古人将那重装骑士一个个拽下马来,剥下他们的盔甲卖钱,割断他们的头颅回去领赏。
昔日驰骋沙场的重骑兵落到如此下场,实在是非常可悲…
综上所述,重骑兵存在着不可弥补的缺陷,然而这个兵种的失败,更重要是来自于战术与军队编制的应用上。
欧洲骑兵完全不是蒙古骑兵的对手
但即便如此,毫无疑问,在阵地作战中重装骑兵是绝对锋利的武器!
奔跑达到一定速度的重骑兵带有极大的动量,而他们身上的重甲几乎能抵御大部分的轻型武器(铁锤、铁钻除外)。
他们犹如移动的堡垒、无坚不摧,确可被认为是中世纪陆战部队之王。
但是所有这些,当他们遇上全部由轻骑组成、毫无阵形可言的蒙古部队时,都发生了改变,优势转化成劣势、胜利转化成失败…
所以才说,理论上,魅影轻骑兵在同等条件下,是可以打赢魅影重骑兵的。
记住这个前提,是同等条件!
如果条件不对等,想要战胜重骑,还真得想点别的招数。
这就好比狼群和狮群的战斗,真的那么容易区分胜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