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服装店这件事,苗栋可已经惦记了很久了。
他跟着运输队东奔西跑的时候,可见过不少去广州倒腾服装的,一转手就是好几倍的利润。
卖衣服到底比卖早点要轻省些,到时候王秀琴一个人看店,他还能腾出手干点别的买卖。再说了,他也不想看着媳妇儿天天三点起来烟熏火燎地烙馅饼不是
俩人靠着早餐店攒下将近一万块钱,五千块拿来进货,剩下的维持店里头几个月开销。
早餐店刚开张就赶上煤气维修,可这服装店未必就有这样的好机会了。
王秀琴也做了不少功课,她把县里头的服装店都逛遍了,最近流行的款式和价格,心里头大致有个差不多的印象。
陈宝若听说闺蜜要开时装店,俩人一起研究了不少款式“咱这是小镇子,大部分人买衣服都是跟风买,啥时髦啥流行穿啥。你到时候别挑花眼了啥都想上,就挑几样流行的多上点”
“最近笑看风云多热啊,郭蔼明那个牛仔服,多上几件”
俩人又研究了时装杂志,把几个流行的款式剪下来贴在本子上。
王秀琴带着鼓鼓囊囊的小本子,和苗栋定了硬座票,钻进了挤满了人的绿皮火车。
车上从东北南下的人不少,九十年代是个生机勃勃又奇怪的年代。
一方面是文艺事业百花齐放,有梦想的人们谈论着诗歌和摇滚;另一方面更多的人开始把目光从体制内挪开,下海几个月就成万元户的传闻越来越多。文艺和金钱混在一起,七八十年代的淳朴还没有消失太多,可开放的思想已经悄悄地被人们所接受。
在出发之前,苗栋已经尽量给王秀琴描述过了,可是真的到了广州的时候,她还是震惊了
这里的批发市场,丝毫不缺以百为单位上货的小商贩,看起来又土又矮的大妈聊天的时候说的钱动辄以万为计,进货的时候豪迈得跟不要钱一样。
她揣着五千块货款来进货,在这连一点水花都打不起来。
“没事咱慢慢来”
俩人钱不多,在批发市场先站着看了两天,挨个摊子看别人都进些啥货,第三天才开始进货。
综合了陈宝若的建议、和来之前对小县城的了解,王秀琴进货时候心里头就有把握多了。她进了流行的娇衫、蝙蝠衫,还有牛仔服。这时候正流行的“一步裙”,大明镇还没见人穿过,她也大着胆子上了二十条。
还有女人王皮鞋,这边上价还不到百货商店的四分之一王秀琴只恨来的时候钱没多带点,上了三十双鞋,按照店主的推荐拿了鞋码,还要了传真号。
到时候可以先汇款过来,店主直接发货
回去还是坐火车,不过,抓着手里头的提货单,俩人都激动得不行。
“回去肯定能卖上价”
来之前,王秀琴心里头还挺忐忑的,等到看见了那么多漂亮的样子、看见了那么多小县城看不到的好东西之后,她这心里头就安定了许多。
“这回不闹心了”
一开始苗栋说停了早餐铺子卖衣服的时候,王秀琴心里头其实不大乐意。
就卖卖早餐,一个月能有一千来块钱,干啥不赚啊就算是早上爬起来辛苦一点,可是干啥不辛苦呢
“之前不是没见过么,”王秀琴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我看这边的样子,比县城里的都好”
“那是,咱那边小地方,县城的人上货也就是省里头。咱这往广州跑一趟多费劲呐”
“没事”王秀琴来劲儿了,坐了十几个小时的硬座也磨不掉她的兴奋,“以后咱多上点,熟了之后还可以直接叫她们发货”
俩人去广州,也不是光上货去了。好容易出来这么远一趟,咋能不给家里人带点东西呢
给儿子买了小小的随身听,日本索尼的,二百多一台。虽然贵,可是拿在手里头就能听磁带。俩人还商量着,以后赚钱了,给驰驰也买一把自己的琴。
妙妙什么东西都喜欢,王秀琴忍不住给小闺女买了两条漂亮的裙子,还有精致漂亮得像项链一样的小怀表。
还有给苗老师两口子的,给大哥大嫂侄子侄女的。苗栋没给老三两口子带东西,王秀琴也没问,俩人默契地在这个时候忽略了那些不和谐的因素。
“出来也有一个多礼拜了,我这心头真惦记着啊。”
王秀琴有点惦记家里头的孩子们。
全国火车系统要九七年才第一次大提速,这会儿的绿皮火车不但慢,还逢个站就停下。从祖国大公鸡的脖子到肚子,走走停停地得走三天。
“我看有人拿那个大哥大,咱家买不起那个,回去有钱了给家里头装个电话也行啊。”
“现在买不起,将来就买得起了”
苗栋理解媳妇儿的担心,他安慰她“没事,家里头有爹妈呢。驰驰每天放学就往家跑、就惦记着练琴。以前咱妙妙那么乖,就担心她挨欺负,现在也有出息了。上次小红伞叫换了那事儿,多能耐啊,将来肯定比她爹我能耐多了。”
“别琢磨那些了,再有两天不就回去了”火车上那个方便面香得不行,俩人买了一桶泡了当菜吃,就着啃馒头,“这个好吃,给孩子带两桶回去”
苗栋和王秀琴在担心的时候,妙妙确实做着值得担心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