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日出门,和乐郡主发现大街上多了许多穿着襦衫,背着木匣的读书人,问了母妃才知八月份是科考时节,这么多学子就是为了中举而来的,提前来阆中可以寻机拜会一下大儒,要是能得人家指点一二,也能少走点弯路。再者,也可以和各地学子切磋一下,对自己的学识心中有数。
回府后,和乐郡主匆匆去了行知堂,如玉公子正靠着一棵垂柳翻阅一本《名臣录》,小捕在一旁打扇,好不自在。和乐郡主有些好奇:“师傅,今日怎么不看州衙的卷宗了?”
如玉公子拿开书本,看了她一眼,只见她额头上还冒着几颗大汗珠,阳光下一闪一闪的,对小捕说道:“给郡主搬把椅子,再拿个帕子过来。”
立在主子身后当壁花的浮云连忙掏出帕子,上前一步给和乐郡主擦起汗来。边擦边道:“郡主,您刚刚走的太急了,奴婢待会儿去小厨房端碗绿豆汤来给您消消暑。”
和乐郡主自己接过帕子擦了额头,示意小丫头下去。
小捕特意选了个树荫处放下了竹椅,然后接着去打扇了。
“郡主今日不是出门了吗,怎么匆匆赶来了?”如玉公子有些不解。
“师傅,”和乐郡主将将坐下,迫不及待道:“街上来了好多书生,酒楼、瓦肆、客栈、书坊里挤满了人,他们好吵,动不动就几人围成一团知乎者也了。对了,师傅,你还没告诉我,今日怎么看《名臣录》了?”
如玉公子淡淡一笑:“卷宗送给你父王看了,最近想换换口味,找点先贤的书看看。”
“哦,怪不得父王最近天天待在书房呢。”
“各地的学子这么快就赶来阆中参加乡试了啊!”如玉公子有些感慨:“时间过得真快。”
和乐郡主道:“天太热了,他们去考试不会中暑吧?”
“很有可能。”如玉公子正色道:“考场一进就是三日,碰上酷热严寒,那些学子也只能忍着了。”
“三日,这么久?”和乐郡主大吃一惊。
“熬过六场考试,就可出仕为官,现在才到哪儿了,有人一辈子都未能如愿。”如玉公子有些怅然。
“这么难,为什么他们还这么开心,乐此不疲呢?”和乐郡主有些费解。
“因为有天大的好处啊。”如玉公子神秘一笑。
和乐郡主挪了挪竹椅,凑近点夺了小捕的扇子殷勤扇起风来:“师傅,说说嘛,什么大好处?”
两手空空的小捕左右看了看,转头走远了点儿。
“郡主,你知道这本《名臣录》讲的是什么吗?”
“名臣的传记?”
“是啊,那你觉得青史留名算不算天大的好处?”
“这个好处得等死了才能有吧?”和乐郡主有些纳闷。
“是啊,还有名额限制呢,不能做到京中大员,没有做出贡献,史家的笔是不会记录的。”
“那这个难度也太大了吧?”
“这个是终极理想,难度当然大。还有别的好处呀,郡主可以去问问康柏。”
面对着自己师傅的吊胃口,和乐郡主有些生气,瞪了一眼远处的小捕:“去找康柏来。”
殃及池鱼的小捕无可奈何地去了。
如玉公子本想撵走这个扰他看书的徒儿,不想欣赏了和乐郡主的变脸功夫后,他改变主意了,他要留她下来,看她怎么和康柏说。
康柏最近几日情绪有点低落,想起自家要是不出意外,过几日他也可以参加乡试再拼一次,未免触景生情,他忙于整理卷宗,扎根府邸,小捕来唤他时,他还有点不情不愿,一听说郡主要问他科举之事,顿感扎心,脸色有些惨白。
和乐郡主见他脸色像涂了几层面粉似的白,忙问道:“你怎么了,身子不舒服怎么不和父王说,回去歇两天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康柏听到“回去”两字,忙强作镇定:“没事,可能天有点热,身上有点暑气,下官在阴凉处站一会儿就没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