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昌虽然十七岁就中了举人,算是年少有才,可他不管是底子还是灵性经验都还欠些。
伯父大人和先生都说他此科有七八分可能中举,但想中进士除非他发挥得极其出色,否则是难的。
林昌自己也知他自己是什么水平,虽并不好高骛远盼着一举中第,却也想着努努力多学些。
江苏四十六名的名次说高不高说低不低,今年进士名额又足足有三百人。
林昌算着他的名次,本是想着到家便开始苦学,到春日会试总还有四五个月,万一就中了呢
谁知道一到家中发现爹娘收了人家两万银子的礼,他又怒又惧,劝服了爹娘把礼都退回到人家去,这一来一去过去了二十几天。
将近一个月没能好好看书做文章,他爹娘又时不时的说些胡话,林昌心里还存着担忧,出发去京中在船上一个月也未能读多少书进去。
等到了京中,林昌见了先生和熟悉的学堂书房,终于有了前几年在林府那种能静下心读书的感觉。
偏偏他怕他爹娘在老家再惹出事来,把爹娘也带到京中过年等他考完会试再回去。
林昌小时候他爹娘就日日在他耳边说要好好读书,要出人头地,考上举人进士光宗耀祖,让爹娘妹妹都过上好日子,人人羡慕。
他从小听着这话爱上书屋苦读,比同窗每日多花一两个时辰学习,就算是放假归家也不放下书本。
不知是他真有些读书上的天分,还是日积月累有了效验,叫他十四岁考中秀才,又被尚书族长选了出来,带到京中延师教导。
等到得京中,他听到族长伯伯和先生的教导又是另一番话。
读书目的有二,一为明理修身养性做个君子,二为考科举中进士,给百姓朝廷做好官,让大燕上上下下公正廉洁日益强盛,治国平天下。
这话林昌从前在苏州时也听那时的先生说过,现下再听这话从尚书族长口中说出,林昌却有了新的感悟。
在林府学了三年,林昌再和爹娘住在一处,日日听些“光宗耀祖”“大富大贵”之类的话时,便有些心中厌烦不想听。
若是伯父伯母还在京中,能劝劝他爹娘就好了
或是娘能去陪着伯母说说话,再或是看看莲姑娘,也不至于一天到晚都盯着他,让他躲都没处躲去。
伯父还未升任川陕甘总督时,林府内要上学的不止他们三个族侄族孙,还有几位姑娘也在日日跟着先生上课习武。
林昌一开始知情姑娘们也要上学时十分疑惑。
他在家里时他娘教导杏儿总说,女子识得几个字会看账本便罢,要紧的还是女红针黹打理家事。
杏儿也确实对读书写字不感兴趣,认得了字会读书,就丢在一旁,开始学着裁衣绣花。
那年中秋夫人在花园子里开宴,伯父说让他们三个和三位姑娘一同作诗评较高下。
林昌心中疑惑,这有什么好比的
他从三四岁便读书习字,从小到大日日苦读做文章,年已十六,比之最大的一位莲姑娘还要大上三岁,书不知道比她们多读了多少,难道胜负还会有别的可能
不过他还深记得伯父与先生的教诲,绝不轻看任何一次比试考试,认认真真写了诗交上去。
没成想六人做了诗他只能排得第三,莲姑娘大姑娘都排在他前面,还叫他输得心服口服。
林昌那时才知闺阁中女子之才能甚至比男子都强,不是人人家里教女儿都和他娘是一个教法儿。
再过得两个月,他知道夫人有意给他定下莲姑娘,林昌见了莲姑娘真容,觉得这门婚事真是太值了
别的不说,莲姑娘花容月貌他真是从前想都不敢想
况且莲姑娘不仅有貌还有才学,说话言语温柔可亲,他回家时不至于和妻子无话可说,莲姑娘性子温柔,也好孝顺他爹娘。
莲姑娘还会武艺身体好,又是尚书夫人教养出来的,出门交际定然能撑起门面来。
是以林昌心中十分中意于莲姑娘。
且既然莲姑娘已经是他的未婚妻子,他自然要对莲姑娘好。
他写信回家时特地叮嘱他爹娘尽量多备聘金,聘礼里头打一只并蒂莲的簪子,既合了莲姑娘的名字,也是好意头。
偶然出门他也会想着给莲姑娘带些玩意儿,那年元宵节在街上看见莲花灯也想送给莲姑娘,虽被柳先生先得了手,幸而柳先生让给了他。
本来爹娘信中也对莲姑娘十分中意,可等他把爹娘接到京中后,怎么总是觉得娘言语间对莲姑娘有许多不满
莲姑娘就算文采比他高又能怎样虽然女子不能科举出仕,世上也没人规定女子文采便不能高于男子,总还有易安居士这样才女。
况且莲姑娘越好,出门各处交际他面上不是越有光彩二品大员夫人亲自教养出来的女儿,难道还能大字不识一点胆识都没有
林昌有时觉得他娘说的话他替莲姑娘委屈,就分辨几句,只是他越为莲姑娘分辨,他娘就越不喜欢,渐渐的他只好装作没听见。