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这次宣传的力度也是很大的。让每个街道办事处都参与进来了,亲自走进这些人的家里,给他们宣传做药材销售的好处。
有时候一个办事处的干事讲着,身边就围满了感兴趣的年轻人们。
这些人安静的听着干事讲政策,讲流程。
有些人胆子小,光听着心里激动,却也有些抗拒。
有些人脑子活,胆子大,听着听着就立马要报名了。
机械厂附近的棚户区里面,街道办事处的员工也正认认真真的在这里做宣传。
按着政府的思想,棚户区是重点宣传区域。
这里的人大多都是没有工作的人,没有工作就没有住处,只能安置在棚户区的破房子里生活。
这一直都是边州最穷的一批人,可想而知环境多艰苦。
这次政府也希望他们自己能够争气,抓住这次机会,过上好日子。
年轻的办事员拿着扩音器讲完了这些政策之后,就给大家做思想工作。让大家积极参与,不要错过这难得的机会。
旁边一听着的人开始议论纷纷。
一个戴着眼镜,身材瘦弱的中年男人默默的往家里走去。
他叫李学文,已经三十八,不算是苏青玉眼中的边州年年轻一代了。
满打满算的,他在棚户区住了十来年了。
从他回城开始,就住到了这里。
作为家里的老大,他承担起了下乡的责任,足足在乡下待了十年。因为下乡的地方太过艰苦,缺乏学习资料和学习时间,两次高考,他都没能考上大学。最后还是因为国家政策才回了城里。
可这城里再也不是他记忆中的样子了。
父母已经退休,跟着二弟生活。弟弟妹妹们早已各自成家,并且因为顶替父母的职位,有了体面的工作。
也许是因为多年没能相处,也许是因为都长大了,他们看自己的眼神再也不是以前崇拜哥哥的样子,而是掺杂着很多复杂的东西。
比如担心他的回来给家里带来经济负担,住房压力。甚至连自己的媳妇,弟妹的大嫂在这个家里也因为农村人的身份被人歧视。
父母也只能劝他让一步,搬出来。以免让有体面工作的弟媳妇不高兴。
他带着自己下乡期间娶的妻子一起住进了这棚户区。
在这里一住又是十年。
他倒是想摆摊,但是没手艺。一直给人打零工。靠着微薄的收入,日子过的紧巴巴的。这些年,因为家贫,他连去看父母都看的少了。
本来以为就这样一直糊里糊涂的过年去了,但是今天这事儿,让他心里起了涟漪。
从回到家的这段路上,他就做好了决定了。
要成为一名边州的药材商人。
回到家里,他心情难得的好了起来,对着自己妻子道,“小芳,我要去卖中药!”
邢晓芳正在生炉子煮饭,听到这话一愣,“干啥呢,什么中药?”
李学文就高兴的把今天的消息说了。
邢晓芳没文化,听不懂这些,但是她知道,这事儿不好做。
要把药材卖到外面去,就要走南闯北。
想想一个人在外面走动,多危险啊,多辛苦啊。
“当家的,咱们就这么过吧。不也挺好吗?咱孩子都念初中了,咱们再熬几年。等孩子长大了就好了。”
“你不懂,这不是靠孩子的事儿。咱得靠自己。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李学文激动道。“你知道咱们现在的市长是谁吗?苏青玉!我可听我那在政府里上班的老同学说了,这人可有能力了。她治理的地方,就没有不致富的。现在这次政策也是她提出来的,我想试试。真要做出来了,以后咱家日子不就好过了?到时候咱们也搬楼房里住着。”
邢晓芳紧张的看着他,“当家的,外面多苦啊。”
“再苦能有咱当初下乡的时候辛苦吗?能有在这里苦吗?这苦日子,我早就过够了。”
最主要的是没有尊严的活着。
自己的亲爹妈,亲弟妹都用那种复杂的眼神看着自己的时候,他早就看清楚现实了。
没本事,就得被人看不起。
“这事儿就定了,你把孩子照顾好就成。我马上就去报名,然后参加培训。”
邢晓芳担心道,“你成吗,现在卖东西可和以前不一样了。得卖东西的求人。”
以前是买东西找关系求人。如今那些做生意卖东西的,都得赔笑脸呢。
要不然东西卖不出去。
李学文摆摆手,“求人就求人。”看外人的脸色,总比看自己家里人的脸色强。至少伤不到心。
除了李学文之外,棚户区也有一些年轻人愿意出去闯闯。
主要是基本不要成本。做成了就赚了,做不成也不亏什么,还多了点见识。
有些人就聪明,约着一起组队出去,在外地也有个照应。
虽然前几年严打了,治安都好了很多。但是有些事儿是不可能完全没有的。万一遇着歹徒了,互相有个照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